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01章 婚礼
翌日天才亮,全家人都起来了,吴婶忙着去烧茶做茶点,虽然是在饭店吃席,但家里有客人来,茶点还是要备足的。
叶奶奶点检瓜子、花生、糖果、水果,明明已经够多了她还是不满意,又让吴山去华侨商品店买一些巧克力、牛肉干、曲奇饼干这类少见的零食。
又怕有小孩子过来不喝茶,再多买点麦乳精、北冰洋汽水、桔子汁,想到麦先生会带几个港城的明星过来,又怕招待不周,给灵月丢脸,又让吴山买咖啡。
看着叶奶奶列得长长一串采购清单,吴山丝毫不嫌麻烦,人家商店还没开门呢,他就出发了。说水果市场早上最新鲜,他会买些水果回来。
叶奶奶盘点着回礼,人家客人送礼金之后,主家要回份礼物。一般都是手绢、糖果、毛巾、香烟几样东西。
叶奶奶担心份数不够,喊吴婶赶紧再多包几十份。幸好她提前准备的充足,现在只要装到礼袋里就行了。
又指控宥桉摆桌子、椅子,又让他多喊几个同学来帮忙:“怎么就带了小张一个过来?小张扛着那东西也不能搭把手,多喊几个人过来。”
灵月听咝了一声,把张大导叫小张,也就咱奶奶了。
不过张大导挺乐意的,跟奶奶笑道:“我媳妇一会就来。”
叶奶奶很满意:“辛苦你们夫妻了,晚上奶奶给你们包红包。”
张大导对宥桉说:“听说客人中有港城的导演,还有咱北影的导演,多喊几个同学来学学经验也好。”
宥桉忙去打电话,好笑的是他的同学是八点多才来的,因为大家都没有参加婚礼的衣裳,临时借衣裳、借鞋子、借头油,打扮了一番才好意来。
接着张大导媳妇和杂志社的同事也都到了,他们算是灵月的自己人,一点也没当自己是客人,很主动地来干活。
这下咱叶奶奶简直就像个准备开战的大将,指挥着一帮小兵,意气风发的。
吴婶煮了红糖鸡蛋给大家过早,一碗两个鸡蛋两块糍粑。
这年头鸡蛋也是稀罕物,特别是红糖鸡蛋这道早点,在农村只有月子里的妇人才能吃上。
杂志社的大家还好,大学食堂虽然也没油水,但杂志社收入高大家偶尔去国营饭店打个牙祭。
宥桉的同学们却是很久都没吃过鸡蛋了,连糖水都喝的一干二净,吴婶体贴地问要不要第二碗?
可大家都脸皮薄,没人好意思要。
九点多客人们陆续来了,小院热闹起来。宥桉的同学们倒茶送点心,叶奶奶跟每一个上门的客人寒暄。
叶炎招待男客,反而是灵月,她这个新娘子只要打扮好坐在新房里,等着车来接到饭店就行了。
中途叶炎给她送红糖鸡蛋,她抓住机会对叶炎说:
“奶奶天不亮就起来,是一刻都没歇,今晚要忙很晚,你去劝劝奶奶,趁客人还没到,先去休息一下。”
叶炎摇头:“劝不住的,她盼了这么多年就盼着这一天,随奶奶高兴吧!”
确实如此,叶奶奶丝毫不见疲态,脸色红润,眼睛明亮,这一天的笑容比一年都多。
她一直盼着的就是小炎娶妻生子,虽然叶炎和灵月领了证,但在叶奶奶看来,在大乔山办的酒席实在太委屈两个孩子了。
因为叶父三人来闹事,搞得叶家一半亲友不能来参加。但叶奶奶还是想尽可能地办热闹一点。
叶家亲友很多,因为叶家出事少了一半,如今的亲友都算是至亲,可惜叶奶奶性子冷淡,不像蒋红梅活跃。
她在亲友中一通嚼舌根,大家都觉得不来参和他们的家务事比较好,有的选择两不得罪,送个礼人不到。
有的直接人、礼都不到,这是铁了心要跟叶父走亲戚,跟叶奶奶和叶炎断了亲的。
只有少数是人、礼都到,这些人叶奶奶记在心里,以后有事她和叶炎都会帮忙。
当然也有某个亲戚,是想来打探一下情报,事后跟蒋红梅八卦的。看看收了多少礼金,酒席的规格之类的。
就算做不到破坏婚礼,最起码也给沈灵月添点堵,谁让她欺负蒋红梅和叶淼呢!
这个亲戚是叶炎的表婶,素来跟蒋红梅关系好。
来了茶才喝上就阴阳怪气:“新娘子呢?又不是真的新嫁,还害羞不成?也出来让我们大家瞧瞧。”
叶奶奶瞟她一眼,才要说灵月在休息,到饭店大家再见礼。
这时门口响起了阵阵车声,宥桉跑进来笑说:“车队来了,奶奶安排客人到饭店吧!”
表婶又找到新的讽刺点:“还从外面找车队啊?不是说新娘子很厉害吗?单位不派车?”
叶奶奶一点也不生气,她才犯不着跟这样的蠢货生气呢!
微笑道:“灵月还是大学生,哪里有什么单位派车啊!也是,你读书少不懂学校的事。”
表婶一噎,可也不敢直接怼叶奶奶,她确实没读什么书,连小学都没毕业。
可还是不甘心,又道了句:“那小炎呢?都说他是叶家小一辈子里最有前程的,结婚连个车队都没有?”
叶奶奶直接道:“你要不想坐车就走路。”懒得跟这样的人废话。
除了她还有一个倚老卖老的,跟叶奶奶同辈,叶奶奶的堂妯娌,姓杜,她生了七个孩子,年轻时就跟叶奶奶不对付。
一直跟叶奶奶显摆自己生的儿子多,可惜她儿子虽多但都跟叶父差不多,她又不像叶奶奶有自己的资产,能离了儿子媳妇自己住。
天天家里乱如麻,还得受小辈的气。
但出门在外,她就开始显摆了:“哎哟,嫂子住着这么大的院子,就小炎陪你啊?怎么不把小鑫小淼都接回来一起住?
真羡慕嫂子,多清静啊!哪像我,天天身边十几个小辈围着,闹的我头脑。可是咱们老了老了,盼的不就是一个儿孙绕膝吗?
像我,重孙子好几个,抱都抱不过来。这小炎媳妇也娶了,赶紧生个孩子才是正理。
比起这补办的婚礼,我们更想喝满月!呵呵,嫂子你说是不是?”
叶奶奶‘嗯’了一声:“一方小院住几十口,摩肩接踵的,我是受不了这样的福气。”
“对了,你家也有几个返城的知青,考上大学了吗?找到工作了吗?听说上面对闲置青年很重视,多走走门路,赶紧找个工作。”
杜奶奶一噎,她家确实挤得很,她的房间还有两个孙女睡柜子铺了床。她家也确实有几个在家吃一年多闲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