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7章 第17章
许俊徽都能想象,江霰身边那两个小战士掰斑竹竹笋的画面。现在才打第二遍春雷,正是竹笋蓄势待发的时候,一撮箕下去至少上百根竹子没了,太可惜了。
这还是其次,丁玉香昨天早上还背着竹篓逛到这里,貌似还进了林子。他那时刚从公社接人回来,同事送了他一袋子山货,丁玉香愣是等他将山货全部晒到地上,见是些木耳蘑菇,这才又牵着孙子走开。
现在屋里忽然多出这么多竹笋,丁玉香不得发动赵家院所有群众给他开批/斗会?赵篾匠爱竹如命,江霰他们这是给他挖了个大坑。
礼尚往来?许俊徽心口疼,他到底是小看了连副市长的这颗独苗。
-
柳副队长家的黄牛病得比较严重,知青点一大早就传来消息,柳副队长要拉牛到镇上找兽医站的‘牛科圣手’给牛瞧病,鉴于刚下过不小的雨,种山芋也接近尾声,所以给全体知青放假一天,知青们可以自行安排活动,不受限制。
余年的宿舍不到七点就热闹开了。
有人提议去赶集市,心最细致敏感的杨琴站出来反对,“咱们宿舍刚被评上文明标兵,要是被溜达到街上的柳副队长当场逮住,我们不就跛脚鸭子专门往黄鼠狼怀里送了吗?”
赵小荔叹气,“也就镇上的集市有新鲜东西,难不成今天的好日子就都窝在屋子里捂霉吗?”
上铺有位女知青不紧不慢挑起竹签子织手里的东西,插了一句说:“要不你们也学我,去国营商店称点线回来,我教你们织小东西?”
赵小荔忽然激动地拍床板问:“芝姐,你不愧是点里稳重的老人,我看就这么办好了,大家也都别发愁了,学一门手艺,总比干坐着瞪眼睛好的多,我就听说屯子里有些妇女拿自己做的鞋垫、手套、袜子、毛衣之类的去集市上面换东西。有些活泛的,凭借手艺去县里还能找到纺织厂的工作,直接当天就录用进产线。”
赵小荔说的有模有样,拿胳膊肘戳了戳余年,“小年姐,她们都在换衣服准备去国营商店逛,你也和我们一块去吧?”
七十年代物资紧俏,整个乌梁县城都没有几家像样的国营商店。罕山镇因为有垦团的驻扎,为了满足几万垦团人口的物资需要,除了镇集有一家国营商店外,红星河右岸的垦屯大学旁边,前两年刚刚开了一家。
赵小荔如数家珍,一路上都在介绍这家国营商店里面的稀罕东西。一行女知青们攥着平时积攒下来的副食品票、布票欢天喜地往红星河边走。
余年早有预见,昨晚的雨势不小,渡河的板桥估计冲垮了。知青们来到渡口过不了河一筹莫展。
有人建议走上游,秦家垭那里河面窄,两岸的村民为了过河方便,架了座溜索桥。
问余年意见,余年自然是不同意。走上游要多赶十几里冤枉路,至于溜索桥,除了余年之外,在场的其他人估计没一个敢吊在滑轨上渡河的。
让赵小荔将溜索桥过河的方式方法向她们翻译了一下,女孩子们纷纷表示还是另想办法。两个胆子小点的,见哗哗的河水打得野鸭子钻进芦苇荡,打起了退堂鼓。
肯定有别的办法,余年让她们在河边等。
红星河属于潦河支流的第二大河,源头在邻省的宁县,一路翻山越岭流到乌梁县境内,河面拓宽,水流因地势原因变得平缓,风调雨顺的年份,是一条惠及两岸二十万城乡人口的生命之河,副热带高压稍一北移至大罕山山脉群,红星河就疯了似的往两岸倒灌,淹没大量农田,损毁无数房屋。
尤其是位于喇叭口的胜利屯,遇到红星河泛滥,洪水过境时,村民眼睁睁看着屋舍倒塌,正要收获的作物颗粒无收,辛苦喂养的猪羊被浪头卷走,甚至没来得及搭把手帮的亲朋当场被泥水冲走。
洪水过境后就更惨了,房子建在高处的,勉强有地方住。低洼地带的,只能露宿野外,靠亲戚接济,熬上半年再拉土打坯重建。
房子建好后,心也不能落地,担心第二年受二茬罪,有的住户干脆撂了自留地,拖家带口到别的地方安家,往往要经历两三年的讨饭日子才能安稳下来。
乡土社会将血缘和土地看得比命重,这些冒险拓荒的村民一旦不被其他地方的人接纳,折腾几个来回又回来的人不在少数。而这个时候,家散的散,人没的没。
余年攀上河堤不远处的一座水文塔。据塔下立的石碑介绍,这座水文塔建于54年,余年最近一直在研读水利水文水工方面的文献资料,据她掌握的知识判断,当年红星河一定发过特大洪水,量级至少五十年一遇。
漾漾轻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