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二更
在十八世纪开始了血腥残忍的黑奴贸易,把人彻底物化,用海贝换取了黑奴。
被当作货物售出的不只是活人,还有当地的黄金。
在欧洲人的推动下,非洲的海贝货币化更加彻底。
等到了十九世纪,欧洲多国废止黑奴交易,并不是停止掠夺资源而是将人力资源变更为自然资源棕榈油。
十五世纪欧洲人就知道非洲盛产棕榈树。
随着自然科学体系在欧洲不断发展,十九世纪开发出更多棕榈油的用途。
通过氢化可以将植物油加工制作成为人造黄油,为城市中的劳工们了热量食物。不求吃得好,起码要吃得饱。
另外,棕榈油在工业方面用途广泛。
比如作为肥皂原料,用于城市灯油照明,以及可以用作工业润滑剂等等。
只看英国,十八世纪末从非洲贩得的棕榈油约每年157公吨,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已经高达每年3万多公吨。
这些贸易对非洲以贝币结算。
海贝的原产地本来是印度洋一带,而为谋求更高的暴利差额,德国率先寻得新的货源。
殖民北非,掌控了北非沿岸的环纹海贝栖息地,以新的海贝取代了以往来自印度洋马尔代夫的海贝。
彻底把控货币的源头,以买入卖出为1:10的差价,赚到盆满钵满。
海贝贸易在二十世纪迎来残酷结局。
二战结束后,全球货币体系重塑,海贝被彻底踢出局。
曾经象征着财富的货贝,在失去了货币价值后,不能说是一文不值,但也只能作为极其廉价的纪念品。
贝币亡了,而非洲大陆的资源被欧洲殖民者残酷掠夺,其经济体系被摧毁,徒留满目疮痍。
这就是丧失铸币权的惨痛历史教训。
水镜前,朱元璋与朱棣皆是眉头紧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从非洲血泪史反观大明的境遇,历史上的华夏应该也遭遇了相似掠夺。
下一刻,咕咕的话证实两人推测正确。
非洲被掠夺走大量资源,从清朝到民国中华大地也是遭受相似劫难。
悲剧太多,数也数不清。
今天只举其中一个例子。刚刚提到非洲被掠夺了棕榈油资源,而中国也被掠夺了与「油」相关的财富与资源。
之前的视频,我们提到过大豆的妙用,它能够制作豆浆、豆腐等食物。
与今天不同,截止清朝以前,大豆不似芝麻、油菜籽被大规模炼制食用油。
大豆模用于榨油的发展过程,恰是中国农产品资源被外来殖民者与侵略者掠夺的缩影。
上图。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所产大豆的去向。
且说清朝乾隆在位时期,英政府派出马戈尔尼访华,这段历史已经广为人知。
那是1793年,十八世纪末,西方已经响起了机械轰鸣声。
乾隆对于英国使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欧洲的那一套自然科学仍被视为奇巧淫技。
他讲出了著名傲慢之言“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话错了吗
从清王朝的乾隆视角,他看到的粮食产量比明朝总体增大一倍,看到的是国库的白银盈余有七千多万两,但看不见农耕文明必然盛极而衰。
东北是中国最早栽培大豆的地方之一,那里也是清朝的龙兴之地。
清初实行对东北的移民开垦政策,大豆作为主要农作物之一在东北广泛种植。
肥沃的黑土地所产的东北大豆,从品质到数量都超过了关内大豆。
清末,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强行迫使清朝开放门户。本土农作物也被迫卷入了殖民贸易体系中。
同治八年,清政府不得不取消了大豆禁止向外国运输的禁令。
此刻开始,自古以来的中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大豆,流向世界市场。
与棕榈油相似,大豆可以炼油,也就能用于工业产业比如照明材料、生产肥皂等等。
同时,大豆也能制作成为豆饼饲养家畜,而豆油成为西方人厨房里的常见食物。
反观清末中国,普通人家能顿顿食物用油烹饪吗
答案是不能。
十九世纪末,中国榨油业仍处于手工作坊为主体的经营模式。
从手工到机器的升级,却是殖民化体系下的外国资本所推动的。
与如今引入外资不同,晚清政府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英国与日本最先在中国建立了炼油厂。
山海十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