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95章 第95章 95
洛年年从农庄以及西北军中召集了数百位能理解她的种植理念的经验丰富的老农, 组建成指导团队,由她亲自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
待久安城周围的土地都收归统一管理后,这支种植指导团队开始发挥作用, 他们指导三万西北军,对土地进行统一的翻整调理,施加底肥之后, 抓紧时间种上冬小麦。
在集体劳作方面, 西北军真的很好用。
三日一轮训的西北军除了负责农事以外, 还被洛年年派去负责炼铁炼钢, 以及兴修水利、铺设道路、修补房屋等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负责建造的西北军最先兴建起的是大学堂, 一种圆形的半开放的建筑。
洛年年在久安城内规划建造了十座大学堂, 由王府出钱雇请夫子, 坐在大学堂中央有扩音效果的圆台上教授文化,全久安府十四岁以下的孩童,无论性别都可以围坐在圆台周围一圈一圈的蒲团上免费听讲学习。
如今被全面投入基础建设中的西北军军士的孩子愿意来学习的话,可以优先坐在最前面, 普通百姓的孩子只要想学习,只要在负责维持秩序的军士那里记录一个名字, 就可以跟着一起听课了。
甚至有心进步的成人路过时,也可以跟着学习。
这一新规最初被贴在告示栏广而告之, 被定王府的人四处宣传时, 听到消息的普通百姓都以为在开玩笑, 直到大学堂真的开始授课, 围过去听课的孩子越来越多,整座久安城才真的沸腾了。
一直以来,读书学习都是一件耗费巨大的事项, 没有家底的人家根本没办法把孩子送去启蒙,就算有些人家知道孩子读了书才有机会出人头地,但是束脩费、昂贵的书籍、不断消耗的笔墨纸砚,真不是普通人家能承担的。
但是现在,洛军师搞了一个大学堂,给无数平民百姓展示了一条全新的出路。
首先,有学问有名望的大家担任夫子,免费给所有的孩子授课,这就将高昂的束脩费免去了。
其次,授课过程中,圆台上的夫子多次明言,定王府鼎力支持孩子们的求学,所以,能坚持报道学习一个月并通过考核的孩子能得到一本书作为奖励,坚持报道学习三个月并通过考核的孩子能得到一套笔墨纸砚。
那可是书啊!多少普通人一辈子都摸不到的书,现在却只要让家里干不了活派不上用场的小娃娃每天去听听课,能学习的同时还能免费得到书,真是想都不敢想的福利。
在全城普通民众将信将疑的期待中,在世家大族嗤之以鼻的观望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月,最早来尝试的那批孩子中,有数百号孩子顺利回答上夫子出的题目,真的被赠送了一本书!
而且不是一天,而是每天都有几百本崭新的书籍被送出去,根据孩子各自的学习进度,从千字文到四书五经,各种类型的书籍都有。
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真的将书带回家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围着纸页雪白、字迹优美清晰的书籍看,都舍不得挪开眼睛,更舍不得触碰,闻声赶来看稀奇的邻居就更不要想碰到了。
在普通人眼中,学识是有用的。定王府愿意给予普通人家的孩子学习的机会,就是帮他们打破封锁命运的枷锁,铺就一条向上的通道。
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没有人不懂,区别只在于,先前普通人即便懂,但家中没有送孩子去上学的资格,那就是没办法。但现在不同,洛军师将路都铺到他们脚下了,再不去试,就真的只能怪自己蠢了。
接下来,每日涌向各个大学堂的孩子越来越多,大学堂周围成了久安城内最热闹的地方。
十座大学堂中,有九座都用来教授最基础的学识,从识字开始教,还有一座大学堂则针对有基础的孩子教授难度更高的学识,但无论是哪座大学堂,周围聚拢的孩子都是数以千计的。
更绝的是,在那九座教授基础知识的大学堂附近,孩子们围坐的圈子之外,每日还会聚拢过去大量的成年人,也不讲究条件,直接席地而坐,如痴如醉的听着半开放的建筑内传来的教书声。
这其中不乏从小就羡慕能上学的同龄人,可是被生活所迫从来没有学习机会的人。如今终于有了机会,即便年纪大了他们也想试试。
洛年年坐在一座大学堂周围的高楼上,看向正在上课中的大学堂,抬手指了指密密麻麻的学子,对着自己身后的人说:“学习知识能让人进步,学习技能也可以让人进步。你们都是普通人,但也不是普通人,你们手里都掌握着极佳的技能,你们也能当夫子,将这些技能教出去,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放心,定王府会给予你们最大的支持,除了讲课的报酬,更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王府会将你们的产出推广出去,建设中的久安府也会创造许许多多的岗位,到时候只会人手不够。”
在洛年年身后,站着一室神情激动的人,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手工业者,凭着各自的手艺卖钱养活自己。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他们也将成为受人尊敬的夫子。
因为接下来洛年年会在城内建造四座小学堂,专门面向普通百姓传授技艺,包括算术、厨艺、医术、刺绣、木工、编织、打铁甚至家畜养殖等等各种技艺,同样是王府出钱培养熟练的手工业者,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转化工业者。
就比如铁匠,如今整个久安府的铁匠都被搜刮干净了,全都高薪请到了新建成的钢铁厂中,亟需新鲜血液补充这个行业。
在小学堂正式开始之前,洛年年亲自带这些手工业者来看看他们未来可能受到的追捧,也是对人心极大的激励。
事实证明,洛年年所料不错,当王府发布即将开设小学堂,免费教授城民各种技艺的公告后,有大学堂树立起来的信誉在前,小学堂开放的第一天就被大量百姓包围了。
上午一门手艺,中午一门手艺,下午一门手艺,全天候有各行各业经验丰富技术绝佳的人,亲自来免费教授曾经需要给钱甚至给师父当牛做马才能学到的手艺,好些普通人听得完全舍不得迈步离开,在小学堂坐了一整天。
随着温度渐低,不少普通人家逐渐进入冬歇,一天天的没什么活能干,家中自然也没什么收益,往年没活干的时候就缩在家中减少活动,靠存粮熬过去一个冬天,但今年不同了。
大小学堂能将一大家子人都吸引过去,努力学习新本事。有些人多的家庭,还将不同的家人派去不同的学堂不同的时段学习,晚上回家一大家子再一起交流。
很快,就有人凸显出来优异的学习能力,得到试工的机会,被招走获得岗位和工作。
招工最多的是钢铁厂,需要大量学习能力强的工人,而那些工人送回家的丰厚工钱,让不知道多少原本贫穷普通的人家在这个冬天到来之前获得了更多的生存资本。
不时传出的类似案例激励了更多普通人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热忱,整座城市都被学习的氛围笼罩。
又过了一个月,小学堂初步培养出一批拥有学习能力的手工业者后,定王府正式向全城的百姓发出召集令,承诺以食物和现钱为报酬,召集人手一起对整座城市进行大整修。
在洛年年带领精英亲自规划的城市蓝图指引下,整座久安城从最中心的定王府开始,逐次向外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久安城被重新做了城市规划,宽敞的路面不是铺了青石板就是铺了水泥,尤其是水泥这等新鲜玩意儿,造价便宜又方便耐用,不管是铺路还是修房,都是顶顶好的材料。
久安城内一日日的剧烈变化,看傻了久安府的世家大族。
尤其是大学堂的建立乃至书籍的免费发放,触动了世家大族敏感的神经,他们暗中观察了大学堂许久之后,惊恐地发现,当参与学习的孩子足够多的时候,其中表现突出的天才也格外的多。
那些明明身上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脸上还脏兮兮的孩子,却在学堂之上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定王府坚持投入资源培养下去,将培养出一大批拥有学识的读书人,那数量将是无法想象的庞大。
似乎窥见到洛年年的野心,世家大族受到震动。
洛年年对知识开放共享的态度,狠狠犯了世家大族垄断知识的忌讳,他们意识到,继续放任下去,这个姓洛的不知道会搞出什么更大的乱子,必须对他予以制裁。于是,雪花般的信件向着璃国各处飞去。
包括京城在内的璃国各地的世家望族很快就听说了西北洛军师和那什么见鬼的大学堂,顿时,群情激奋,有人发文讨伐,有人向朝廷上书要求皇帝陛下对西北进行限制。
一时之间,洛年年被口诛笔伐,仿佛成了天下最坏的大恶人。
世家煽动的舆情之凶狠,反扑之猛烈,让一些想为洛年年说几句话的寒门学子都乖乖闭嘴不敢多参与,只能私下聊天时感慨几句。
这一场声势浩荡的讨伐行动逐渐蔓延到民间,世家希望动摇定王在百姓中战神的声望,但是普通百姓与世家的立场天然的不同,听闻相关消息之后,普通民众觉得茫然之余,心中暗生羡慕,不论是传言中那位洛军师强征大族土地还是开学堂免费授课,听上去都那么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