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404章:预期
李辰溪又调出不同批次实验中,相似条件下的数据,反复对比这些微小波动的幅度、频率以及出现的时间点。
他的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不断处理着这些复杂的数据。
渐渐地,他发现,这些微小波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成功的实验样本前期,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迹象,只不过当时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更明显的数据变化上,没有重视这些细微之处。
李辰溪深吸一口气,他意识到,这些被众人忽视的微小波动,很可能就是打开特种钢研发成功大门的关键钥匙。
他的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一种兴奋和期待在心底蔓延开来。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提高音量说道:“大家先停一停,我有个小发现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场的人一听李辰溪有发现,原本热烈的讨论瞬间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大家心里都清楚,李辰溪虽然在钢材研发领域不算专业,但他思维独特,总能从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孔工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身子往前探了探,说道:“李股长,你有啥发现,赶紧说,别卖关子啦!咱们都等着呢。”那语气带着一丝焦急,又充满了对突破的渴望。
李辰溪也没绕圈子,直接指着数据图表说道:“我发现温度曲线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一些微小波动,而且这些波动似乎存在某种规律。”
孔工他们听后,脸上原本期待的神情瞬间变得有些失望,还以为李辰溪有什么重大突破呢。
石工微微摇了摇头,解释道:“这些波动我们之前也注意到了,不过我们当时分析了一下,觉得这种微小波动对实验结果没啥实质性影响,最多就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正常误差,所以就没再深入研究”石工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仿佛在说一件已经被盖棺定论的事情。
李辰溪并没有因为大家的反应而气馁,他接着说道:“我觉得,咱们现在在研发上陷入了僵局,也没别的更好方向,为啥不顺着这个方向深入试试呢?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
有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反而可能是解决大问题的关键。”李辰溪的声音沉稳而坚定,眼神中透着一股自信。
胡工听了李辰溪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出声支持道:“老孔,老李说得对。
咱们现在被这特种钢研发折磨得焦头烂额,毫无头绪,试试他说的办法又何妨?万一成功了,那不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吗?反正现在也没别的招儿,就当死马当活马医。”胡工的脸上又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花。
廖主任心里清楚,李辰溪向来擅长从一些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分析问题,还总能有所收获。
就像之前的压水井、太阳灶,都是从古籍中发现的灵感,可别人却从未留意。
他沉思片刻,说道:“我也觉得,要不就试试辰溪说的办法?咱们总得尝试一些新的思路,说不定真能打破现在的困境。”廖主任的表态,让支持李辰溪的声音又多了一份力量。
看到支持的人越来越多,其他人也纷纷跟风赞同。
大家心里都明白,在这研发的关键时刻,多一种尝试就多一分希望。
最后,只剩下孔工一个人还持反对意见。
孔工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纠结。
他心里还是觉得传统工艺更靠谱,对李辰溪提出的这个新方向不太看好。
但看着所有人都同意了,他也知道自己再坚持下去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能叹了口气,点头妥协道:“行吧,既然大家都这么决定了,那就试试。
不过我还是觉得风险不小,大家可得做好心理准备。”
既然确定了新方向,大家就不能再坐在会议室里纸上谈兵了,得去车间进行实际操作验证。
众人来到车间,首先要把焦煤混合均匀后进行破碎。
车间里机器轰鸣,粉尘弥漫,工人们戴着口罩,熟练地操作着设备。
焦煤被送进破碎机,“嘎吱嘎吱”地被粉碎成细小的颗粒。
随后,这些碎焦煤被加入炼焦炉内进行干馏,这个过程中,炼焦炉内温度极高,火光闪烁。
随着时间推移,热焦炭以及粗焦炉气逐渐产生,热气腾腾地从炉口冒出。
接着,把粉铁矿、助熔剂和细焦炭混合搅拌、造粒。
工人们将各种原料按照精确的比例倒入搅拌机,搅拌机像一个巨大的滚筒,不停地旋转,将原料充分混合。
混合好后,再通过造粒机,把这些原料制成一颗颗大小均匀的颗粒,就像制作精美的药丸一样。
然后,这些颗粒被加入烧结机,点火启动。
烧结机内,火光熊熊,原料在高温下发生烧结反应,最终生成烧结矿,一块块黑色的烧结矿从烧结机中缓缓吐出。
随后,将铁矿石、焦炭以及助熔剂一同加入高炉,再鼓入高温热风。
高炉内瞬间火光冲天,热浪滚滚,铁矿石在高温和热风的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
这个过程中,熔融的铁水和熔渣逐渐分离,铁水像红色的岩浆一样,缓缓流淌到指定的容器中,而熔渣则漂浮在上面。
最后,把铁水和废钢等原料放入转炉或者电炉中,通过吹氧等方式去除杂质,精确调整成分,得到符合要求的钢液。
工人熟练地操控着设备,氧气喷枪喷出高压氧气,在钢液中产生剧烈的反应,杂质在高温和氧气的作用下,纷纷被去除。
经过一番精细的调整,钢液的成分终于达到了预期。
紧接着,将钢液迅速注入连铸机,连铸机像一条钢铁巨龙,钢液在其中经过冷却凝固,最终变成一根根坚硬的钢坯。
这一次,大家按照李辰溪提出的方向,特别留意温度上那些细微的波动。
然而,想要精准捕捉这些微小波动,并借此取得突破,谈何容易。
车间里温度极高,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震耳欲聋,干扰因素众多。
第一次尝试,尽管大家全神贯注,还是没能成功抓住关键……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