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44章 风雨如晦·四三
“麾骑营更擅长马上征战,近些年因为驻守在陈渊防线一带,才开始着手训练水军。”陈容合上札子说,“父亲是担忧麾骑水师不能应付乌桓的百人战船,所以想调借经验丰富的益州水师来助阵。”
“乌桓人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十有八/九旱鸭子一群,未必会有多么擅长水战。”段桢说,“益州地处大兖最南端,若要六千水师浩浩荡荡往北边赶,路上不仅耗时费钱粮,还有大材小用之嫌。”
荀沛山一捋长须说道:“陛下非也。当年大兖朝廷还在青阳时,曾在陈渊江的入海口岷山县设有轮渡制造局,乌桓人现在所用百人战船乃其得意之作。江北沦陷后,乌桓人鸠占鹊巢,不仅将轮渡制造局的管辖权归为己有,还收编了岷山水师的两万精锐。二十年内乌桓水战的能力飞增,三年前险些攻破江南定河港,非益州水师那样的强兵不可挡。”
“荀大人所言极是,”路凡之起身揖礼道,“边防军情刻不容缓,陛下听臣一句劝,将鱼符赐于少将军,好让其速速调兵北上。”
他声音嘶哑,听起来没什么力气,像是已经苦口婆心地劝过段桢许多遍。段桢对路凡之这样的啰嗦人没什么耐性,握着笔嗒嗒敲打在桌沿上,不悦道:“朕没有问你的话。”
路凡之神色一暗,再也没有开过口。
“三年前乌桓人乘船南渡侵略定河港,麾骑营水战不成,等到敌军上了岸,才得以用陆战与之抗衡死伤相当惨重,臣差点儿也没能活着回来。”陈容将右侧袍袖撩到最高,给众人看自己大臂上足有六寸长的刀疤,“眼下乌桓质子已经北上,我大兖唯一的把柄已丢,不如趁其大张旗鼓进攻之前,赶紧排兵布阵为好。”
那刀疤从手肘蜿蜒而上,红得突兀,与陈容白净的肤色格格不入。段桢见不得这样狰狞的玩意儿,闭上眼犹豫不决。
“若陛下不能当机立断,臣提议召朝中要员赴政事堂奏对。广纳言路,开张圣听也是好的。”荀沛山提议。
“也好,那便先召兵部户部两位尚书,还有枢密副使到政事堂去。朕要”
段桢话未说完,只听程岱松插话道:“哪次政事堂奏对不得花上两三个时辰,再简单不过的事儿放在那里都会变得极其复杂,到最后也未必能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老家伙的语气悠闲,听着还有一股子阴阳怪气的味儿。荀沛山怒目圆睁道:“就是你百般反对陛下向陈渊江调兵,到底居心何在!”
“荀大人说话可得仔细斟酌。若论居心,在做各位谁不是为了江山社稷劳心劳力,不过各抒己见罢了,哪有优劣好歹一说,”程岱松反驳道,“老臣以为陛下言之有理,从南境借兵北上着实利大于弊。去年旱灾过后大兖财政和收成都不景气,与其花大价钱供养几千人在路上的吃穿用度,不如让麾骑营抓紧时机好好操练水师,以防敌军南渡。”
段桢登基后为国库亏空愁了好几个月,听到荀沛山等人提议调兵北上,他便愁得不行。程岱松一番话正中他的下怀,而且听起来颇有道理,能缓解不少心中的焦虑。
“麾骑营常年驻守陈渊江,锻炼水师也是迟早的事儿。这次你们兴师动众地搬了救兵,难不成以后都要如此?”段桢对陈容说,“不如这样,朕这就为你写封文书,派遣益州水师统帅罗子洋赴迁州协助狄大将军操练兵士,如何?”
乌桓人随时可能南下,养兵远远不如调兵来得快捷。可程岱松和段桢的话好像也不失道理,钱粮的问题不能不考虑。陈容想了想,说:“这样也行。罗将军从益州走官道北上,必定会经过阜京,臣不妨多留几日与他会合,再一道赶往迁州。”
“你还是要走么,”段桢挽留道,“朕听路大人说少云今日将动身去往嘉城,老太君又不愿搬进慈宁殿居住。你若再走了,家里就剩老太太一人,怎么放心的下?再说了,朕登基以来感到政事苦手,身边需要个妥当的人时时帮衬才好安心。”
小皇帝这拎不清的毛病让陈容很是无奈,如今他又搬出老太君来做幌子,更加让人为难。陈容无奈地叹了口气,耐着性子道:“臣家中立有规矩,从不养闲人。臣只是个大字不认几个的粗糙武人,留在朝中也只是吃干饭罢了,何德何能帮衬陛下。况且祖母巴不得我们早早离家,她也好落个清净,颐养天年。”
眼看段桢又要说什么,陈容赶紧找补道:“臣自小在陈渊江畔长大,略懂些水性,早年也跟着父亲学过些操练水师的兵法。麾骑营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臣非走不可。”
“不识好歹。”段桢咳嗽着说。
早晨的商谈最终闹得不欢而散。段桢答应写文书派遣罗子洋北上支援,至于放不放陈容离开阜京,他的态度一直不太明朗。
陈容是个有脾气的主,告辞时只向段桢行了个礼,一句话也没再多说。美人一发怒,段桢这做天子的也怄了满肚子的气,“朕好歹是个皇帝,想把心上人留在身边,为何这样难。”
阿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