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18章:一份惊喜
表演现场,人群熙熙攘攘,来芳像只小兔子般,小心翼翼地凑到李辰溪身边。
她微微踮起脚尖,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羞涩与期待,怯生生地问道:“大哥,那些花生、瓜子,我们能尝尝吗?”
说罢,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满是纯真无邪的期盼,一眨不眨地紧紧盯着李辰溪,眼神中透着孩子特有的渴望。
李旭强瞧见这一幕,心里“咯噔”一下,赶忙出声打断:“来芳,你这孩子,咋能这么没礼貌,跟你大哥要吃的呢!”他心里明镜似的,自家如今能过上这般安稳富足的日子,全仰仗李辰溪的帮衬。
要是因为孩子的不懂事,让李辰溪心里不痛快了,那往后在李家庄,自家可就没好日子过了。
毕竟,在李辰溪的带领下,整个庄子的日子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村民们都清楚,谁要是让李辰溪不满意,那在这村子里,可就别想有立足之地。
李辰溪无奈地轻轻翻了个白眼,脸上却挂着温和的笑意。他转身从身旁拿起一袋花生和一袋瓜子,递到来芳面前,轻声说道:
“慢点儿吃哈,吃完可就真没有了哦。”随后,他看向李旭强,语气平淡却透着兄长的担当:“三叔,您别这么说。我是大哥,给弟弟妹妹们点零食吃,这不是应该的嘛。”
李旭强听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连忙催促道:“快,谢谢你们大哥!”
来福、来才和来芳三个小家伙,脆生生地异口同声道:“谢谢大哥!”说完,便迫不及待地一边啃着花生瓜子,一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台上的表演,小脑袋随着演员的动作微微晃动,沉浸在精彩的演出之中。
李辰溪又拿起一包花生,走到爷爷奶奶身边,笑着递过去:“爷爷、奶奶,您二老也尝尝,可别浪费了。”老爷子和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缝,连声应道:“好好好!”
就在这时,陆安国怀里抱着十几包花生瓜子,脚步匆匆地赶了过来。他一路小跑,跑到李辰溪面前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胸脯剧烈起伏着:“库存还有十五包左右,加上刚才那些,一共二十八包。
要是您全要,我给您便宜两块,十二块拿走。”他心里盘算着,虽说少赚两块,但能一下子把这些存货全卖出去,也能落个三块六左右的利润。不然,这些货还不知道要积压到什么时候才能卖完。
刚才他在一旁扯着嗓子吆喝了半个多小时,也才卖出去两包。
李辰溪听后,说道:“我全要了,不过你得帮我个忙。”
“李股长,别说一个忙,就是十个,我也一定给您办好!”陆安国满脸堆笑,连忙回应道。在这个年代,能遇到像李辰溪这样出手大方的主顾可不容易,他自然得把态度放端正。
李辰溪对陆安国的态度颇为满意。回想起这年头去买东西,那些售货员大多傲慢无礼,服务态度极差。
不仅没有好脸色,有时甚至还会对顾客颐指气使,极少数素质低下的,还会动手打人。哪像二十一世纪,奉行顾客至上的理念,服务周到得很。
“也不是啥难事,你帮我把这些花生瓜子分给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每人抓一把就行。”李辰溪不紧不慢地说道。
陆安国一听,心里着实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想到,李辰溪买这么多花生瓜子,竟是要分给全村的老人和小孩。
他心中不禁对李辰溪的慷慨之举肃然起敬,连忙说道:“李股长,您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一定办得妥妥当当的。”
李辰溪满意地点点头:“那就辛苦你了。”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十二块钱,递给陆安国。
陆安国接过钱,不敢耽搁,立刻行动起来。他一家一户地穿梭在李家庄的街巷中,给老人们和孩子们分发花生瓜子,每到一处,都会特意说明这是李辰溪的心意。
在李家庄举办的这场表演,村民们自然都有专属的座位,这一点,让外来的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要是在这样的场合,多数李家庄的村民还得站着,那后面的观众可就真的啥也看不到了。
陆安国手脚麻利,很快就把花生瓜子分发到了指定的人群手中。
当他来到老支书面前时,老支书一脸疑惑,看着递过来的花生瓜子,下意识地摆手拒绝:“同志,我可没买这东西。”老支书心里其实挺馋的,可一想到这五毛钱一袋的价格,瞬间就打消了念头。
五毛钱对他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得省吃俭用攒上好几天呢。这钱,还是留给儿子和孙子买更实用的东西吧。
陆安国见状,连忙笑着解释:“老支书,您误会了,这是李股长特意为李家庄的老人家和小孩子准备的,不收钱。”说着,便在老支书的手心里抓了一把花生瓜子。
老支书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接过了这份带着温暖的心意。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要是有人敢在背后说李辰溪的坏话,他绝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可不只是老支书一个人。几乎每一位收到花生瓜子的老人,都怀着同样的感激之情。毕竟,没有李辰溪,李家庄很难顺利度过那段缺粮的艰难日子。要知道,周边的其他村子,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饿死人的悲惨情况。
而那些没有收到花生瓜子的人,大多也没有什么意见。即便有少数人心生不满,也只能憋在心里,绝不敢表露出来。他们心里清楚,要是敢有怨言,被全村人排挤不说,弄不好还会被赶出李家庄。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今晚的压轴节目——新凤霞带来的《金沙江畔》。
《金沙江畔》讲述的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成功渡过了金沙江,进入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
然而,狡猾的敌人妄图破坏红军与藏族人民的关系,竟使出卑鄙手段,假扮红军掠走了土司的女儿珠玛。这一恶劣行径,导致红军遭到了藏族同胞的误解,陷入了断粮断水的困境。
但是,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们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最终识破并戳穿了敌人的阴谋,成功化解了误会,继续踏上了北上的伟大征途。
这部作品生动鲜活地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藏族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深刻揭示了红军与藏族人民之间那深厚无比、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
这部经典剧目,在首次公演时,堪称汇聚了评剧界的璀璨星光。
评剧界的“五大流派”领军人物——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马泰、张德福,一同登上舞台,同台献艺。他们的精彩表演,成就了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传奇。
与此同时,席宝昆、赵连喜、喜彩春、李梓森、陈少舫等一众知名伶人也相继加入,甚至当时已崭露头角的赵丽蓉 。 也在剧中饰演了一位朴实憨厚的藏族民众。如此强大的阵容,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剧目的艺术价值,为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时至今日,剧中的许多经典唱段,依旧在戏迷们口中传唱不衰,深受大家喜爱。
特别是新凤霞饰演的藏族土司女儿珠玛,她在舞台上展现出的活泼勇敢、英姿飒爽的形象,成功塑造了评剧舞台上第一个藏族女性角色,给观众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
当然,今晚的演出,并非当年的原班人马重现,而是由实验评剧团的团员们精心演绎。
不过,新凤霞依旧亲自担纲珠玛一角,尽管岁月流转,但她的风采丝毫未减。
随着新凤霞袅袅婷婷地登上舞台,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达到了沸点。
观众们激动得难以自持,纷纷情不自禁地高呼起来。然而,在周围人投来的警告眼神下,他们很快意识到场合的严肃性,赶忙收敛了声息,生怕因为自己的喧闹,给演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原本喧闹不已的观众席,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只剩下舞台上传来的悠扬婉转的旋律。那旋律如潺潺流水,流淌进每一位观众的心田,让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一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转瞬即逝。新凤霞带领全体团员,面向观众,深深地鞠躬致谢,随后,缓缓地离开了舞台。此时,观众们依旧沉浸在刚才那精彩绝伦的表演中,久久回不过神来,舍不得离去。
然而,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老支书还是果断地安排人手,开始有序地疏散观众。
正当老爷子也准备随着人群离开时,李辰溪突然大声喊道:“爷爷、奶奶,请先等一等,我还有一份惊喜要送给你们。”
原来,他早就精心安排好了,特意邀请了新凤霞在演出结束后,与爷爷奶奶好好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