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0章 虐童
第二天早上,第一缕阳光透进窗子,照在空舒儿熟睡的身体上,不知何时改变了跪姿,似半躺在地上。妈妈推开她屋子的门,将她推醒。
妈妈声音比昨晚柔和了许多许多,“你知道错了吗?”
空舒儿:“知道了,妈妈我错了。”
孩子终归是善良的,她不愿意去相信这个世界有坏人,更不愿相信自己的妈妈是个坏人。空舒儿始终觉得,是自己错了,妈妈该打自己。
“你去写份检查,然后去床上睡觉吧。”妈妈语气再无波澜。
“嗯。”空舒儿爬起来,拖着疼痛的身体,站在书桌前,写着。
“昨天姑姑带着表姐表哥来家里……”可空舒儿怎么也写不出自己哪里错了,可她还是继续,没有停笔“我不该将自己家的东西随便给别人,我不该惹妈妈生气,我不该骗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这样了……”
空舒儿把写好的检查拿给妈妈,妈妈看了看,“以后你每次犯错误,我都让你写一份检查,我也不怕你恨我,等你长大了,我把这些纸都拿给你看,让你知道我的一片苦心,我不管你,你就废了。”妈妈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回去睡吧。”
空舒儿缓缓地爬上床,趴着睡着了,梦里都是痛苦、挣扎、恐惧,渗进每一分每一秒中,虽然身体已经熟睡,但精神一直没有停息。
这样的辱骂、挨打、罚跪、写检查,渐渐地越来越频繁,理由各种各样,但不变的是,空舒儿始终觉得真的是自己错了,妈妈是为了她好,这样她才能长成一个好人空舒儿始终对妈妈没有半点儿恨意。
因为不管长辈教诲,学校课本,还是电视宣传,都讲着,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没有一处告诉孩子们,父母也可能伤害自己的孩子。
长大后,终于有一本书告诉我,我的父母是罪恶的,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们确确实实是在伤害我。
引自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中毒的子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因为父母的虐待而自责。对于一个毫无防范、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很容易觉得自己做了‘坏事’在先,惹得父母发火是理所当然的,并因此感到愧疚。他如何认识到这样一个可怕的事实——本该保护他的父母竟然不值得信赖!”
“多数父母都会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尤其是在孩子不停地哭泣、烦扰我们甚至挑战我们权威的时候,这种冲动便会异常强烈。有时候,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多数人能够成功地克制打孩子的冲动,不幸的是,也有不少人无法如此自制。”
“我们尚不能对其中的原因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分析揣测,但在身体上虐待子女的父母们似乎都有某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都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至于这种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他们几乎毫无意识。体罚孩子已然成为他们对抗压力的惯性做法,一有冲动,他们就会对孩子实施暴力。”
“对孩子实施身体伤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他们成年后的大部分虐童行为正是他们童年体验和感悟的重演。他们的角色榜样就是曾虐待自己的父母,而暴力就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尤其是愤怒)的唯一手段。”
”许多虐待孩子的家长是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满步入成年的,在情感层面上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会将子女视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并在他们身上寻求父母从未给予自己的情感满足。当子女无法满足这种情感需求时,他们就会被激怒,进而将怒火以暴力的形式发泄到子女身上。在那一刻,孩子更像是父母的替代品,因为施虐者真正的愤怒对象正是他们的父母。”
“还有些虐待者,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暴行归咎于他人,而是竭力将其美化为实现孩子利益最大化的举措。许多家长仍持有这样的观念:体罚是让孩子更加恪守道德或行为准则的有效手段。他们认定孩子是生而邪恶的,只有严苛的责打才能拯救孩子,使其不至堕落。他们会说‘我自己就是在鞭子下长大的,不时挨点儿打对孩子没坏处’‘他得知道这个家里谁说了算’,或者‘他得明白这社会的规则,这样他才不会乱来’。而另一些父母则辩解说,体罚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可以让孩子更坚强、更勇敢也更强大。”
“体罚没能让孩子更坚强勇敢,反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使他更加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
“有的父母会直接地、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孩子。他们可能会骂孩子愚蠢、没用或是丑陋,要是当初没有把孩子生下来该多好。他们无视孩子的情感,也无视自己频繁的言语攻击对孩子尚处于形成中的自我意识所产生的长期影响。”
“有些言语虐待型父母不会大费周章地粉饰自己的不当行为,恰恰相反,他们会用残酷的侮辱、训斥、谴责和贬损的绰号公然向子女展开狂轰滥炸。这些父母对自己给孩子造成的痛苦和长期伤害浑然不觉。这些露骨的言语虐待会像给牲口烙上烙印一般,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伤痕。”
空舒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