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9章 第19集《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八页,
己二、颂。
有关我们修学圣道的情况,在中国的先圣先学当中,有一段重要的开示,他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在圣道当中有所成就,这当中有两个重点你必须要把握:第一个就是事有终始,就是要先确定你修学的目标。在佛法当中,它有三个目标:
第一、人天的安乐,第二、偏空的涅盘,第三、万德庄严的佛果。
你刚开始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你为什么要学佛?你的目标在哪里?这个是你必须要确认的。假设当我们很明确的知道,我们所追求的是万德庄严的佛果,换句话说,我们整个生命的目标:以断恶、修善、度众生来当作整个生命的修学。这样子,第二个你应该掌握你的根本法门。什么叫根本呢?就是我们内心的智慧,内心的观照力是整个修行的一个主导者,所以它是根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如果刚开始的时候,你很明确的能够确认你的目标,而且掌握你内心的根本,这样子我们离圣道就不远了!所以无着菩萨他在本论当中,讲到十种的殊胜法门,前面两个:
第一、所知依,第二、所知相。
其实这二科的重点,就是在开显甚深见,依止这个甚深见,来确定我们大乘的目标,来掌握我们智能的观照,这二科的大意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我们看《讲义》:
己二、颂(释净转依)(分三:庚一净心无余难;庚二对治非断难;庚三种体二无难)
庚一、净心无余难
此中三颂:
这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决择,这当中以三个偈颂来作一个总结。这个偈颂的括号是[释净转依],说明清净转依的过程。这个转依的依,佛法讲的[依]就是讲阿赖耶识,它是一切生命的依止处;转依就是转这个杂染的阿赖耶识,而成为清净的大圆镜智,叫做转依。就是我们修行不只是表面的转变,而是要从根本上的转变。这当中有三段:一、净心无余难;二、对治非断难;三、种体二无难。这个是大乘佛法对小乘不安立阿赖耶识,所提出的三个问难,也等于是作个总结。[净心无余难],就是说在清净心现前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杂染的心识,没有杂染心识的这个现行,所以叫无余。这种情况假设不安立阿赖耶识,这个转依的过程就会有困难。我们看这个偈颂:
菩萨于净心,远离于五识,
无余心转依,云何汝当作?
这个偈颂我们可以分成三小段来说明。[菩萨于净心,远离于五识],这个地方是讲到我们清净心现前的一个状态,就是菩萨经过资粮位、加行位以后,他入了圣道,这个时候他的内心,这个清净心现前。也就是说,他的根本无分别智跟第一义谛真实的相应,这个时候的状态是[远离于五识]的,前五识是不活动的。也就是说,这个清净的心现前是在禅定当中,只有第六意识的独头意识才能够攀缘,或者说是安住这个胜义的真理,前五识是不能活动,这个时候[无余]。第二段讲无余,在清净心现前的时候,我们内心当中就不能有杂染心识的现行,因为这个清净心对杂染的心识有对治的功能,所以这个时候是没有杂染识的现行。这两种情况,[心转依,云何汝当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假设没有阿赖耶识来执持这个染污的种子,那这个内心的转依就不能成立了。为什么这样讲呢?
大乘佛法的转依,就是你今天的修行,你不只是表面的改变而已,而是从内心的根源来改造你的生命,这样子不只是要改变你的行为,还要改变你阿赖耶识的潜伏功能。这个时候,种子已经没有被阿赖耶识执持,这个清净心它到底是要对治谁呢?没有阿赖耶识,也就没有种子,这个时候清净心现行,它无所对治!这个时候所谓的转依就不能成立了。这个转依的观念,对我们修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我们以这个持戒来说好了,比方说我们受了菩萨戒,来行菩萨戒,大致上学过菩萨戒的人都知道,这个菩萨戒有戒体跟戒行的差别。菩萨戒的戒体,它刚开始安立的时候,是依止阿赖耶识的善种子。为什么菩萨戒安立的时候,它不依止现行呢?因为这个现行,有时候是一时的因缘所显现的一个生灭法。就是说,假设你受了菩萨戒,你很认真的发了菩提心,这个时候你有一种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一个强大而坚定的功能,即使你遇到了染污的因缘,你偶尔也起了一个杂染的现行;但是你的种子那种上求、下化的那个意乐没有失掉,你的戒体还是可以恢复,透过忏悔可以恢复的。我们不能够因为菩萨一时的过失,就判定这个菩萨失掉戒体,不能这样讲。这个戒体一定要依潜伏的功能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就是说他在这个点上有过失,但他其他的都清净。
所以说佛法的转依,所强调的不完全只是现行的改变,而是内在潜伏功能的一个完全的转变。比如说你有时候打佛七,偶尔在某几支香当中,可能会把佛号念得清楚分明,那个时候也是清净心现前,但是不表示你就是圣人,不表示!那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行。在你内心当中,那种想要造恶的潜伏功能还在的,那你还是个凡夫。所以佛法判定一个有情功夫的浅深,不能依止某种特殊因缘的现行,不可以的!要依止他潜伏种子的功能。所以说我们今天不安立的这个种子,转凡成圣的次第就完全混滥,就是这个转依没办法成立。这一段是作一个总说,就是说假设没有阿赖耶识,这个清净心就无所对治,无所对治,那这个转依就不能成立。
庚二、对治非断难
若对治转依,非断故不成,
果因无差别,于永断成过。
假设你一定要认为:清净心暂时的现行,这样一个因地的对治,就是转依。这样子,[非断故不成],因为这种现行,并不能够把所有杂染的功能都断除,它只是一时的现行,不合乎转依的道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果因无差别,于永断成过。如果你在因地的时候,一时的清净心就是转依,那么[果因无差别],佛陀的果位跟因地的修行就没有差别了,对于永久断除烦恼障跟所知障的种子才能够成就佛道的事实是相违背的。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假设你不安立种子,有时候我们会起增上慢。就是说你偶尔也会跟圣道相应,甚至有五分钟、十分钟的时间,内心跟空观、跟弥陀的功德相应,但不表示你就是个圣人了,因为你内心当中,还有很多欲望的种子存在。所以我们应该要把对治跟整个果位转依的过程厘清,而厘清的关键就是要从种子来安立。
庚三、种体二无难
这个地方,是大乘的菩萨对于阿赖耶识种子的安立,作一个总结。
无种或无体,若许为转依,
无彼二无故,转依不应理。
在整个修道的过程当中,所谓的转依必须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无种,它必须没有杂染的种子;第二个,它必须没有杂染的现行,就是你本身不管任何的因缘刺激你,你都不可能生起种种的贪瞋痴烦恼,这个种子要消失,这样子才叫做转依。这两种存在,[无彼二无故,转依不应理]。假设没有这个[彼]阿赖耶识的建立,无种、无体这两个道理就不能成立,那么转依的道理也就建立不起来。所以说在整个转凡成圣的过程当中,建立阿赖耶识,它能够明确的把凡夫跟圣人的位次,作一个明确的界定。
天台宗修止观,它也修空观,不过天台宗最殊胜处就是它的假观,观察这个十法界的十如是。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思想,把有情众生的观察,分成了十类,十法界的潜伏功能。十类当中,智者大师又把它分成四类:所谓的人天种性、三涂种性、二乘种性跟菩萨种性。就是每一个人在因地当中,的确有四种的潜伏功能,它的种性不同。你说这个人是人天种性,他的内心是增上的善行;但是偶尔遇到染污的因缘,他也会造恶业,虽然他造恶业,并不表示他的人天种性就失掉,不表示这样!人天种性的可贵,来自于他深信因果,能够起惭愧心。所以说他的种性,当他起恶行的时候,这个染污的法跟他的种性接触的时候,他会对这个染法产生防非止恶排斥的力量,那表示他的种性没有失掉。
菩萨亦复如是,诸位研究菩萨戒,特别看《瑜伽菩萨戒》就很清楚。菩萨戒除了根本戒以外,它后面的那些比较中下品的戒,就是说即使你起了偶一的现行,但是菩萨的内心当中,对这个恶法非常的排斥;但是烦恼一时控制不住,但你已经开始在对治了,那这一条戒是不犯的。为什么呢?为什么说他产生抗拒的时候就不犯戒呢?因为他的戒体还存在,他已经在抗拒,表示他那个抗拒恶法的功能没有消失掉,这个是最珍贵的。如果说你生起恶法的时候,你没有抗拒的能力,那你这个人内心没有什么价值。
就是说,受戒的价值来自于我们能够对恶法的对治、对善法的好乐,这样子你这个人生命充满了希望,虽然你现在做得不够好,但是你以后一定会天天不断的进步,这是受戒最可贵的价值,表示你这个人是在增上当中。但是内心的戒体,失去无上菩提的意乐时,就算你现在能够修习一切的善法,这些善法都是非常脆弱的,任何逆境的刺激都会让你退转。所以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它还不是很在乎你一时的现行,而是在乎你是不是累积很多清净的潜伏功能,这是我们判定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标准。所以智者大师判定十法界、十如是,他完全不按现行,约你的种性,就是你的种子。
这个地方是大乘把转凡成圣的过程,一一都以种子来安立,来显示这个阿赖耶识的重要。因为没有阿赖耶识,就不能去判定这个人他的潜伏功能,到底是善、是恶?那这个凡圣的界定就开始模糊了。这个地方是把这个阿赖耶识的杂染跟清净的转依作个总结。我们看第五段:
丁五、阿赖耶识的差别(分二:戊一问;戊二答)
戊一、问
这当中分成两科:一、问;二、答。先看问:
复次,此阿赖耶识差别云何?
这一科是用问答的方式来表达,先一个总问。讲到阿赖耶识,它身为一个有情众生的依止处,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呢?前面的阿赖耶识决择,论主很清楚的表明说: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把这个有情众生的杂染相跟清净相,从阿赖耶识的基础当中,作了很详细的发挥;但是这样的发挥,对于杂染跟清净的差别相,并没有详细的说明。所以前面的决择阿赖耶识,只是说明染净的法是依止阿赖耶识;这个地方把宇宙人生生命的差别相,从阿赖耶识的角度,详细的发挥出来。阿赖耶识的差别相貌,就是说明生命的差别相,就是这个意思。
戊二、答(分二:己一略标种别;己二广释四种)
己一、略标种别(分二:庚一熏习;庚二品类)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