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7章 第7章
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五、遗忘
(一)遗忘的原因☆☆☆
1记忆痕迹衰退
记忆痕迹消退可以解释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进入感觉记忆和在短时记忆中加工的信息较多,而且都会被短暂地保持。事实上,真正能够转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并不多,其他的信息都会被遗忘。尽管所有的信息都留下过记忆痕迹,然而绝大部分记忆痕迹由于没有被注意,或者没有得到复述,又或是不断被新的痕迹覆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短时间内消退。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否也会因为痕迹消退而被遗忘呢?记忆痕迹消退主要反映出遗忘的时间效应,时间越近记得越牢,时间越久忘得越多。这种解释似乎很合理。但是,且不说研究者没有发现多少直接证据支持这个理论,单是日常经验都有很多与之不符。此外,痕迹消退理论也无法解释舌尖现象和动机性遗忘现象,个体过一段时间或者通过某种方法(催眠等)可以拾回被遗忘的记忆。痕迹消退理论不能充分解释长时记忆的各种遗忘表现。
2材料间的干扰
干扰理论认为我们对正在学习的东西的记忆可以被过去已经学习过或者未来将要学习的东西所干扰。例如,上午复习“感觉记忆”,下午复习“短时记忆”,那么晚上测试全天复习效果时可能会混淆“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基础知识。该理论认为这是“感觉记忆”的材料和“短时记忆”的材料发生相互干扰的结果。而如果上午复习“感觉记忆”,下午没有复习,或者上午没有复习,下午复习“短时记忆”,那么在各自测试时则可能不会发生混淆。
3压抑
个体在生活中遇到难以接受的事情,想起这些事就会经历痛苦、厌恶、悔恨、自责等不愉快的体验,个体可能会压抑这些记忆。临床上发现,个体通常会采用“压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避免再次经历不愉快的体验。所以,遗忘可能是个体无意识地压抑记忆导致的。然而动机性遗忘并不意味着有关的经验已从记忆中消失,相反,这类经验可能在梦境中,或通过某些由创伤事件泛化的记忆丧失和异常行为隐晦地表现出来。
日常生活中,个体遭遇挫折时,比如考试失败、恋爱失败、表演失败等等,他们努力遗忘的过程是否也是压抑?这种有意识地不让某件事发生的活动被称为压制,并非压抑。更重要的是,遗忘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压抑往往能遗忘成功,压制则很可能使记忆更加清晰。因为压制有意识的参与,越是想忘记,越是忘不掉。压抑理论适用于对不愉快体验相关联事件发生的动机性遗忘,解释幼时记忆遗忘则相对勉强,更无法解释日常生活中对非特殊情绪经验的遗忘。
4编码与提取一致性
从编码和提取角度来进行分析。编码是外部信息的内化,提取则是内部信息的外化。如果相应的内外部信息不对应,内部信息不利于甚至无法实现外化,自然会表现出遗忘。生活中同样如此,人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容易记起最近发生的愉快的事情;而在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则更可能记起不愉快的事情。
现在,心理学家对幼儿记忆遗忘也从编码提取的角度来解释。他们认为三岁前并不是没有长时记忆,只是幼儿在编码时尚不具备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生理发展基础,无法将三岁前的事件进行语义编码、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等。所以对成年后的个体以语义提取,出现编码与提取不一致,自然提取不出来。这种解释已为大家所接受。
(二)影响遗忘的因素☆☆☆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
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因此,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一般不要贪多求快。
2学习的程度
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通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的材料;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种材料称之为过度学习材料。实验证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与时间上的浪费。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人们对于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一般以开头的字母如abc较好,最后的几个字母xyz效果也很好,但对字母表的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学习32个单词的词表,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原来的行后顺序。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这种系列位置效应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4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一个人需要的事情,首先被遗忘,而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具有情绪作用的事物,则遗忘得较慢。另外,经过人们的努力、积极加以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少,而单纯地重述材料,识记的效果较差,遗忘得也较多。
秃头数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