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第五百五十二章 视察(一)(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五百五十二章 视察(一)

经过三个多月的发展,人革联在胡逗洲、舟山群岛两地,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秋高气爽。

胡逗洲,西田镇。

刘老根一家正在收割水稻,金黄的水稻,让一家人兴高采烈。

他们一家五口,一共分到了50公亩地(隋朝1亩相当于现代077亩),虽然比起朝廷的一丁80亩少了很多,但问题是隋朝的税收不在少数。

隋朝执行一床3石的丁税,所谓的一床,就是夫妻俩人,另外还有麻布、生丝的定额实物税收,以及徭役、义税之类。

这还是隋朝规定的税收,到了地方,官吏可不会那么守规矩,比如大小斗、折色、强行摊派之类。

加上地主豪强、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遇到天灾,就不得不借高利贷,或者卖田。

而世家大族、地主豪强、贵族是不缴纳税收的,隋朝和很多封建朝代一样,都很难对这些大地主进行收税,只能不断压榨平民。。

农民名义上有几十亩土地,可一年到头却连温饱都困难。

被任命为西田镇农业站站长的胡游,带着农业站的二十多个吏兵,来到农田帮忙。

他们带来了八台脚踩打谷机。

“胡同志, 这打谷机真好用。”刘老根打完一把水稻, 拿起一瓶凉白开。

踩着踏板的胡游,也停下来喘口气:“供销社可以订购, 一台只要1500晶币,你们可以几户合买一台。”

“1500晶币?”刘老根掰着手指头,盘算着今年的收成。

今年胡逗洲风调雨顺,水稻亩产100公斤左右, 刘老根一家种了45亩水稻, 可以收获干稻谷4500公斤。

而收储社的干稻谷收购价格,是20晶币每公斤。

刘老根盘算了一下,他们一家五口一年要吃1200公斤,备用2000公斤, 还有挤出1300公斤干稻谷, 大概价值26万晶币左右。

至于晶币这个货币,其实就是龙莎在舟山打造的玻璃币。

用铜铸造铜钱这种事情,郑森根本没有这打算, 现在控制区内的铜钱,只能按照铜器的价格使用,而不是货币。

采用玻璃币的方案,其实是郑森等人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结果。

因为玻璃币短时间内不存在被仿造的可能,虽然魏晋南北朝期间,中原地区已经有玻璃制造技术了。

但是本土的玻璃制造技术,是以铅基玻璃为方向,制造出来的玻璃, 都是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

而龙莎制造的玻璃, 是钠基玻璃,本身是透明无色的, 然后使用热压铸法, 大规模生产出透明的晶币。

虽然玻璃容易碎裂,但工农银行是支持碎币更换的, 只要碎片的完整度超过80, 就可以无条件更换新币。

货币这种东西, 不是就不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东西, 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等价物。

郑森用晶币直接锚定食盐、铁器、玻璃制品等工业品,避免了货币信用问题。

同时也可以避免未来的一些麻烦。

一旦人革联踏上内陆, 控制区和敌占区的交流,是很难百分百禁止的。

如果使用铜钱作为货币, 后果非常严重,因为现在隋朝的物价已经疯了。

前段时间江南的米价疯长,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1斗米3400文的恐怖价格。

这個时候用铜钱作为货币,简直是自找麻烦。

晶币很难大规模仿造,而且锚定了控制区的工业品,郑森可以将其变成硬通货。

岭南仨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又撩又宠,禁欲总裁下手轻点
又撩又宠,禁欲总裁下手轻点
【双洁+暧昧拉扯+欲罢不能+可甜可盐+蓄谋已久+强取豪夺+撩撩撩~】世人都说顾晏琛不近女色,高洁寡欲,定力好到媲美神佛。只有苏颜知道他私下有多疯狂,多上瘾。好了五年的男友自己跑去寻欢作乐,让苏颜单独去
淡紫
女儿喜欢后爸,我成全他们一家三口
女儿喜欢后爸,我成全他们一家三口
双胞胎女儿生日的这一天,总裁妻子带着她的白月光回家。看着出双入对的两人。陈醒终于决定放手。“苏千雪,我不爱你了,还你自由!”“陈醒,你能不能不要再闹了?”“我没有闹,接下来的日子,我只想为我自己而活。
佚名
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
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
【多女无主+年龄差+阿姨+清纯女友+女明星+房产销售+大学教授+冰山总裁+双胞胎+洋人+千金大小姐+贵太太】我叫杜哲,曾经被校花欺骗,借给她一百万后。校花欠款潜逃,逼得我流亡海外。而今重生一次,再次面
读者太帅
冷她十年,心死嫁人他却疯了
冷她十年,心死嫁人他却疯了
一场荒诞的生日恶作剧,让檀舒卉对这场暗恋彻底死心,也彻底看明白,她不过是他茶余饭后的消遣玩具。当她忍痛归还所有礼物,他却将她的戒指扔进喷泉,轻笑:“你以为你是谁?”她笑着将戒指戴回指尖,转身走向没有他
清扬婉约
官路无尽
官路无尽
第一,这是一本纯正的官文,作者是最资深官文作者之一,故事逻辑合理,可读性很强。精品保证!第二,直接从地级市层面开局,不计划让主角下乡镇。那种乡镇级写几百章的情况,本书不会出现。第三,有官场博弈,有经济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