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1章 第21集《摄大乘论》
辛二、答(分三:壬一标;壬二征;壬三释)
壬一、标
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
什么叫[依他起相]?这个定义非常重要,大家要详细的分别。[依他起相]有两个主要的重点:
第一个是[阿赖耶识为种子],它是依止阿赖耶识为种子所生的法,必须由实种所生的;不像遍计执,我们内心当中执着有一个[我],而这个我的影像根本不是种子所变现,是我们第六意识捏造出来的。分别遍计执跟依他起最大的差别,在于它是不是实种所生?依他起它是有种子的。比如说,我现在起贪欲的烦恼,贪欲不能说它遍计执,它有它的功能,它的确有那个种子,你过去有贪烦恼的造作,所以有贪欲的现行。但是你认为贪欲这个法是真实的、是不能改变的,哦!就落入遍计执。贪烦恼第一念生起的时候,它是依他起;但是你认为它是真实有,就落入遍计执;你观察它是生灭变化的,那你就恢复到依他起。所以依他起必须是阿赖耶识的实种所生。
第二个,它是凡夫的虚妄分别心所变现的一种作用。[虚妄分别]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我们内心当中不跟我空、法空的真理相应,内心是一种有所得的心,都叫做虚妄分别。比如说,我们今天去布施、或者持戒、或者忍辱,你在布施的时候,你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去造作布施的法;或者你持戒的时候,你认为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自我,去奉持如来的戒法:这个都叫做[虚妄分别]。依止虚妄分别心的作用所生的诸法,这当中所谓的诸法,主要是心识,因为唯识不同意心外有法的。所以说依止[阿赖耶识为种子]所生的种种[虚妄分别],这整个心识的作用都叫做[依他起相]。
这个依他起相,如果从具足的角度来说,它本来的定义是有杂染的依他起跟清净的依他起;但是本论的定义,主要是安立在凡夫的依他起,就是杂染的依他起,所以它的定义是虚妄分别所生的。当然诸佛菩萨的功德庄严、菩提心、六波罗蜜,这个也是依他起,但这个依他起叫清净的依他起;那这个地方的依他起是我们必须要转变的,就是还有一些努力空间的,所以叫虚妄分别的依他起。这个地方是简略的说明依他起,以下会详细的说明这一段的大意。
壬二、征
此复云何?
这是征问,以下详细的回答:
壬三、释(分三:癸一释诸藏;癸二释阿赖耶识为种子;癸三释虚妄分别所摄)
癸一、释诸识
回答当中有三段:一、释诸识;二、释阿赖耶识为种子;三、释虚妄分别所摄,等于是把前面的论文详细说明,说什么叫依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先解释什么叫[诸识],这个诸识就是把依他起的整个内容作一个说明。什么叫依他起?这当中有十一个法(十一个识):
谓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
这个依他起有十一个法:第一个是身,
身就是五净色根,
这五净色根是由四大所成的。为什么叫[识]呢?其实这个识,我们过去有研究过《三十颂》就知道,我们在分析这个心识的时候,有体跟用的差别,就是八识的自体它不动的时候叫自体分,那是一个明了的心识;但是这个明了的心识跟境界一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见、相二分的作用,全部的自体分就转成见、相二分。见、相二分它也是属于识,一个是能缘,一个所缘。那这个地方的五净色根,是识所变的影像,它是一个相分,所以它是一个色法,但是也是属于识,是识所变现的影像,所以[身]就是五净色根。这个身者识呢?[身者识]就是染污识;[受者识]就是无间灭识。染污识跟无间灭识我们前面说过,就是第七意识,前面解释第七意识,把第七意识开成了染污识跟无间意识。这第七意识就是意根,第六根,所以[身、身者识、受者识]加起来是整个六根。就是心识要生起了别作用的一个所依,它必须要依止六根,六根是依他起的一个所依。
第二个彼所受识,我们内心当中所感受的境界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尘是我们所受用。彼能受识,真实在受用的是六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是整个心识的见分,能受用的。这样子等于是整个六根、六尘、六识,就是十八界,十八界就是有情众生的整个色心诸法,合起来叫五蕴,开出来就是十二处跟十八界。每一个人的十八界不同,你的十八界,你所依止的六根,所受用的六尘,你能受用的六识,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三界流转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十八界。这十八界是整个依他起相的一个总说(总相),后面的六个识都是在形容十八界的差别相。
[世识],[世识]是说时间相──过去、现在、未来,就是每一个人的十八界是不断变化的,你有过去的十八界、有现在的十八界、也有未来的十八界,这个相貌是不断的、相续的,相续而变化、变化而相续。[数识],数就是数目、数量的意思,就是时间的长短。比如说你是一个人的十八界,你人的十八界活了八十岁,你就只有八十年的数目,或者有些人寿命长一点九十岁。总之,这个十八界,有它数目长短的差别。[处识],这个十八界有它所居住的处所,你生长在台湾、生长在美国,都有它所差别的处所。
[言说识],言说识就是有一个言说相,就是你的十八界跟他的十八界要加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假藉语言文字,来表达差别的思想。一个国家的文字,你如果注意,会发觉欧美国家在用字上,跟东南亚国家在用字,会感觉美国、欧洲的国家文化比较高雅,它在形容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那个文字用得比较高雅,这种人的思想层次比较高。这个言说识,十八界跟十八界之间的沟通,它要假藉文字来作一些沟通。自他差别识,十八识跟十八识间有差别,你的十八界跟他的十八界,你的六根、你所受用的六尘、你能受用的六识,跟别人的六根、六尘、六识都不同,乃至你昨天的十八界,跟你今天的也不同,这的确有它的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这个十八界有快乐的十八界,也有痛苦的十八界,有安乐跟痛苦的差别。
这样加起来,这十一个法,或者说十一个识,十一个诸识都叫做所知依相。简单的说,这个宇宙万法,《百法明门论》把宇宙分成百法,但是在本论当中它是分成十一个法,那都没关系,是开合不同。总而言之,唯识学的基本定义:你不能认为离开了心识以外还有一个法;当你认为离开心以外有一个法,这个法就是遍计所执相,你要破斥。这个法都不离开见、相二分,都是一念心──能缘的见分,跟所缘的相分合成,这个是整个宇宙的有为诸法,可以说一切有为的色心诸法,都叫做依他起相。这个地方是说明依他起主要所包含的相貌,就是十八界。以下我们看十八界它是怎么来的?它生起的因缘?
癸二、释阿赖耶识为种子(分三:子一由名言种;子二 由我见种;子三由有支种)
子一、由名言种
它有它的一个实种,真实的种子所生的,这当中有三个:一、名言种;二、我见种;三、有支种。
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所生。
在有为的十一个识当中,前面的是十八界,十八界当中有它的时间相、数量、空间、内心的言说思想,这些都是由[名言种子]熏习成就。就是过去你起了很多的善念,你对三宝的信心、惭愧心,这种归依恭敬的心;或者你曾经在五欲的境界,生起贪念、瞋恚、愚痴等等的恶念:你这种善恶思想熏习的交互作用,就构成十八界的这些差别相,乃至于它的时间、数量、言说等等。这个[名言种子]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子二、由我见种
若自他差别识,此由我见熏习种子所生。
在过去的因缘当中,我们产生了一个十八界,这十八界跟十八界之间,的确有我相、人相对立的差别,的确有这种差别。在生命当中,我们要看相片,第一个先找到自己,乃至于在整个人事因缘当中,我们在考虑利益得失的时候,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就是有爱护自己的心情,有保护自我的意识,而这种保护意识是由[我见熏习种子]产生,而构成了自他差别识,我们就容易在人与人之间、有情与有情之间,产生自他的对立。
子三、由有支种
若善趣恶趣死生识,此由有支熏习种子。
为什么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乐的?你看他经常保持欢乐;有些人经常愁眉苦脸?这当中的因缘,就是有这个有支的种子。有些人在过去的生命当中,他喜欢修习善业,所以他今生的十八界,所受用的都是如意的十八界;有些人会放纵自己造罪业,所以他今生在受用十八界的时候,是比较苦恼的,是违背他心意的十八界,所以这个跟业力有关系。十八界它是有为诸法色心的果报,而这个果报是由阿赖耶识的种子所变现。我们在研究第八识的因相,本论当中是分成三个因相:第一个最微细的是我见,我见的种子最微细最微细,内心有一个自我;第二个就是思想,名言种子;第三个就是业力,你累积很多善业跟恶业的种子。这三种的种子,构成我们每一个阿赖耶识,一个内在因缘力量的差别,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思想],就是这个[名言种子]。在这有为诸法的十一个识,名言种子它所主导的占了九个识,乃至于最重要的十八界都是由它主导,它是非常重要的!
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大思想家叫做荀子,他提出一个理论叫[非相观]([非]是是非的非,[相]是相貌的相,[观]是观察的观)。非相观的理论就是说:他认为我们今天要研究一个人的外相,看到这个人的吉凶祸福,你研究他的外相,不如研究他的思想。他认为相貌只是一个先天的因缘,而思想是人为的因素所成,它是比较主导性。他举了一个例子:古时候周公,就是制作《周礼》的周公,周公他长得又矮小又瘦弱,是一个看起来没有福报之相的人;但是周公的成就,那是不可思议!简单的说周朝八百年的历史,是靠周公的制礼作乐。
他又举一个例子说:孔夫子,孔夫子的相貌,他的眼神、眉毛,看起来是一个凶恶之相;但是孔夫子继承了中国文化的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把它发扬光大,使中国人在没有佛教进入之前,让人家安身立命、克己复礼,避免很多造业的因缘。所以周公跟孔夫子都是中国伟人的代表,但是他们都没有一个好的相貌。也就是说:他先天的业力,善业、恶业可能有些不是很圆满,所以他的人生多少有坎坷;但是因为他人生有好的智慧、思想,才能开展出好的前途。反过来,他又举一个例子:夏桀、商纣。夏桀、商纣从人相学的角度、中国的五术来看,他的面相是帝王之相,长得非常的好,英俊挺拔,都是一代君王;但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好的思想,结果弄得国破人亡,我们一般讲到坏人的代表──夏桀、商纣。
所以荀子的主张是认为[人定胜天],他认为我们的十八界,外在的相貌、福报的好坏,是先天所成,是前世的因缘,这个我们不能改变;但是透过你今生的努力,苦读圣贤之书,提升你的智慧,培养一个善良、慈悲的思想,你还是能够开创出美好的前途。就是外在的相貌是上天所成,内在的思想是人为所成,人定胜天,他提出这样的观念,而这种观念跟本论的思想是一致的。就是说,依他起相是整个有情众生,生生死死相续流转的一个主要的果报,一个因相、果相的代表,而整个代表当中,它的主导因素是名言种子。
所以中国五术的思想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有五种因素: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功德;五、读书。这个命、运、风水是外在的因缘,有些是先天的因缘;你积功累德是有支种子的熏习,那是善业;但是读书就是名言种子,你唯有多读圣贤之书,培养一个君子的见地,判定是非,才有一个君子的美德。
所以说,因为好的思想,我们虽然先天有所不足,但是透过人定胜天的努力,可以扭转我们的生命。如果你没有一个慈悲、善良心识的思想,就算你前生的善业再强,这个善业力只是帮助你造业而已。所以我们在研究依他起的时候,它的一个构成因素,这个名言种子是不能忽略的。
癸三、释虚妄分别所摄
前面是说明它生起的因缘,这个依他起生起的因缘;以下是说明它的体性是什么所收摄,我们看论文:
由此诸识,一切界趣杂染所摄依他起相虚妄分别,皆得显现。如此诸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唯识为性。是无所有,非真实义,显现所依。
这十一个法,[依他起相]是凡夫的虚妄分别心所收摄,这当中论文分成三段:先说明它的相貌是杂染性,[由此诸识,一切界趣杂染所摄依他起相]。这十一个识构成了整个三界、六趣的杂染果报,所谓的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这个都是凡夫的依他起相,所以凡夫的依他起其实就是三杂染──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是杂染性的。第二个虚妄分别皆得显现。为什么有三杂染呢?都是凡夫有所得心的作用而显现出来,它是虚妄分别而有的。第三个,这么多的诸识都是凡夫虚妄分别的作用,也就是以心识为自体的,所以从本性来观察是无所有的、非真实义的一个因缘显现之法。
[是无所有]的意思是说,从本性来观察这十一个识,这个依他起相都是生灭变化,所以它的本性是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是一个无所有的体性,它只是因缘暂时显现的依止处而已。我们作一个总结:
辛三、结
如是名为依他起相。
这个地方是说明依他起的体性是虚妄分别心所收摄。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