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第5章 第5集《摄大乘论》(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5章 第5集《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页:

甲二、依标广释分(分十:乙一、所知依分;乙二、所知相分;乙三、入所知相分;乙四、彼入因果分;乙五、彼因果修差别分;乙六、增上戒学;乙七、增上心学;乙八、增上慧学;乙九、彼果断分;乙十、彼果智分)

我们前一科是总标纲要分,无着菩萨他在整个修行大乘的法要当中,列出了十种的殊胜法门。这十种法门,前面一科是一个纲要性的说明;这以下就是各别广泛的来解释。这当中有十科:第一科是所知依分,第二是所知相分,第三是入所知相分,第四是彼入因果分,第五是彼因果修差别分,第六是增上戒学,第七是增上心学,第八是增上慧学,第九彼果断分,第十彼果智分。这十科,前面两科是讲到甚深见,讲到我们修学佛法应该要建立的知见;第三到第八是广大行,讲到六波罗蜜自利利他的妙行;第九跟第十是究竟果,大乘的两种果报。现在我们先看第一科的乙一、所知依分。

乙一、所知依分(分二:丙一、牒前出体;丙二、六门分别)

丙一、牒前出体

在讲这一科之前,我们先作一个简单纲要性的说明。大乘佛法在观察生命,从经典上的开导,佛陀是引导我们从两个方向来观察这个生命。

第一个是所谓的生灭门。这个生灭门,就是观察相对的差别生命。这种差别的生命现象,在经论当中提出三种:第一个是生灭相的差别。就是说有些法它本来没有,后来因为我们的造作,而出现了,这叫做生;生起以后,经过一段时间,从有变成没有,这叫做灭:第一个是生灭相的差别。第二个是增减相的差别。这个法它生起以后,假设我们随顺它,一次一次的随顺,这种势力就会增加;假设我们用对治的方式来抗拒它,它就会减损:所以生灭门的第二个观察,就是它有增减的相貌差别。第三个它有垢净相的差别。这个法它生起以后,有的法是随顺于我们清净本性的,这个是一种清净的力量;有的法是违背我们清净本性的,它所代表的就是一种杂染的力量:所以第三种有一种垢净相的差别。因为我们的整个差别生命当中:

有生灭相、有增减相、有垢净相

就构成了我们一个错综复杂的生命了。在这么复杂当中,佛陀告诉我们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种是清净力量的生起跟增长,能够招感安乐果报的;第两种是一种杂染力量的生起跟增长,是招感痛苦的果报。所以生灭门基本上就讲到我们在人生当中,杂染力量跟清净力量的一种生灭,跟它的一个增灭的情况。这样子的观察,是一种对立的观察,叫做生灭门。

第二种观察,就是把这种对立的差别相,以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把这些如梦如幻相对的相貌都拨开来以后,就看到了我们生命的清净本性。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它是一个绝待平等的相貌,这叫做真如门。也就是说

大乘佛法观察生命:一者生灭门,二者真如门。

在次第当中:

龙树菩萨的《中观论》: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所以我们刚开始应该从世俗谛的生灭门,先了解它的差别相、它的对立相;然后才能够悟入到无差别的胜义谛。

所以这个所知依,就是我们刚开始在观察生命的时候,要先观察它的差别相。这个所知,就是假藉因缘所生的这种杂染法跟清净法。想要了解这两种法的生起跟还灭,我们先了解它的根源。这个依,就是它的依止处、它的根源。杂染法跟清净法,这两个法有它的依止处,你要掌控这个生灭法,你就必须先掌控它的根源。

所以在本科当中,无着菩萨引导我们去了解:这些杂染法跟清净法是怎么生起的、它是怎么增加,乃至于怎么消失的。就讲这一个道理,叫做所知依分。这当中分两科:

第一牒前出体,第二六门分别。

先把所知依分的自体标出来;然后以六个角度,来详细说的明所知依的相貌。先看第一科牒前出体,先连接前文,来指出所知依的自体。我们看论文:

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

在整个大乘的十种殊胜法门当中,我们第一个所要去了解的是所知依,就是假藉因缘所生的这些杂染法跟清净法,它的依止处是什么?这个依止处简单的说,就是阿赖耶识。这个地方是把所知依的自体,先把它作一个总标。这以下用六个角度,把所知依的相貌、功能,详细的发挥出来。看丙二的六门分别:

丙二、六门分别(分六:丁一、阿赖耶识句义;丁二、阿赖耶识异门 ;丁三、阿赖耶识体相;丁四、阿赖耶识决择 ;丁五、阿赖耶识差别;丁六、阿赖耶识性摄)

这当中有六科:第一个阿赖耶识句义,第二是阿赖耶识异门,第三阿赖耶识体相,第四阿赖耶识决择,第五个阿赖耶识差别,第六阿赖耶识的性摄。我们先看第一个阿赖耶识的句义:

丁一、阿赖耶识句义(分二:戊一、引教;戊二、释名。)

戊一、引教(分二:己一、问;己二、答。)

这个句就是它的名称,这个义是它的义理,这阿赖耶识的名称跟义理,是怎么建立的?这个地方先把它作一个说明。这当中有两科:第一个引教,引圣言量;第二个释名,根据它的义理来解释。第一个是依止圣教量,第二个是依止它的义理,来建立阿赖耶识的存在。我们首先看引教,这当中有一个问、答,先看问:

己一、问

世尊何处说阿赖耶?名阿赖耶识?

这个地方等于是提出两个问题。身为一个所知依,就是我们整个有情生命的一个根源。前面提到说所知依就是阿赖耶识,那这个地方先提出问,就是佛陀在什么地方、什么经典当中,说明这个所知依的自体是存在的?到底什么是所知依?生命当中真的有依止处吗?问所知依的一个存在性。第二个名阿赖耶识?所知依如果存在,怎么知道所知依就是阿赖耶呢?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问所知依的存在性,第二个是怎么知道所知依就是阿赖耶?就提出这两个问题,以下就根据这个问题作一个回答。

己二、答(分二:庚一证为所知依体;庚二证得阿赖耶名)

庚一、证为所知依体

回答当中有两科:第一个证为所知依体,第二个证得阿赖耶识名。第一个先证明这个所知依自体的存在,第二个是证明所知依就是阿赖耶。我们看第一科证为所知依体。佛陀在经典当中,曾经明确的说明:有情众生的生命,真实的有一个依止处。你要把那个根源找出来,否则你要扭转生命是不可能的。好,我们看论文:

谓薄伽梵于《阿毗达磨大乘经》伽陀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这以下无着菩萨就根据薄伽梵,这薄伽梵就是世尊,世尊在《阿毗达磨大乘经》当中,讲了一个伽陀(偈颂)。这个偈颂在唯识学是相当重要的,也可以说是相当有名气的一个偈颂,很多的论典都喜欢引用这个偈颂。

《阿毗达磨大乘经》: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

这个偈颂是: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说明我们有情众生的一个因相,因地的相貌。

《阿毗达磨大乘经》: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第二个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这是有情众生的一个果相,它所招感的果报。我们先看因相。无始,就是我们众生的造因,是没有开始的。就是它什么时候开始造业的呢?没有开始的。这无量劫来我们造了很多的业力,这个业力当造完以后,就变成了一种界,这个界就是种子,一种潜伏的功能,它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它存在。这种功能、这种界,当它遇到环境刺激的时候,它就变成一切法,这个一切法是一个现行,可能是一个杂染的现行、也可能是一个清净的现行。

这样子的因相,包括:种子生起现行,现行在活动时候,又熏习了另一类的种子。这就是唯识学所说的:有情众生的业力之所以辗转增胜,来自于种子跟现行的辗转熏习──种现互熏。这个种现互熏,产生了一个强大的力量,它有一个依止处、它有一个依止处。

比如说我们的因相(分析我们造业的力量,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杂染的因相,一种是清净的因相。),你今天去拜一部《八十八佛》,这个《八十八佛》如果你从来没有拜过,那你没有这种功能,所以你刚开始拜会很困难。刚开始,不能拜要它拜,你仰仗对《八十八佛》清净的信心,你相信它有灭除罪障的功能,强迫自己去拜。每一拜都很虔诚的皈依把它拜完,这个时候你的心中就产生一种界,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当遇到了因缘的刺激,它又会再表现出来,你又很想要去拜这《八十八佛》。你很想拜的时候,又产生了一个强大功能,这样子就产生了一种清净的辗转力量,在你的生命当中生起。

反过来,比如说有时候我们生起一种贪欲,贪欲的烦恼它现起的时候,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选择随顺,第二个你对治。假设你随顺它,这样子也是一样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它让你随顺了以后,它每随顺一次的现行,你就又增加一种杂染的功能。所以说在我们有情众生的生命当中,我们会有两种的力量:一种是杂染的力量,一种是清净的力量。这两种力量都有一个依止处,有一个所知依的自体,都是先保存在这个依止处里面。等到这样的一个业力成熟的时候,依止处就会把这个业力释放出来。

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由于有所知依这样一种保存业力的功能,所以由此,这个此就是所知依的自体,因为有它的保存,所以才有六道轮回痛苦的果报,也才有不生不灭涅盘安乐的果报出现。如果没有所知依的自体,从因到果是不能建立的,没办法建立的。这个偈颂就讲到有情众生,不管你因地的造作、果报的变现,都有一个所知依的自体,来作一个保存,来当作一个依止。

我们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观察这个偈颂:第一个、从生灭门,从它的作用,就是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从生灭门来看这个偈颂,你可以看得出来,就像《楞严经》说的:它是一种所谓的三种相续。《楞严经》在有情众生的生命相续,提出三种相续:

第一个、果报是相续的。就是说因为我们有一个依止处,所以我们果报不会断灭。就是你今生死亡以后,你来生一定还会有一个果报的相续,这个果报不会断灭的。那果报为什么相续呢?因为你有业力的相续,因为你不断的造业,你不断的保存业力,所以第二个是业力的相续。业力之所以能够相续的储存,是来自于你心识的相续,就是现前一念心识的相续。所以在

《楞严经》:有情众生的生命相续,有果报的相续、业力的相续、心识的相续。

不过《楞严经》的意思是说:因果不管是果报、业力,都是由心识来主导。所以你心念改变,你的业力就改变,果报就改变。我们去看修行者,如果这个人是特别的勇猛精进,就是说他的心念本来是非常放逸的,突然间勇猛精进,他就很容易业障现前。就是说他这个心识的等流性,本来是趋向三恶道的方向,突然间改变方向了,这个时候他内心当中相应的杂染力量,一定会先把它逼出来。所以你愈精进,魔障就会愈多,就是这样。当然你要撑得过去,那又是海阔天空。

放逸也是这样,你以前很认真的持戒,你的生命是趋向于安乐的,突然间你破戒了,所以有人说破戒和尚福报大。因为你一开始在转变方向的时候,你的善业也会先逼出来。当然有些人的修行是渐进式的,他从杂染变成清净,他是慢慢来的,那这个业障就不容易那么明显。那你是突然间的,那这个业障就容易表现出来,因为你的生命、心识产生很大方向的扭转。所以你内心的业力,一定要先释放出来,因为它跟你的方向不相应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的因果都有一个保存处,这个保存处就是我们一念相续的心识,来摄持我们的业力、来变现我们果报,这个是从生灭门来说。

第二个、我们也可以从真如门。真如门就是无始,这个地方是一个重点。就是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造业的功能?善恶的功能啊?在经典上说是没有开始的。比如说:上帝赐给你一个好的功能、或者大梵天赐给你一个好的功能,这样子就是有始,有个开始。

佛陀认为:我们生命的原点是没有开始的;如果你一定要说有开始,那只好说是我空、法空的真如圆成实性。所以这个地方的无始,我们在读这个偈颂的时候,要把这个味道──它所蕴藏的那种真如的味道,要把它读出来。

这个偈颂就是说明:我们有情众生生命当中的生灭变化,基本上是有一个根源,有这个根源来掌控着我们生命的变化的。这个就是证为所知依体,这个所知依体,是存在的,这个因缘法的依止处是存在的。我们再看第二科,庚二、证得阿赖耶识的名称。

庚二、证得阿赖耶名

这个所知依存在,怎么知道这个所知依就是阿赖耶呢?我们看论文:

即于此中,复说颂曰: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傲世狂龙混花都陈南朱可人
傲世狂龙混花都陈南朱可人
来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摸爬滚打
氪星人:钢铁之躯
氪星人:钢铁之躯
当一个氪星人穿越到漫威、七龙珠、超神学院等等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杀道剑
修仙:我的努力必有所成
修仙:我的努力必有所成
凡人流、稳健、冷静、天道酬勤、杀伐果断陈易穿越修仙世界,自带紫金命格:【命贵紫金:天道酬勤,凡所坚持,必有所成。】有此命格在,哪怕身为宫家最低等的卖身奴,陈易也并未气馁,他稳健低调、勤奋刻苦、广结善缘、居安思危、步步为营、直达仙阙。于是,修仙界出了一位天道酬勤的稳健少年,风云绞动间,处处都有他成长的轨迹。
灰头土脸向前跑
绝世神医混花都陈南朱可人
绝世神医混花都陈南朱可人
来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摸爬滚打
道爷我成了,三花聚顶!嗯?
道爷我成了,三花聚顶!嗯?
【乐子文】【逗比欢乐多】【偏日常轻松】【无敌】【分数低是因为字数少】 好消息:有修仙系统了 坏消息:系统穿越没带上我 好消息:还能联系到系统 坏消息:这系统任务不太对啊 人在都市,陈甲木看着自己接到的系统任务: 【前往武当山,拜入宗门!】 于是,他连夜坐火车去武当山。 【检测到宿主成功拜入武当山,完成新手任务!】 【叮!领悟武学:梯云纵、降龙十八掌、透骨擒拿手……】 【叮!下山历练……】 沃尔玛
猫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