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1章 11
十一、怕
2013年7月
在为小雨进行检查之前,顾健康给所有人员定下一个前提:小雨是普通人,没有超自然的能力,年龄在27岁左右。
在检查的过程中,顾健康注意到小雨虽然很不情愿,但是没有出现像被逮捕当晚那样的过激行为,并对工作人员很友好,看来他的潜意识里还是希望有人帮他。
经过脑外科、心理学、精神分析、神经内科,甚至内分泌系统的检验和测试,小雨的情况令人瞠目。
他的骨龄只有二十三岁,即日历年龄与生物年龄相差4年,属于晚熟;身体的各项机能以及激素分泌都很出色,骨骼健硕,肌肉纹理流畅,运动神经和协调性能良好。
他的脑图非常健康,勾回清晰,明显优于常人,可是他的智商指数只有70,属于轻度智力孱弱。
他的头部没有受过严重外伤的迹象,如果按大脑物理特征分析,小雨的智力水平应该超于常人。
因此脑科专家有理由相信,小雨的脑部发育受到了人为因素的阻碍。
他的大脑里与语文智力相关的区域受过严重抑制,经分析确定是药物所致。
一般人类0岁到3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外界的正向引导,反而向脑部注□□神抑制类药物,那么就势必阻碍语文能力的早期开发;
过了这段黄金时期,即使大脑的物理条件再卓越,相关功能也陷入沉睡,很难再被重新激活。
这也就解释了小雨为什么已成年却言语表达吃力且认字不多。
人类大脑中有一片主管“一般智力”的区域,小雨大脑中的这部分区域成相非常清晰,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很高,且他的大脑神经元构成的突触连接不易被打断。
也就是说,他记忆力很好,一旦形成记忆就可长期储存;同样的道理,如果他同时将多重信息存入大脑,并自动分类,如遇相关契机,他就能将分类归档的信息调动起来,通过突触连接的断开重组将这些信息融合剪辑成全新领域的信息。
可惜的是,他的这部分能力一直未被开发及正向培育。
也就是说,小雨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机会接触足够的多重信息同时刺激大脑的情境。
所谓“多重信息同时刺激大脑”,可以这样简单举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狗”这个字,然后指着字反复念出它的发音,同时给婴儿看一张小狗的图片,或者直接让婴儿抱起一只小狗;
婴儿同时调动视力、听力,甚至触觉等多重感官来理解“狗”的含义,这样就有助于其在日后接触到与“狗”相关的任何因素都能想到“狗”的概念、“狗”的发音和“狗”的写法。
这种早期培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小雨单一的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模式的简单概括即是:他在同一时期只能专注于一件事,身体所有机能只会将与此事相关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并形成一个整体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感官接触到的与当前行为无关的信息会使他陷入迷茫,为了完成专注的事,即使再重要的“无关信息”也会被他忽略。
例如:你要求他把听到的数字写在纸上,在测试人员念出数字的同时播放一段音乐,他就绝对接收不到音乐的信息,他虽然也听到了音乐,却不能把音乐信息映射到大脑里。
你也可以要求他把看到的图片画下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其他感官接触到的信息都被他的潜意识划分到“无用”领域,夸张一点,如果突然发生地震,只要他面前的画没有震动,他就会继续画画,在图画完成之前他不会想到逃生。
如果没有人提出要求或命令,他的大脑就进入自发的游离状态,这时他有可能会自行选择一个关注点;
如果他无从选择就会变得不安,如果他放弃选择也就等于选择了沉睡。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大脑早期发育时的药物抑制和缺乏外界刺激,还有一个先天因素,那就是:他确实是个天才。
他的大脑可达到的专注倍数远胜常人,且能短时间内接收大量信息,当然这个信息只能是单一性质的。
存在某些先天缺陷的大脑往往在其他领域表现出超人的能力,小雨的情况也不例外。他的语文能力虽然很差,却对数字和字母极其敏感。
“可以据此确定他的精神状态失常吗?我的意思是,他是精神问题导致的杀人行为对吗?”顾健康说话时有点沉不住气。
小雨的大脑机能鉴定负责人是位姓刘的脑科专家,他是个和颜悦色的矍铄老人,听了顾健康的问题却不禁正色。他明显感到了顾健康对杀人犯的偏袒。
“智力和动机无关。我们说的动机更偏向于情绪领域,即使弱智也能具备丰富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杀人的冲动,如果将这种冲动付诸行动,唯一可以免责的情况是,这个人缺乏抑制冲动的能力。
“这种能力同样与情绪或心理相关。他虽然智力与年龄不符,用脑模式也不同于常人,但是他始终处于意识清醒的状态,可以保证对自己情绪的支配权。
“就像一个3岁孩子也能理解吃糖对牙齿有害,他可以支配自己的情绪不去吃糖,如果最终还是吃了,只能说他的自控能力不够或暗示自己就算吃了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他在杀人的时候是有意识的,同时知道杀人犯法,却因为缺乏自制力或认为杀人没什么大不了,才将欲望付诸行动。”
“难道他缺乏自制力或认识不到杀人行为的恶劣,就和早期教育或大脑发育无关吗?”
“就算有关也不能免责。有多少杀人犯抱怨生长环境和父母的反面典型?人在形成人生观的过程中本来就缺乏主观能动性,人之初是没有选择的,难道一句没有被培养出良好的自控力和是非观就能成为日后犯下大错的理由吗?而且,他只是智力有问题,但情商与常人没有太大区别。这也是他奇特的地方。
“情商是什么,与智力有多少相关,这些都还没有权威理论,但是他的真实情况就是这样,他的情商完全可达控制冲动的程度,他也可以支配行为和意识,这些确凿无误的事实我将如实写在报告里。
“他犯下多起扰乱社会治安的恶劣案件,顾警官,我提醒你,你的工作代表法律和正义,也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你认为仅凭你刚才的理由就可以免除他的死刑吗?公众会满意吗?”
顾健康一时无言以对。但转念一想,他用坚定的语气反驳了刘医生:“他不是缺乏自制力或无视杀人的罪恶,他是受人所迫!”
这也成了为小雨量刑的唯一途径,必须找出幕后指使者。
顾健康相信小雨是善良的,与他的几次接触,都让顾健康感到,小雨杀人的时候很痛苦,他是被迫的,正如杜海棠所说,他很害怕。
顾健康要找到他的“怕”。
最有效找到让小雨害怕的形象的办法是闪象试验,也就是通过幻灯片在受验者面前快速闪动一组同类性质的图片,实时检测受验者的脑电波,如果有一张能让受验者情绪波动的图片快速闪过,必将引起受验者大脑波纹的急剧变动。
关于小雨的试验显然与人脸有关。在一组赏心悦目的笑脸中穿插一张可能与小雨有关的人的照片(当然也必须是微笑的状态),如果那个人就是小雨的恐惧,那么小雨的脑电波就会出现波动。
而这个试验最难克服的就是受验者的应激性,即对照片显示的预期。如果经几次试验,他了解到试验意图,就会有意无意地对突然出现令自己害怕的人的照片有所预期并防范,那么很有可能造成脑电波的波动减缓甚至没有波动。
所以一定要控制嫌疑人的数量。叶文当然第一个入列,接着被确定的是邓菲儿和明永福。
杜海棠可以被排除,因为正是她提醒了警方,杀手(小雨)可能面对威胁。林桐当然也有必要加入。顾健康想了想,又加上了江予。
试验分五次进行,每次验证一个嫌疑人,并保证每组照片中的人均与嫌疑人性别相同且没有重复。
为了克服上述受验者对照片显示的预期,心理医生按嫌疑人的涉嫌程度确定了试验顺序,也就是将最需要确定的人放在前期进行试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心理干预。
试验的结果是,叶文、明永福和邓菲儿都引起了小雨脑波的变动,而第四次试验的林桐,带给小雨的情绪冲击并没有因为他的应激性而减缓,甚至与叶文旗鼓相当。
而让人意外的是,放在最后一个受验的江予的照片对小雨的刺激也和叶文持平。
这些人都是小雨情绪波动的诱因,但是试验无法确定情绪的本质,也就是说,小雨的情绪波动,有可能是怕,也可能是亲情、爱情,甚至是嫉妒或羡慕。
顾健康暗自思忖,三年前他作为黑色杀手的冷静和专注,正和行为模式分析中的“同一时期只能专注一件事”相符。
他被人命令只杀这个人,其他的动作不要做,所以才会留下目击者;而他在中枪后也不愿接受警察救治,而是奋力逃脱,也同样是受人指示吧,也许他幕后的那个人——或那些人——不想让他落到警察手里。
可是有些问题很难解释:他在杀陈舒的时候听到陈舒女儿的叫喊,他并没有忽略这个声音,反而因此终止了行动;他用枪指着林明志的时候也听到了他喊女儿,他的专注被打断了,还精神恍惚地扔下了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