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我有一个百货超市

第321章:烤红薯(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21章:烤红薯

李辰溪将糖果一一分发给周围的小伙伴后,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要是此刻能吃上一个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烤红薯,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这想法一经出现,便如同野草般在他心里疯狂生长,挠得他心里直痒痒。心动不如行动,他脚底生风,急匆匆地朝着自家屋子走去。

走进屋内,李辰溪的目光在角落里堆放的红薯上停驻。他心里琢磨着,院里的人或许也会喜欢吃烤红薯,可又不确定大家到底吃不吃。为了避免浪费,他决定先拿十根红薯试试水。

这些红薯,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个“掩护”。要是被人瞧见他屋子里一点能吃的东西都没有,有时候还真不好解释。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把这种可能引发猜疑的情况扼杀在摇篮里。

二大爷瞧见李辰溪抱着一大堆红薯从屋里出来,不禁满心疑惑。这都准备吃饺子了,他拿这么多红薯出来干啥?饺子难道还不够吃吗?二大爷忍不住开口问道:“辰溪啊,你拿这么多红薯干啥呢?”

周围的人听到二大爷这么一问,也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心里都犯起了嘀咕。

在他们看来,现在有饺子吃,谁还会想着吃红薯啊。红薯这东西,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一般都是在没别的东西可吃的时候才会被端上餐桌。而且通常的做法也就是煮着吃,要么就是用来煮粥,填饱肚子罢了。

但李辰溪可不这么想,在他心中,烤红薯那香甜软糯的滋味,才是红薯最完美的打开方式。当然,也有人喜欢把红薯切成片,晒干后制成红薯干,留着慢慢吃。

众所周知,红薯并非中国本土作物,它是外来物种。其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大约在1593年左右。据说,是福建人陈振龙千辛万苦从南美洲将红薯带回中国。

红薯的到来,犹如一场及时雨,对中国的农业和饮食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能很好地适应南方的气候,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产量还颇高。很快,红薯就成为了中国广大农民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早期的时候,农民们就常常将红薯直接放在火炉上烤制。这种烤制方法看似简单,却巧妙地保留了红薯原本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烤红薯逐渐从农家的火炉走向街头巷尾,成为了一种经典的中国街头小吃。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街边经常能看到推着小车或者摆着烤炉的小贩,他们将红薯精心烤制后,有的还会配上特制的酱料,那香味能飘出老远,引得过往的行人纷纷驻足购买,深受大家的喜爱。

在后世,像李辰溪这样觉得红薯比米饭还美味的人不在少数。

为了能品尝到那一口香甜的烤红薯,他们不惜在街边花上一笔不算便宜的钱。可在当下这个时代,红薯被看作是粗粮,在人们的观念里,它远远比不上米饭和馒头。在大多数人眼中,吃红薯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哪里谈得上什么美味。

面对二大爷的疑问,李辰溪笑着解释道:“二大爷,这不是想着等会儿煮饺子的时候,顺便在旁边烤点红薯嘛。我都有好一阵子没吃烤红薯了,这心里啊,怪馋这一口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烤红薯承载着他们童年里一段温暖而美好的回忆。在那个物资匮乏、科技远不如后世发达的年代,人们的生活相对单调。不像后来,只要兜里有钱,天南地北的美食都能轻松吃到。

在当时,很多东西即便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因为除了钱,还得有相应的票证才行。要是没有票,有钱也只能干瞪眼,啥都买不了。

众人听李辰溪这么一解释,虽然心里还是觉得有点奇怪,但也都表示理解。毕竟,每个人的口味喜好都不一样。有人在心里猜测,肯定是李辰溪平日里好吃的东西吃太多了,现在想换换口味,吃点“清淡”的。

要知道,李辰溪在这整个四合院里,伙食可是出了名的好,经常能从他家传出诱人的肉香味,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李辰溪也没跟大家客气,他熟练地将红薯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扔进正熊熊燃烧的柴火堆里。烤红薯这活儿,说起来倒也不难,只要时刻留意着,别让红薯在火里待太久就行,不然就容易烤焦了。

虽说院子里架起了好几个炉子,但李辰溪拿出来的红薯个头都不小,每个差不多都有一斤左右。这样一来,一个炉子也放不了几个红薯。好在十个红薯,几个炉子倒也勉强能放下。

李辰溪一直紧盯着手腕上的手表,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约莫过了半个钟头,他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赶紧用一根铁棍将红薯从柴火堆里扒拉出来。再烤下去,这些红薯可就要变成黑乎乎的碳块了。

此时的红薯,表皮已经被烤得黑不溜秋,看着毫不起眼。但李辰溪丝毫不在意,他伸手拿起一根红薯,双手用力,“啪”的一声,将红薯从中间掰开。瞬间,一股浓郁的香甜气息弥漫开来,金黄色的红薯“肉”露了出来,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李辰溪也顾不上红薯还烫嘴,他用手指轻轻拨开那层烤得焦黑的外皮,趁着热气,狠狠地咬上一口。刹那间,红薯的香甜软糯在他口腔里散开,那美妙的口感,让他忍不住赞叹:“好吃!”接着,他又迫不及待地多咬了几口,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一旁的孩子们看到李辰溪吃得如此津津有味,一个个馋得直咽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李辰溪手中的红薯,那眼神就像一群饿极了的小狼看到了猎物。

院里的大妈们看着李辰溪烤红薯的方式,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在她们看来,李辰溪这样烤红薯实在太浪费了,红薯的一大层外皮都被烤成了黑乎乎的碳。要是自家孩子这么干,她们早就忍不住破口大骂了。

李辰溪察觉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他大方地开口说道:“想吃的就自己动手拿哈,先到先得,晚了可就没啦!”

孩子们一听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一群脱缰的小马驹,迫不及待地冲向那剩下的九个红薯,开始你争我抢起来。

李辰溪见状,连忙出声制止:“都别抢啦!再抢的话,大家都没得吃。你们先别着急,等会儿我再去烤一些。”

孩子们听到李辰溪这么说,这才停了下来,一个个乖乖地站在原地。他们可不敢惹李辰溪生气,要是把李辰溪惹恼了,说不定真就吃不到美味的烤红薯了。

看着孩子们听话的模样,李辰溪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他又转身回到家里,不一会儿,又抱了一大摞红薯出来。

大人们看着李辰溪吃得那么香,心里其实也有点馋,但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开口向李辰溪讨要。毕竟在那个粮食珍贵无比的年代,像李辰溪这样大方地拿出这么多粮食给大家吃的人可不多见。

要是换做一个普通家庭,拿出这么多粮食来分给大家,估计接下来一个月都得勒紧裤腰带,饿肚子了。可不是谁都像李辰溪这样,根本不缺粮食。

就在大家沉浸在烤红薯的氛围中时,四合院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街道办的廖干事走了进来。

廖干事一进院子,就被眼前热闹的场景吸引住了。只见院子里的人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围在火炉边,欢声笑语不断。看来这个四合院的邻里关系相处得相当融洽,不然也不会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包饺子。

眼尖的一大爷看到廖干事后,赶忙迎上前去,礼貌地询问道:“廖干事,您这是有啥事儿要宣布吗?”大家都知道,街道办的干事们平时都忙得脚不沾地,一般没啥要紧事,是不会跑到四合院来的。

“没错。”廖干事也不兜圈子,直接进入主题,“从明天开始,冬储就正式开始了。大家要是想买大白菜,记得带上副食本,去指定的地方购买。”廖干事一边说着,一边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还有好几个四合院要去通知呢,可没时间在这里耽搁太久。

说完,廖干事转身就准备离开。这时,李辰溪眼疾手快,递上一个刚烤好的红薯,热情地说道:“廖干事,来,吃个烤红薯,尝尝鲜。”

廖干事一开始想拒绝,可看到李辰溪满脸真诚,如此盛情难却,实在不好意思推脱,只好伸手接了过来。他心里清楚,可不敢轻易得罪李辰溪。李辰溪如今可是在不少地方都备受欢迎,被奉为座上宾。

而且他还特别有本事,发明了好多实用的东西。街道办的加工厂能够顺利开办起来,李辰溪可是出了不少力。

“那就多谢李股长了。我还有其他事儿要忙,就先走了。”廖干事接过红薯后,客气地说道。

“廖干事,您慢走啊。”李辰溪笑着回应道。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烤制,第二批红薯也终于烤好了。不过红薯数量有限,孩子们肯定没办法一人一个,顶多就是每人能分半个,尝尝味道解解馋。毕竟等会儿还有丰盛的饺子大餐等着大家呢。

男人们这时候也没闲着,他们把每家每户的桌子都搬了出来。这么多人要一起用餐,桌子要是不多准备一些,根本坐不下。

孩子们一边眼巴巴地望着即将上桌的饺子,一边又舍不得手里那半个烤红薯,只能小心翼翼地拿着,准备一边吃红薯,一边等着吃饺子。

一大妈她们则用一个大盆将煮好的饺子盛了出来。这么多人,要是每个人都用碗来装饺子,实在不太现实。用盆来装,大家用筷子夹着吃,倒也方便。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天仙师娘
天仙师娘
陈玄有九个美若天仙的师娘,有一天晚上,当九师娘悄悄的走进了他的房间,陈玄从此日夜无眠……“师娘们,请自重啊!”
不醉
重生70:从拒绝渣女开始致富
重生70:从拒绝渣女开始致富
前世,李知安被渣女汪碧荷掏空家中财产,导致母亲错过救治的机会,最后死不瞑目,父亲抑郁而终。重生之后,李知安看到自己二婶居然还想将渣女介绍给自己,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快刀斩乱麻的将二婶的龌龊心思揭开。从
豆腐
绑定系统后,我一元秒杀一辆奔驰
绑定系统后,我一元秒杀一辆奔驰
什么?花一块钱就能返一千!那他岂不是很快就要成为亿万富翁啦!就在刚刚,本来正在打游戏的他突然坐在了高铁上。他明白,自己这是穿越了。很快脑海中便响起一个声音,“系统发现穿越者,符合绑定要求。”“欢迎使用
佚名
抗战:铁血铸山河
抗战:铁血铸山河
关于抗战:铁血铸山河:(无系统,纯热血杀鬼子,已有300万字同类作品,不太监)从鄂豫皖出来的那一天,刘福全就知道,回不去了。三进三出,受罪的还是老百姓。什么时候,能站稳了,不走了,才能有脸回去见家乡父
小苏打掺了水
混在江湖,嫂子比我大五岁
混在江湖,嫂子比我大五岁
关于混在江湖,嫂子比我大五岁:十八岁那年,我哥被人打死,父母双双病倒。我挑起家庭重担,毅然背井离乡,跟着守寡的嫂子,南下香城打工。不料,老板家的傻儿子看上了我嫂子,嫌我碍事再三对我进行刁难。为了保护嫂
卧床夜听雨敲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