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958章 黄河主干疏浚工程竣工
保守估计,黄河年径流量大概率会达到5000亿立方米左右,这不是夸张,每年输送1万亿吨水到西部。
除了一部分蒸发之后没有在黄河流域降落,大部分蒸发还是会形成降雨,哪怕没有形成降雨,麒麟环境工业集团也能让他们降下来。
还有相当一部分地表水会通过黄河支流水系汇入到黄河,导致黄河水量暴增,只有一条黄河贯穿西北,将大量的水导流到海洋。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坏处,久负盛名的壶口瀑布,今后估计是看不到了,为了能够实现全年通航,这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全流域全年通航,不仅需要黄河全年需要大量的水流量,还需要整个河流地势都相对平坦,水流相对平缓,让船只能够方便通航。…不过相较于全年全流域通航带来的经济利益,这些旅游景点带来的经济利益就忽略不计了,这笔账大家还是能算清的。
疏浚工程只是黄河治理的一部分,接下来还要加大对整个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避免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又将河道给堵住。
目前整个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由麒麟环境工业集团负责,之前由于疏浚工作还没有完成,水土保持工作只能有限治理。
例如黄河两岸一定范围内就不能治理,原因就是疏浚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泥沙被喷射到两岸,根本就没法开展工作。
而且为了使得两岸地势相对平坦,还要进行后期河岸土方作业,这项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毕竟依靠土方车来做,效率还是慢了些。
目前麒麟环境工业集团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上面,将这里原本裸露的黄土地,披上一层绿装。
根据他们传过来的画面,以及叶子书6月份去视察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做得还是非常到位,整个黄土高原已经被一片绿色所覆盖。
只是由于时间比较短,目前只是通过无人机等空中作业设备,抛洒了大量的草籽,因此这些绿色大部分也是生长出来的草。
想要真正治理好黄土高原,仅仅依靠草类植被实现水土保持还不够,还要在合适的地方形成大片的树木森林。
这样水土保持工作才会更具效果,目前这项工作也在展开,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会安排人工栽种树木,主要是在地势比较好的地区,或者人迹比较多的地区。
并不是非得要这么做才行,而是为了能够给当地居民一项工作,由于黄土高原治理工作的需要,很多当地居民的土地需要退耕还林。
其中有一部分居民会被迁移到周边城市定居,但是整个黄土高原的居民人数高达上亿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安排妥当。
因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没法实现迁移,但是退耕还林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且这样的土地,农业耕种也赚不了多少钱。
于是就推出了人工栽种树木的工作,让这些还在黄土高原居住的人们有一份谋生的工作,而且收益还比种地要强得多。
等到麒麟农业发展集团承包的沙漠变成肥沃的土地之后,再将这里的一部分人迁移过去,或加入麒麟农业发展集团工作,或国家给分配更好的土地。
甚至有可能会在几个重要的地方建设新的城市,同样可以容纳相当一部分居民,这些都是后续措施,短时间内难以完成。
如果叶子书的侏罗纪公园真的建设成功的话,倒是有可能围绕着侏罗纪公园,在周边会形成很多城镇,从事旅游相关的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发展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必须要休养生息,只有发展好西北地区,才能将这些人口迁移出去,并且生活得更好。…另一部分这是采用无人机播撒树木的种子,这些树木并不需要有太高的经济价值,只需要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就行。
这部分工作也只是刚刚开始,之前大部分无人机等空中播撒设备都用在草籽的播撒上面,加上之前播撒的草籽已经形成了大片绿色,起到了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
因此并不是特别紧急,需要按照步骤来,在不影响整个工程目标的基础上,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这是最佳方式方法。
为了配合水土保持作业,麒麟环境工业集团都没敢在夏季实现大规模人工降雨,只进行了有限的生态补水降雨,让这些植被能够更好地生长。
可以说,国家花费万亿元的资金,就能实现如此宏伟的工程,算是非常划算了,而承包商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实现盈利,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像万城基业研发的超级河道疏浚机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积累的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河道疏浚工作。
还可以用在填海造陆领域,像我国南海的一些岛礁,如果使用这样的技术设备,能够以更廉价的方式造出大片的陆地出来。
例如为了能够降低植被种植成本,大量使用了无人机设备,这极大促进了我国在民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技术。
虽然我国本身在该领域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通过麒麟环境工业集团大量采购,以及专用于水土保持作业的需要,还是诞生了很多新的技术。
任何一项超级工程的背后,不是单独的人力堆叠,如果简单的人力堆叠就能完成,很多工程估计早就开始建设了,又何必等到现在。
超级工程背后的直接推动力,其实就是科技和工业产业作为支撑,反过来超级工程也能促进工业和科技产业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
当然,黄河疏浚工程也只是完成了第一期,后面还需要对整个黄河水系进行梳理和疏浚工作,让整个黄河流域和支线流域,变成真正的北方水乡。
这边正在举行黄河疏浚工程第一期工程竣工仪式的时候,那边已经开展了黄河流域治理第二期工程的谈判。
参与的承包商并没有多少,还是万城基业和麒麟工业集团,也只有他们有能力完成如此规模的水系治理工作,其他企业根本就没有能力参与进来。
谈判的主要内容,还是关于承包费用问题和具体治理那些流域的事情,以及需要达到什么标准,这些才是谈判的重点。
黄河主干流域虽然后面还要进行水土保持作业,不算完全完成,但是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行。
这时候对黄河各大支流的治理工作就马上提上日程,而且还显得比较紧迫,原因就是各大支流的水量也在大幅增加。
如果不尽早处理,各大支流发生水灾的可能性同样非常大,而且支流携带的泥沙量也不容忽视,水土保持工作也要尽量展开。…除此之外,为了应对北方气候改变带来的其他反应,光是对自然形成的支流进行治理还不够,还需要进行一些人工河流的建设工作。
以往建设一条规模不小的人工河流难度很高,但是有万城基业的超级疏浚设备在手,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因此双方需要组织大批的专家学者,对人工河道的开凿进行论证,对工程规模需要进行计算讨论,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
好在人工河道的开凿目前没有纳入到第二期治理工程里面,第二期治理工程主要是针对黄河自然支流进行治理。
经过半个月的专家讨论以及承包谈判之后,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第二期工程总承包规模为2万亿元。
其中1万亿元用于黄河13大支流的疏浚工作以及其他未成规模的河道疏浚工作,虽然土方量可能没有黄河主干道那么大。
但是疏浚工程量比黄河主干道还要多,主要是总里程并不小,地势更加复杂,疏浚难度比黄河主干道还要高。
剩下的1万亿元,主要用于水土保持作业,看上去很多,实际上还要承担因水土保持作业而退耕还林居民的工作。
在黄土高原治理上,双方没有就这方面进行谈判,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费用大幅超标,可能会让麒麟环境工业集团出现亏损。
因此在第二期谈判的时候,双方将这一块加入进来,同时对第一期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补偿,才会有这么大高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