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六十三章:大阅兵(上)(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六十三章:大阅兵(上)

朱允炆心情不好,直接导致了连续几天整个皇城都仿佛被厚厚的阴云遮盖住一般。

尤其是当祭孔大典结束之后,朱允炆在后宫里,这个脸就没有笑过。

生气归生气、憋屈归憋屈,但朱允炆还是传了口谕,让户部出银子,给京官一律加了一个月的俸,朱允炆不能让外人知道自己生气。

铁铉来过一趟,新军也操训了一年半多,这次国庆,挑了一万多最拔尖的要参加国庆阅兵,这也是朱允炆打算亮出来给几个入京的亲王长长眼,秀一下肌肉。

等阅兵结束后,新军就会有一部分拔营往九边,辽东、甘肃的军队会先撤回来,在朱允炆的计划中,大明九边已经漠南、山东两卫的军队会在后面五年内陆续参照新军的方式重新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军中岁数大的会被裁汰,兵部在全国陆续招募新兵补充,年龄红线会持续降低,现在的顶格线是四十,五年内计划逐渐压低到三十五岁,但这就是涉及到兵源的补充,所谓好男不当兵嘛。

国泰民安的时候又不能拉壮丁,百姓对于参军的热情也不高,只有那些遭了灾、没有产业的无产阶级才愿意从军,或者是一些地主家里的佃户、世家的下人仆从逃出来的,无路可走才选择从军,想要顺利推动募兵,军饷就要再提高。

现在的大明军队系统中,以西南山地军和闵浙水师的年俸最高,为二十两银子,九边、京营、辽东、甘肃、云南其次是十两,漠南卫、山东卫因为有军田代粮饷,倒是不用支付,即使如此,大明军队一年的开支就占到了将近八百万两,达到国库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以洪武三十年户部收计为例,大明实物税占到了国库收入的八成以上,计粮三千六百万石左右,布帛六十余万匹、茶盐水银朱砂诸物若干。

而建文元年户部的收入,因为沿海多地开了盐市,税银也仅为四百六十万两左右,加上辽东边市、辽东织造局、江南织造局的贸易收入,银子的税入仍不过在一千万两左右。

是岁国库总收入折算银钱的话为三千八百九十万两,比重仍不过才仅仅三成不到而已。

所以军费开支这一项,洪武朝一般是以粮食代银,走水路调江南的储量至辽东、广西,只有甘肃、关西七卫这些地方的驻军发实银或宝钞。

朱允炆登基之后,大明宝钞被停印并禁止流通使用,民间宝钞由各地官府回收,一两面值的宝钞换半两纹银或一石粮食的比例。

主要是这年头纸质钞票的质量太差,伪造简单,太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事实上等到永乐之后,大明宝钞的购买力连洪武时期的五分之一都不到,老百姓都不认这个玩意了。

军费既然都发粮食代替,那民间农户哪里还愿意从军入伍,地里刨食不比战场上要安全的多,所以如何增加国库的现银收入成了眼下的重中之重。

出售皇产设办皇商是朱允炆的第一步,每年皇产产出几百万石粮食,加上各地藩王每逢过节送上的礼物,他朱允炆的内帑根本用不到那么多钱,太祖生前就是节约惯了,你见过有时候忙起来,几个馒头一叠咸菜就对付的皇帝吗?

朱元璋就这么一主,所以朱允炆一登基,家底子就厚实的不得了,后宫里目前也就马恩慧一个女人,朱文奎一个孩子,朱允炆自身也不是穷奢极欲的人,除了逢年过节弄桌丰盛的,说整个四五十道菜也就顶天了,平日了也就是八菜两汤两个甜点,尚膳局主管太监每天试吃的菜都比朱允炆要多。

自己堂堂一个皇帝,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朱允炆虽然没有具体的核算过,但料想自己内帑里现在,三五千万两总还是有的,有时候朱允炆都会很恶趣味的想,那些穿越成崇祯的前辈,会不会很羡慕自己这么有钱。

把皇产卖了,拿钱弄个商会,到不是朱允炆想要敛财,他要是想敛财就不会给宗亲七成的分润了,有了皇产,那些藩王拿了钱,老老实实做生意享福去正好,别老惦记着拥兵自重,当个独立国王。

至于为什么朱允炆还要留下三成,那就是为了日后自己孩子考虑的了。

自己将来再不济应该也不会就朱文奎这一个“亲生”儿子,等有了几个孩子,除了一个太子,其他的咋办,不能封藩,那总得留点遗产不是。

有时候想想,朱允炆也觉得自己这样太不公平,几个孩子一个好家伙当了皇帝,其他的只能当个富家翁,这一碗水也端的也太斜了。

但是没办法,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时候就需要狠点心,他今天一碗水端平了自家的事,那天下老百姓以后就遭殃了。

等将来皇商整起来,该收的税朱允炆可不会跟这些宗亲客气,甚至包括自己那三成,朱允炆也会带头交税,这笔现银的用处,就是在国库走一圈直接到总后勤部留作军费。

至于鼓励资本流通的事,还得在等等,海禁要开、草原要平,外部的敌人不搞定,只靠着国内老百姓之间那些生活化商品的流通,起不到多大的刺激作用。

宋朝虽然打仗不咋地,但做生意倒是一把好手,福建浙江广东三省的海运贸易发达,通商整个东南亚,那可是一船一船的真金白银,说句诛心的话,宋朝一年送给金人的贡银、丝绸都够大明现在一年的实银税收了!

岁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犒军银三百万两!

真别笑话鞑子,就割地赔款这件事上,有宋一朝把咱们汉人的骨气丢的差不多了。只能说鞑子赔的更大方,犯大清者,虽远必赔嘛。

要不是朱元璋的大明振作了一下汉人的民族自尊,不是朱棣永乐年的万国来朝,真让蒙古、女真轮流在咱们的神州大地称王做霸,自南宋至后世这将近一千年的功夫,汉人骨子里的荣耀印记估计就磨灭的差不多了。

建文二年正月初四,国庆。

朱允炆这一天起了一大早,甚至换上了自己平日里最不喜欢的衮服,随后至奉天殿受贺,今日阅兵,除了朱允炆之外,亲王中朱棣、朱植、朱楩、朱橞、朱柏、朱橚都到了。

五军都督府在京的武勋以及三阁、解缙、杨士奇、六部尚书左右侍郎都是今日阅兵来观礼的。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大礼参拜后,朱允炆落座,“平身吧。”

双喜站出来,捧着名册开始挨个点名,核算无误后冲朱允炆说道,“陛下,都齐了。”

朱允炆点头起身,“移驾。”

建文朝第一次大阅兵,被朱允炆寄予厚望的大明国防军,终于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赘婿青云路
赘婿青云路
高材生却被分配到贫苦乡镇,让他本就受尽屈辱的赘婿身份雪上加霜;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他只用两年,便骤然崛起……众人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凶险过程,只知道他一路恪守本心,如愿踏上了光明青云路……
佚名
玄幻:开局败军,铸造仙脉后无敌
玄幻:开局败军,铸造仙脉后无敌
一个国家的荣辱,和将士们脱不了干系。 兵力强厚,国家便不易被侵犯,兵力弱,就会沦为案板鱼肉,任人宰割。 而他所镇守的国家,本有强盛兵力,却在一战之后溃不成军,就连身为将领的他,也身受重伤,拖着一口气回来。 本以为,为国捐躯都是英雄美事,谁知国人对于败军的他百般羞辱…… 他不在意,可他的家人,不能不在意。 他:“我曾见过仙人,是她救了我。” 没有人信。 他:“总有一天,我会把我失去的,拿回来。”
佚名
新任官途,我成了市长红人
新任官途,我成了市长红人
他只是一个小秘书,跟着市长一起工作五年,五年来得到了市长所有信任。 所以,当市长被调任的时候,也带着他一起走了。 本以为在哪都是工作,他没有拒绝,可来到新的领域,他才发现,那些人如狼似虎,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他们。 更有传言流出市长丈夫的出轨视频…… 为了保住市长的位置,也为了不让这个女人受到伤害,他一朝崛起,抓住风口,平步青云。 他,是市长身边的红人,同时也是官场之主!
佚名
侵染者
侵染者
周怀夏从来不做梦。她只会从别人的梦中路过。这是她藏了多年的秘密。或许因为上大学换了新环境,周怀夏开始整晚整晚在别人的梦里乱蹿。陌生同学梦见被猪吃,梦见上吊自杀……什么光怪陆离的梦她都围观过。乱七八糟的梦让周怀夏心力交瘁。——恨不能摘了脑子。直到有天,返校深夜,她梦见室友浑身血淋淋朝自己伸出手喊道:怀夏,救我!立意:积极探讨爱与和平,立志做三观端正好青年
红刺北
都怪妾室太美,勾走了侍郎的心
都怪妾室太美,勾走了侍郎的心
她身世低微,被爹娘卖出去后,变成了贱奴。 他家世显赫,却多年无子,妻子和母亲不合。 为了恶心儿媳,早日抱孙,他的母亲做主让她做个外室。 人人都看不起她,她却十分努力。哪怕做个外室,也要一步步往上爬。 后来,她收获男人的心,从外室做到妾室,再做到平妻。 可她的内心早已封闭,男人再也走不进她的心……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