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85章:街道办有人
打过招呼后,李辰溪领着李大忠前往街道办。
李大忠紧跟其后,心中满是高兴、激动与期盼。工作有了着落,房子也即将到手,他感觉自己已经算是半个城里人了。想着以后穿着一身整洁的工作服回乡,不知会引来多少人的羡慕眼光。
“十六叔,我打算明天去红星公社那边转转,公社那边粮食应该相对富足些,说不定能采购到一些。”李大忠满怀期待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下面的小村子跟他们李家庄境况相仿,粮食紧缺,能吃的基本上都吃光了,还有不少人在挨饿。所以,他把采购的目标定在了公社上。
“嗯,可以去试试运气。”李辰溪点头应允。
他心中已有盘算,打算以后从脑中的商店拿货,再通过李大忠“卖”给钢铁厂。这样既能倒腾物资,又能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过,现在还不是实施计划的时候,先让李大忠去碰碰壁也好。
两人很快来到了街道办。
“辰溪来啦?快请进,李主任刚回来。”这次,看门大爷连问都没问,直接放行。毕竟,在这街道办里,谁不知道李辰溪的大名,谁不知道他和李主任的关系?
“大爷,这是给您孙子的一点小礼物,拿回去尝尝。”李辰溪掏出一把糖,塞给了看门大爷。这让看门大爷乐开了花。
李辰溪走进李主任的办公室:“李姨,忙着呢?”
李主任看到李辰溪,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辰溪啊,你来得正好。京都报的方记者又来了,现在应该正往你住的院子那边去。你这孩子,总是不经意间就搞出个大发明。我听说了,那个叫太阳灶的东西,不用烧木柴、煤炭就能烧水、煮东西,真是不错。”
她一向喜欢这种对老百姓有帮助的发明。
说完,她才注意到李辰溪身后还跟着个人。
“这位是……”李主任好奇地问道。
“李姨,他是我乡下的侄子。刚在钢铁厂找了份工作,厂里给他分了间房子,就在55号院,我住的四合院隔壁。我带他来街道登记一下,拿钥匙、粮本什么的。”李辰溪解释道。他没想到京都报的动作那么快,太阳灶都还没正式推广,他们就已经来采访了。
“哦,是你侄子啊?行,我这就帮他办。一会我带他去看房子,你还是赶紧先回去吧,方记者应该快到了。”李主任说道。
“好,那就麻烦李姨了。”李辰溪感激地说完,又转头对李大忠简短交代了几句,便匆匆赶回自己的住处。
李大忠望着李辰溪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感叹:十六叔真是神通广大,连在街道办都能如此吃得开,这人缘、人脉,真是无人能及。无论是在钢铁厂还是在街道办,他都感觉像是在自己家一样自在。十六叔,真厉害!
李主任简单询问了几句,便麻利地帮李大忠登记好信息,将55号院前院那间空房子的名字填上了李大忠的,还顺道给他发了粮本。
在这个年代,户口本、购粮本、粮票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街道办每年都要收回各家的户口本和购粮本,进行核对、上报,然后再根据每家的情况发放粮油票等票证,以供购粮之用。像钢铁厂这样的大厂,有时也会拿出一些粮票作为奖励发给员工,但绝大部分粮票还是由街道办统一发放的。
购粮本里详细记录了姓名、职业、口粮标准以及购粮数量等信息。其实,一开始凭购粮本就能直接到粮店买粮食,但后来随着制度的完善,购粮本、户口本成了发放粮票、油票、布票、烟票、煤票、糖票等各种票证的依据。
“这购粮本、粮票可得拿好了,丢了就买不到粮食了。”李主任语重心长地提醒道。
“谢谢李主任,我一定放好。”李大忠郑重地回答。在他心里,就是把自己丢了,也不能把粮本、粮票丢了呀!
“走吧!我带你去55号院。”李主任站起身来,准备带李大忠去看房子。其实,这种小事根本不需要她一个主任亲自出马,随便指派个办事员去就行。但李主任既想去李辰溪的院子看看,又因为这是李辰溪的侄子,便决定亲自走一趟。
另一边,李辰溪回到四合院时,正好碰上方记者因为扑了个空而准备离开。
“方哥,别走,到我家去坐坐。”李辰溪熟络而热情地招呼道。
方记者看到李辰溪,脸上露出了笑容,没有因为白跑一趟而感到失望。
“好啊!”方记者爽快地答应了。
进屋后,方记者一行人开始打量起这刚装修好的房子。虽然装修并不豪华,但干净明亮,让人感觉很舒适。这样的装修风格,他们也很是喜欢。
“李辰溪同志……”方记者刚开口,就被李辰溪打断了。
“方哥,别那么见外嘛,叫我辰溪就好。”李辰溪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熟络。
方记者一听,心里更加高兴,连连点头:“行!那以后我就不客气了,辰溪。”
说着,李辰溪泡了一壶从脑中商店买来的毛尖茶,虽然价格不贵,但茶香四溢,让人精神一振。
“这是朋友送的新茶,大家尝尝。”李辰溪热情地招呼着。
“哟,新茶啊,那得好好尝尝。”方记者一脸惊喜。在这个年代,好茶叶可不是随便能喝到的,尤其是新茶,更是难得。毕竟北方不产茶,即便是京城人,很多也只能喝高碎呢。
品茶之余,方记者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太阳灶上。他开始正式采访李辰溪关于太阳灶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采访,李辰溪应对起来游刃有余。毕竟现在的记者还没有后世那么“狡猾”,不会故意挖坑让人跳。而且,他和方记者之间已经有了不错的交情,方记者也会适时地提醒他哪些话题比较敏感,避免他陷入尴尬。
方记者一行人在来之前已经亲自测试过太阳灶,烧一壶水仅用时20分钟零9秒。他们作为新闻记者,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方记者尤其看不惯近年来那些夸大其词的报道,比如亩产万斤、肥猪赛大象等等。然而,他也清楚,目前的社会风气如此,他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无法改变大局。
在采访过程中,方记者一边提问一边记录,还不时地圈出重点。他知道,这些采访内容回去后还需要精心润色,剔除所有的瑕疵。
“辰溪,你有没有想过下一件发明是什么?”方记者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好奇地问道。
李辰溪摇了摇头:“暂时还没什么头绪。我觉得还是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来。而且,我现在的知识储备还很有限,需要不断学习。”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去读大学呢?”方记者追问道。
“学习不一定非得在学校嘛。我们在建设祖国、造福社会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嘛!”李辰溪微笑着回答。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