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637章 配套还是有点问题
叶子书在裴晴这里过了一夜,第二天又匆匆回到西安,下了飞机第一件事就是去了白虎科技公司研发部门转了一圈。
说实话,这些借调过来的人,水平普遍要好于他旗下其他企业招聘的人才,研发进度比他想象得要快很多。
一方面是相关单位并没有掺水,派过来的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另一方面则是他们专业太对口了,研究这么长时间,水平就算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更愿意吃苦,虽然同样是要求加班最迟也不能超过晚上12点,但是他们却几乎除了吃饭睡觉就在琢磨这些事情。
可也让叶子书觉得一些工作要提前了,于是真正进入闭关状态,整装设计必须要尽快拿出来, 后面还有更加庞大的制造体系。
进入到完全闭关状态,叶子书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忙工作的事情,就连睡觉他都要待在虚拟空间里面。
因为他还需要整理高铁技术,白天没时间,只能利用晚上睡觉的时间在虚拟空间整理好,到时候直接拿出来,花费的时间要少很多。
之所以重视高铁技术,除了本身按照计划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政府准备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中首要基础建设就是交通,不管是高铁还是轨道交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都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至于资金来源,一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一部分是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来完成,债券有国家背书, 投资价值还是挺高的。
这也是他前面说让他旗下企业可以用储备资金购买国债的原因所在, 不然国家不发行国债,他们想要购买也购买不了。
基建需要的很多材料,他旗下都能大规模提供,万城基业本身就有良好的基础,只需要继续扩大产能就可以。
至于高速公路需要的沥青,麒麟工业集团本身就可以工业化合成,由于沥青主要成分的碳氢键较少,合成生产花费的能源成本反而较低。
不过叶子书认为沥青并不是很好的铺路材料,之所以大规模使用主要还是因为便宜,其实沥青污染很严重,且具有一定的致癌物。
既然已经介入到碳工业领域,自然是希望人工合成更具环保且相对廉价的铺路材料,而且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更重要的是,新型替代沥青的材料所含的碳氢键更少,消耗的能量更少,分子式主要是由碳氮组成,原材料来源非常广泛。
最重要的是,使用这种材料铺设的地面渗水性非常好,非常适合用来铺设路面,不仅是公路,城市里面使用这种材料铺路, 对防止内涝有良好的效果。
只是像这种在他看来的小技术,他都是在工作之余换脑的时候整理一下,交给旗下的企业,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就这样一直忙碌到11月份,终于将他能够想到的所有整装设计全部弄好,包括武器弹药和平台载体,还有各种配套设备等等。
做完这些,他暗自松了口气,虽然做到这个程度并不表示就算彻底成功,还需要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讨论,最终定型之后,才算是真正完成。
但是这也算是一个里程碑,后面就算是有修改,也只是小修改,毕竟他可是参考了很多先进资料,加上前世的见识,基本上不会相差太远。
最重要的是,通过设计这些航空平台,他对于飞机等产品的理解提升了很多,对民用客机的设计具有巨大的帮助。
要不是高铁显得更加重要和紧急,他都想要先将民航客机的技术资料给整理好,这样花费的时间可能还不会很多。
将这些设计资料全部存到白虎科技公司的系统里面,他立即去了一趟白虎科技公司,召集管理层开会。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刚刚完成了一些整装设计工作,接下来就是邀请相关军事专家前来,对这些整装设计进行讨论评估。
尽快拿出最终版本出来,这样后续工作就可以更顺利地展开,你们立即联系相关人员,将我这个意思传递过去。”叶子书说道。
他其实认识的有关人员并不多,但是白虎科技公司的管理层可是身份不简单,他们是被有关部门推荐过来的,通过这些管理层联系要比他更加方便。
他不在意这些管理层是什么人,只要本分做好白虎科技公司的管理工作就可以,他对于白虎科技公司的控制欲其实并不强,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全控制这家公司。
开完会之后,叶子书又去了各大研发部门转了一圈,了解他们的研发进度,现在研发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4万多,年底前突破5万人应该不成问题。
可能是各个单位真的差不多把家底掏出来,越到最后借调过来的人才技术水平越两极分化,好的技术比之前要高出一截,差的比之前过来的人要差很多。
技术更好的一般都是这些单位压箱底的人才,之前肯定不愿意借过来,可是看到这边的研发工作如火如荼,不管是这些人才本身,还是他们的单位都会心痒痒。
至于技术差的,大部分都是入职时间不长的,之前本就很难接触核心技术,这次也派了过来,可能更多是为了历练他们。
反正白虎科技公司目前是求贤若渴,只要有人派过来,他们照单全收,反正这里面总有一项研究是适合他们当前水平的。
一圈转下来,他更加满意了,卫星导航系统需要的相关技术已经全部理解吃透了,接下来就是建设生产工厂,将零部件生产出来,然后就是组装。
叶子书之前还没了解工厂建设的事情,回到办公室他特意查了一下,公司管理层确实安排人员在建设,预计年底前就能将厂房建设完成。
由于卫星数量不算多,各个环节都只建设一条生产线,尽管如此,产能依然比需要的要大,预计年产卫星数量为200多颗。
如果是换成小型微型的话,年产上千颗都没问题,光是卫星产业链的建设,就需要花费200亿元,这也是为什么卫星那么贵的原因。
卫星使用的材料成本其实并没有那么高,价格贵主要是产业链成本太高,由于数量少,如果不提高单价的话,就要亏本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叶子书设计的产业链生产模式都是柔性化生产,一条产业链可以生产多种卫星,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根据他们的进度,第一颗导航卫星发射可能在明年的2月份,第一期35颗卫星发射完可能要到明年底了,配套还是有点问题。
说实话,现在的火箭发射频次太低了,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是火箭生产技术有瓶颈导致的生产效率不高,还是因为安排每次发射需要的准备工作太多?
他觉得有必要和火箭发射相关单位的人谈谈,如果哪里有问题,他不介意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因为今后需要火箭发射地方太多了,这样的效率他看着很着急。
以前白虎科技公司资金有限,发射卫星只按照最低要求来,导航卫星35颗倒是没有多大问题,完全满足当前需求。
他只是想要将遥感卫星系统给建设完成,这样制作电子地图更加快速,而且对其他用途效果更好,反正会有人买单,他还不如建设得更加先进实用一些。
而且卫星产业链建设完成,单颗卫星的制造成本会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多而减少,原本需要20亿元一颗的遥感卫星,可能只需要10亿元左右就够了。
如果全部66颗摇光卫星都发射完成,就等于实现了全天候全球监控系统,地面的所有事情都逃不过这套系统的法眼。
只是按照目前火箭发射的频次,想要将这些短期内建设完成是很难的,其他的暂且不说,他旗下互联网公司都在等着米下锅。
想明白这些之后,叶子书又发给了白虎科技公司管理层一个消息,让他们看看能不能安排一次座谈会,大家开诚布公地谈谈这件事情。
其他科研任务虽然不至于像导航卫星那么快,但是进度也不慢,目前安排的基础性研究,可能在明年3月份之前就完成。
等这些基础性科研项目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建设先进的生产体系,将这些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物。
最后就是组装了,利用先进的自动化装配线,应该不算是太难的事情,到此目前进行的整个科研项目就算是圆满完成。
接下来就看能拿到多少订单了,按照订单生产就可以,到不用他操心太多,白虎科技公司管理层就能够搞定。
而他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海军装备,这个体系同样非常繁杂,也需要花费他大量的时间,同时也需要借调大量的人才,这又将是一场战役,可能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现在他准备将高铁技术给弄出来,不然再拖下去就要到明年了,预计需要花费他半个月的时间,还算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