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61章:饲料
次日清晨李辰溪,他像往常一样,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每日必做的“1元购”仪式。闭上双眼,意识瞬间沉浸到脑海中那个神秘莫测的商超里。
进入商超后,李辰溪的目光被今天刷出的商品吸引,心中满是意外。眼前依次摆放着饲料、棕油、卤鸭,都是100斤,鸭子是100只,另外还有100斤棉花 。
“饲料?这玩意儿居然也能刷出来?”李辰溪不禁在心里嘀咕。不过,他很快就联想到村里那群鸡。饲料鸡虽说在口感上或许比不过散养鸡,但生长速度那可是快得多。在物资匮乏的当下,效率就是关键,大家根本顾不上计较口感的细微差别。
目光移到棕油上,也就是棕榈油。这种源自热带木本植物的油,在全球食用油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李辰溪个人不太习惯棕油的味道,可他清楚,在这个物资稀缺的时代,只要是能入口的油,都是人们眼中的宝贝,大家根本不会挑剔。
再看看那100斤棉花,李辰溪望向窗外,这才注意到天气不知不觉间已经转凉。
简单洗漱后,李辰溪匆匆吃了几口早餐,便大步迈向他的卡车。发动引擎,卡车缓缓驶出,朝着李家庄的方向奔去。
此时的李家庄,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村民们早已开启了忙碌的一天。田地里,嫩绿的小油菜和饱满的豆角都已被精心采摘完毕,一筐筐整齐码放着,只等李辰溪前来装车,运往目的地。
李辰溪的到来并未让村民们久等。李旭财眼尖,一眼就瞧见那缓缓驶来的卡车,兴奋得扯着嗓子大喊:“辰溪来啦!”这一嗓子,声如洪钟,把周围正忙碌的村民都吓了一跳。
李旭强在一旁打趣道:“老财,你这嗓门,越来越厉害了啊!喊这么大声干啥,生怕别人听不见呐?”这段时间,为了修建水库,大家伙儿累得够呛,睡眠严重不足,每天凌晨四五点就得起床收菜,收完菜还得马不停蹄地赶往水库工地帮忙,身心俱疲。
“是啊,好不容易眯了会儿,又被你给吼醒了。”另一位村民也跟着抱怨。
李旭财满脸歉意,连忙赔笑:“对不住啊,对不住!我这不是太激动了嘛,一看到辰溪的车,没忍住。”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时,李辰溪稳稳地将车停在了指定地点。他推开车门,跳下车,对着忙碌的村民们大声说道:“大家辛苦了,咱们开始装车吧!”
这次出车,李辰溪独自前往,没带上财务人员。但他心里有底,李家庄的村民向来实在,他亲自盯着,不用担心在斤两上出现问题。
“动作麻利点,装完车还得去水库那边帮忙呢。”老支书拍了拍手上的尘土,催促着大家。
李辰溪指向车后,吩咐道:“车后面有两桶棕油、两袋饲料,都搬下来。给学校送一桶棕油,剩下那桶你们自行处置。饲料拿去喂鸡。”
老支书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大家干着重体力活,正缺油水补充体力,这棕油来得太及时了。至于饲料,村民们大多都是头一回听说。
“还愣着干啥,赶紧搬啊!”老支书一声令下,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立刻冲上前,准备搬运货物。老支书默默在心里记下这笔开支,打算找个合适的时间跟李辰溪结算清楚。
“辰溪啊,这饲料喂鸡,一次喂多少合适呢?”老支书为人实在,不懂就问。
李辰溪微笑着回答:“具体喂多少,我也不太清楚,你们根据实际情况看着办就行。不过我知道,饲料能让家禽长得更快。”
在那个年代,中国的饲料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改革开放前,人们对饲料几乎毫无概念,养殖业发展极为缓慢,还停留在传统的散养模式。家家户户养几只鸡、一头猪,喂的不过是泔水和野菜。
李辰溪记得很清楚,1979年,正大集团进入中国市场,这才让商品饲料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对于70后、80后而言,正大集团这个名字,更多地与正大综艺、正大广场等联系在一起。可实际上,正大集团最初是靠粮食产业起家,逐步发展成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堪称中国商品饲料领域的开拓者。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商品饲料市场被外国企业牢牢垄断。饲料从配方到生产,再到养殖效果,都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人捉摸不透。
直到四川刘氏四兄弟创办了国内首家饲料企业,才打破了这一垄断格局。此后,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与发展,以及众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与创业奋斗,中国的饲料工业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饲料科技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从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控,到配方技术的不断优化,再到原料质量的严格把控,每一项核心技术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生产工艺愈发精湛,配方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我国的饲料产业也由此步入了辉煌时期。
老支书他们一听饲料能让鸡快速长大,眼睛齐刷刷地看向那两袋饲料,目光中满是期待与兴奋。他们一直为养鸡周期长而发愁,按照以往的方式,第一批鸡养大起码得半年时间。如今有了这饲料,或许能大大缩短养殖周期。
村民们纷纷围到车旁,七手八脚地将油和饲料搬下来。老支书亲自指挥,让人扛着饲料,一同前往养鸡山。
李家庄的村民们齐心协力,开始装车。人多力量大,原本满地的蔬菜,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装上车,整整齐齐码放好。
李辰溪看着装满蔬菜的卡车,说道:“我先把这些蔬菜送回去。”
“辰溪,等一下,能顺路带我去公社不?”大队长突然插话。
李辰溪点头答应,问道:“行啊,大队长,你去公社有啥事?”
“去公社申请些雷管。徐工程师说,有了雷管,水库施工进度能快不少。”大队长解释道。
“没问题,上车吧!”李辰溪爽快地应下。反正顺路,就算不顺路,大队长开了口,他也不会拒绝。
大队长动作敏捷地爬上了车。要知道,在村里,能坐一次卡车可是件稀罕事,足够在乡亲们面前炫耀许久。整个四九城,也就只有钢铁厂等大型工厂才有卡车。
从李家庄到公社,走路至少得一个多小时,骑自行车也得大半个小时。但坐卡车的话,十几分钟就能抵达。
到了公社后,大队长才恋恋不舍地下了车。下车后,他感觉自己腰杆都挺得更直了,走路都带着一股风。
公社的工作人员看到满载蔬菜的卡车,微微有些吃惊。
平日里,除了送货的车辆,很少有卡车来公社。而且车上还下来一个人,他们还以为是哪位领导前来视察,连忙跑出去迎接。结果发现是李家庄的大队长。
要知道,就连公社,都没有卡车,仅有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几辆拖拉机。
在农村,拖拉机堪称颇为高级的装备。那些拥有较多拖拉机的公社 在周边公社面前都更有底气,说话声音都更大。
看到众人投来的目光,大队长腰杆挺得愈发笔直,脸上洋溢着自豪,感觉自己倍儿有面子。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