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534章 捡漏 (第一更)(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534章 捡漏 (第一更)

此时还早,博物馆里的人数并不多,三三两两的游人徜徉在馆中,或交头接耳,或低声私语,更显得寂静。

向南缓缓地在馆内行走着,一件一件文物看了过去。

在一件铭牌上写着“春秋交龙纹鑑([jiàn])”的青铜器前,他站定了脚步。

这件青铜器他听说过,之前他还没来魔都跟随江易鸿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时,在网上就曾看到过新闻报道,说是“一件距今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交龙纹鑑”,经过魔都博物馆专家16年的努力最终修复”。

新闻上说的,应该就是这件青铜器文物了。

青铜鑑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多用于储水、储冰或洗澡,战国中期以后就几乎消失了。

此次修复的“交龙纹鑑”是魔都博物馆馆藏青铜鑑中体积最大的一件,由魔都博物馆原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牛建东从香江购回。

这件春秋交龙纹鑑是怎么购回来的?

花了16年时间,魔都博物馆的专家又是怎么将它修复的呢?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右眼之中,“时光回溯之眼”悄然开启……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香江尚未回归,成为了文物走私的重灾区,为了保护国宝,许多博物馆都派了专家在香江古玩街头驻守。

这一天,一位年约六十多岁,戴着眼镜的矍铄老者将一双手背在身后,笑眯眯地在香江古玩街上慢慢地闲逛着,不时停下来看一看。

这矍铄老者不是别人,就是魔都博物馆当时的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牛建东。

他此来香江并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办,而是专程来古玩界走走看看,有机会的话,他当然不介意为魔都博物馆捡个“漏”。

走着走着,牛建东看到一家门面并不大的古玩店,便转个身走了进去。

这家并不大的古玩店里,两边的博古架上,乱七八糟地摆满了各种古色古香的老物件,从瓷器鼻烟壶到卷成一卷的古书画,再到绿锈斑驳的青铜器,什么类型的都有。

但那些青铜器,身为专家的牛建东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上面的绿锈都是假的,这是造假者用漆汁调和沙绿的矿物粉末涂抹而成,凝固之后,硬度和金属质感都不如真器矿化而来的漆皮绿锈蚀状态。

古玩店的老板也是一个老头,他正坐在店面里头戴着个老花眼镜翻一本书,看到客人来了,也不招呼,只是抬头瞥了一眼,又低下头去继续看书。

这古玩店每天想要捡漏的人多了去了,但大多数只是来看个新鲜,真正舍得掏钱来买的没几个。

牛建东看着就不像个有钱人,老板也懒得浪费口水。

牛建东也不在意,博古架上没看到有什么值得他注意的古玩,他便蹲了下来,看着堆在地上的一堆乱七八糟的古玩。

看着看着,他的目光忽然被一件青铜器给吸引住了。

这件青铜器,形状像个装水的大盆,盆沿处有把手,中部錾刻有繁密精美的龙形纹饰。

经验丰富的牛建东只是细细地看了一会儿,很快就以敏锐的眼光看出了门道,这种容器叫做鑑,其实就是鉴,用来装水的大盆子。

魔都博物馆本身就收藏了两件“吴王夫差鑑”,而这件交龙纹鑑比它们还要大,它高为45厘米、口径为79厘米、底径为39厘米。

十三闲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神话版三国之邪神降临
神话版三国之邪神降临
佑岩龙君
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
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
生活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途中有快乐、有伤心、有苦难、有未知,也有无限的挑战。阅读指南:1.综穿多穿,平行世界,节奏缓慢生活种田流,时间线已死,不用考究了2.欢迎捉虫^-^ 3.作者玻璃心,不喜欢弃文就不用告诉作者了,谢谢专栏求个包养,新文早知道作者专栏戳戳戳O(≧▽≦)O已完结旧坑立意:乐观积极的心态会让生活不那么沉重
东北喵
我怎么还活着?
我怎么还活着?
灵气复苏,诸神降临? 灾难不断,诸生皆苦? 关我何事,我只是一个已经被宣布暴毙倒计时,放弃治疗的绝症病人。 带着残躯走上驱魔诛仙之路,可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只是因为风险工资太诱人,尤其是抚恤金...... “这邪功遭天谴,即使前期进展顺利,最后练者必将自毙.....” “给我来一打。” “这魔剑反噬人主,已经吃掉了九十九条人命.....” “给我来两把,还有那什么吃人魔盔,噬魂血爪,给我整一套。”
柿子鲸
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
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
为了完成每个炮灰的心愿
山海明月
让你表白,你找重案组之虎?
让你表白,你找重案组之虎?
关于让你表白,你找重案组之虎?:上辈子是一名警察的陆深为了打击罪犯光荣牺牲后,穿越平行世界,再一次成为了一名刚报到了实习警员。我上辈子已经把生命奉献给国家了,这辈子就不能享受享受,本来以为端着铁饭碗,拿着五险一金,和完美待遇,躺平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小警员就行。反正又没有系统,陆深感觉这把稳了。没想到刚感觉完就意外觉醒了系统。这特么叫个什么事啊。无奈之下,陆深当着整个会议室同事的面,对上面派来指导的
三十五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