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章 文圣公
其实青栀当时看到这里也已明白,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全凭一张嘴的事情,你说他有,他就有,你说他没有,他就没有,反正怎么说都可以,就看你怎么解释,一张嘴说出花来,然后从者众,基本就成了。
显然天平倾斜于赵剪一方。
朝堂上众说纷纭,不时有大臣出来陈说批判萧氏,称萧氏从者众多,如此会引领我朝学子皆效仿前朝,实行文化复辟或有说萧氏行事不够谨慎,欠缺周全,怎能为官云云。
成祖皇帝听完朝下群臣的论述,明白事情走向已大概定性了,于成祖来说,萧镇之却也挺可惜的,然朝堂所议也对威慑前朝顽老有很大的作用。
“诸位爱卿所说,朕都明白了,萧镇之确实”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成祖的话尚未说完,就听朝堂里有人出来面圣,只是声音遥远的恍似错觉。
透过重重的人群,只见一人从近乎最末的尾部,缓缓前来,诸臣都睁大眼睛想看看这位是谁,竟敢在皇上开口的时候插嘴。
杨之修是今年刚中的进士,同一众进士被成祖封的官,是个正七品的大理寺评事,平时上朝都是多听多看,除了同年,没几个人认识。
“臣私以为此事不至如众位大人所言。臣有几点看法,请容臣禀奏。”
“讲”成祖皇帝被别人打断也不生气,他很想听听这位年青的朝臣说些什么,能在一边倒的情况下仍不畏权贵的微末小吏,实在难得!
“关于萧镇之,臣想说为前朝复辟之事,诸位大人可曾知道江南萧氏的底细,臣来自青川,自小也听闻许多萧氏的消息。就在前朝的覆灭中,萧氏也是出了力的。萧氏出了几位将才,随不名声显赫,但亦是征战的先锋,若说萧镇之有复辟之嫌,光是这一点实在说不过去。”
“此其一,再者说关于萧镇之褒扬前朝施政,臣认为这正是展现了我大睿泱泱□□,大国风范的胸怀,心怀坦荡,毫不避讳,认真尚且务实。有褒有贬,立身中正,是君子之风。只有那边疆小国,国有不壮,行事才诸多避讳,恐其国民慕邻。”
“其三,我大睿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剑锋所指,挥马而就。内有诸位能臣昌隆国力,外有铁骨将军镇守边塞,各位大人如此尽职尽守,为的不就是我大睿子民安居乐业吗?若我少年儿郎鲜衣怒马,言笑晏晏谈论前朝,无所畏惧,那不彰显我大睿洒脱自信吗?若因谈论前朝便畏首畏尾,诸多避讳,怕有复辟之嫌,那微臣倒要问一问朝中的诸位将军,你们害怕前朝余孽吗?若无畏,我泱泱大国行事何必像那等边陲蛮夷小国。”
“其四,臣也想问问诸位大人,诸位大人官位皆比小臣高,入仕比小臣早,下官斗胆,敢问一句诸位大人入仕为了什么,可曾还记得初心,还坚持公心吗?”
“各位大人也有不少贫寒出身,亦曾寒窗苦读数十载,各位大人还曾记得你们进京赶考的壮志与初心吗?还记得乡邻长亭相送那热切的眼神吗?还曾记得那舍不得花用攒了不知多少年交到你身上的铜板,还记得那哆嗦的双手和盼望的眼睛?诸位大人是否也曾想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敢问诸位大人宦海几十年,初心可还在?公心可还在?”
杨之修讲完,朝中一片鸦雀无声,大家不约而同的保持了沉默,甚至不仔细看还看不到几位阁老,御史的眼中泛着泪光,历数为官几十年,竞经不起下属的当头一问。
最后的结尾就是在朝中阁老,御史,还有程国公以及靖国公的力保下,萧镇之免罪脱身,保留贡生资格,其余驳回不议。
是的,靖国公木允行也参与了此案,是最后出的手。
据木允行所述,木允行很喜欢萧镇之,本想待案情了结之后,不管如何,把他放到木家军中,戴罪立功,前途必也错不了,不曾想最后还有反转,便也出了手。
萧镇之无罪不咎,消息传到江宁,已近耄耋之年的老太君带领萧氏族人三百余人齐至祖祠,于帝都方向郑重跪拜,感恩皇上仁德,感念诸大臣仗义执言,同时于族中下令:凡萧氏族人,日后但遇杨公及子孙亲眷,不论官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恭迎奉送,并嘱后世子孙当世代永记杨公恩德。
书中记载,萧氏老太君不顾年迈,于祖祠数度痛哭流涕,悲愤异常,想萧氏百年基业,无数祖辈经营,门下儿郎皆是顶天立地之辈,有忠君的国之栋梁,无叛国的不肖子孙。皆因孙儿粗疏,差点惹下这毁誉满门的罪过。可叹人心难测,平常文字也能被有心人拿来穿凿附会,党同伐异,所幸皇帝英明仁德,才不至萧氏蒙冤,若萧氏祖宗有灵,亦当蒙冤痛哭。
一席话听的江宁诸父老涕泣连连,更有戳中伤心事者掩袖痛哭。
江宁道台尚有一身风骨,讲究“不平则鸣”,极其赞赏杨之修,私下告示,凡江宁学子,当效杨公。未几青川学监亦在书院告诸学子,凡青川子弟,当学杨公筋骨。接着,江北,江左,江西,江右,甘南,黔中皆有私下告示,诸地学子,当效杨公。
萧镇之一案后,杨之修在江南学子心中声誉极高,成祖仁皇帝亦对其青眼有加,成祖三十五年这一年,开启了杨公青云直上的仕宦之途。
随风起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