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3章 第83章 83
程誉点点头表示明白, 冯一渔也没多说,转身离开了。
田浩本就很看重这个研究团队,早前使手段也要把程誉搞下去当上带头人, 后来宁愿程誉回来再压到他头上也不肯离开团队,更何况现在又知晓程誉有了新的研究成果,自然更不肯走。眼看着研究院的人压制不住程誉, 很可能跑去搬背后的靠山当救兵了。
程誉耐心等着, 他也想看看, 田浩的身后站着的又是谁。
等程誉和洛年年两人收拾好办公室前往食堂吃晚饭的时候, 程誉回归研究团队第一天就踢走了近半研究助手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研究院,专属于教职工的食堂里, 不少人忍不住向程誉投来诧异的视线。
可惜, 众人没能从程誉的表情中看出半分不自在, 只能看到程誉细心的照顾同桌的女子一起进食,两人还不时低声说笑几句,根本不被外界的流言和目光困扰。
事实确实如此,第二天开始, 程誉和洛年年就开始了极为规律的日常。
每日一起去办公楼,程誉指挥助手们进行实验, 洛年年就在旁边自行学习。
因为有要求高又娇气的年年需要照顾,程誉的工作生活极为规律, 一日三餐按时吃, 午休必不可少, 下午到点下班, 也不要求助手加班,晚上回到家再挨坐着一起自行学习几个小时候,然后早早的躺下休息。
至于团队的研究进程, 一直在稳步推进,但团队成员们逐渐察觉到,程誉的工作风格与之前比起来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不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曾经的程誉并不会藏私,与助手们交流时,并不介意详尽的描述自己的思路,但现在的程誉,很少解释,只会给不同的助手安排不同的实验任务,至于不同实验之间的关联,并不会告知,很多时候助手们每日大量实验做下来,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
令人从心底感觉无奈的是,这一点还真不好揪出来专门说。因为不同带头人就是有不同的工作风格,曾经程誉那种言无不尽的风格其实是少数,而他现在这种工作风格的科研大佬不在少数。
更别说现在的程誉总是提前布置好适量的任务,从不要求手下加班,按时按点的放人去休息,听上去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带头人。
但只有一直留在研究团队里的助手才清楚,这两种工作风格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就在于身为助手的他们能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曾经的程誉乐意教,现在被团队内的人捅了一刀的程誉不乐意教,其他助手心里苦涩也说不出来。
新一年开学的时候,洛年年去新的学校露了一面,和新老师认识了一下,记住了教室和座位的位置,仍然只有考试的时候会去学校,平时就每日跟着程誉去办公室自行学习。
新同学对洛年年这位转学生很陌生,也没兴趣接触,直到洛年年在考试中考出了极佳的成绩,同班同学倒是对她感兴趣起来了,却很少能见到洛年年人。
很快,第三季度的审查会临近了,最近不少人都在若有似无的关注着程誉团队的情况,尤其是田浩。
田浩先前被踢出队伍,去找背后的靠山寻求转机,可他带队时的研究成绩实在太差劲了,背后的人也不好给他说什么好话,只能安抚田浩,让他暂且忍一忍、等一等。若是程誉带队也没能在第三季度的审查会上有所表现,再为田浩出头争取不迟。
于是最近几个月田浩一直盯着程誉,就这么盯着程誉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上刊登出来,引发领域内大量讨论和跟进研究,盯着程誉得到业内的盛赞,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等来了第三季度审查会。
程誉最近确实忙碌起来,研究成果的总结报告是他亲自操刀,审查材料也是他亲自准备,虽然累了点,但谁让整体的研究计划只在他自己最清楚呢。
今年专门盯着他们团队审查了好几次的审查团再次出现在办公区的时候,团队成员们都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结果发现审查团的态度格外和善,一反之前几次严厉训斥的态度,甚至主动安抚他们越是关键时候越要沉着冷静,不能被时间逼得乱了阵脚。
又多听了几句,助手们总算搞明白了,审查团的和善态度只针对程誉一人。
毕竟一个审查团十几人,至少一半认识程誉,另外一半也听说过看过程誉的研究成果,两边一搭话很快就围绕着程誉最近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聊了起来。
等时间一到,审查正式开始,程誉亲自做阶段性成果汇报的时候,不仅审查团的专家对他们的进展很震惊,就连一些同团队的助手都惊了,他们的研究进度竟然已经推进到这种程度了吗?将自己做的实验与汇报中提到的数据对应上,各自只负责了一部分实验的助手们才勉强拼出团队的进度拼图。
17人的助手中,大概只有5、6个比较得程誉信赖的人才提前清楚目前的实验进度,此时注意到审查团众人脸上满意的表情,心情也很是激动。
报告会结束时,眼看着达成最终的项目目标近在咫尺,审查团的人勉励程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半个上午都没用,审查团的人就结束了审查,和研究院的高层以及程誉一起在食堂吃了顿午饭,席间各种讨论最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然后才满意的离开。
先前因着田浩同样被审查团多次申斥的领导们拍拍程誉的肩膀,嘱咐他继续努力。心里感叹还是程誉靠得住啊。
当天下午程誉就布置了新一阶段的实验任务,让还没回过神的助手们很不习惯,他们担心了许久的第三季度的审查就这么轻描淡写的结束啦?这让他们提前一周就开始紧张的小心脏空落落的。
最空落落的是田浩,他带队一年半没出成果,程誉回来一个季度就将项目进度推进到接近成功,这对比实在太过鲜明,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田浩都不愿意出门,就怕遇到知情者怪异的眼神。
等时间进入第四季度,研究团队的助手们本以为他们会稳扎稳打推进进度,结果发现他们的实验任务越来越轻松了,他们恍然意识到,程誉开始收尾了。
果然,一个多月后,程誉甚至不再布置实验任务,而是安排助手们整理项目资料,这一次,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项目的最终成果,全新的高合金钢,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腐蚀、高强度等特点,正是下一阶段的武器研发所需的先决材料。
助手们还在为他们的成果惊叹时,程誉已经提前向整个项目的审查团提交了最终的成果资料,申请结束项目。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详细审查,资料交接,最后程誉带领的项目通过核定,被批准顺利完结。
这一系列的行动忙碌又快速,很快,项目成果的最终署名尘埃落定。
根本没料到程誉会提前终结项目的田浩彼时还在家中自闭,得到消息时已经错过了运作的机会,等他反应过来,刚刚获得赞誉的研究团队都要解散了。
因为程誉向研究院提出了解除任职合同。
这本是已经商量好的事情,但是程誉刚完成了一个重要项目,给研究院带来了巨大的名利,这种时候研究院自然不想让他走,百般挽留。
程誉也不急,慢悠悠的和上面扯皮,只是人也不再去办公楼了,每日自己捣鼓自己的新项目,以及盯着洛年年复习。
在洛年年的辛苦努力下,高中三年的课程她已经提前全部学完,等参加完目前所在学校的高二期末考试,跟着程誉到下一所新学校的时候,她就可以直接跳到高三年级,尝试准备明年的高考了。
洛年年对此很期待,倒也没有什么压力,毕竟一年考不上她还可以继续考嘛。
见程誉完全不管工作,一副必定要走的模样,研究院的人这才真的慌了,几位领导轮着上门劝程誉,程誉完全不为所动。
劝得多了,程誉就直言坦白,继续留在都城大学的研究院,他根本没办法全心全意的投入研究中,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会内部的人捅一刀?
这话说得领导们无言以对,其实当时研究院放弃程誉,最大的考虑是基于程誉的健康状况实在堪忧,谁能想到再次回来的程誉一副很健康的样子,研究状态也没有下滑。
但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研究院想方设法向程誉示好,这下子,田浩的日子不好过了。
整个研究院都传开,刚刚取得项目成功的程誉被田浩所逼,在研究院待不下去了。
听到这传言的时候,田浩本人满脸茫然,他确实是想和程誉竞争来的,但程誉回归这半年,田浩背后的靠山根本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把田浩再塞回研究团队里去,何来逼走程誉一说?
可惜,田浩再怎么想解释,这口锅也牢牢的扣在了他身上。
原本田浩退出程誉的研究团队后,身上还有一个技术部副主任的行政职务,可是在年底的会议上,有人提出田浩手上目前连一个正经的研究项目都没有,没资格继续担任行政职务,于是年一翻转过去,田浩就成了白身。混了大半辈子,落得团队也没了,职务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