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0章:收音机
在大院里,生活向来按部就班,烧水做饭,不是烧柴便是用煤,家家户户皆是如此,从未有人想过还能有别的法子。
然而,当李辰溪带着他那新奇玩意儿——太阳灶出现,并宣称这东西不烧柴、不烧煤,就能煮水、煮东西时,大院的住户们瞬间炸开了锅。
“啥?不烧柴不烧煤,咋可能煮东西嘞?这也太离谱了吧!”一位大爷皱着眉头,满脸狐疑,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就是说呀,这事儿听起来简直天方夜谭,让人没法相信。”旁边一位大妈附和着,眼睛里满是疑惑。
可李辰溪发明创造的事儿,早已如一阵旋风,在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还登上了报纸,那可是出了名的厉害角色。所以,尽管大伙心里满是怀疑,却也不好意思当场提出质疑,只是怀揣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在一旁瞧热闹。
此时,顾师傅他们正在做着收尾工作,听到这边的动静,也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活儿,时不时地往这边瞅上几眼。只见李辰溪不慌不忙,将水壶稳稳地放在太阳灶上,调整好角度,让阳光精准地照射在灶面上。
一时间,周围安静极了,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眼睛紧紧盯着那水壶,仿佛在等待一场奇迹的发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约莫过了二十分钟,原本平静的水壶里,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咕噜”声。紧接着,水汽开始升腾,水壶里的水竟然真的开始沸腾起来,翻滚的水花好似在欢快地跳跃,宣告着这场“神奇实验”的成功。
“哎呀妈呀,这真行啊!辰溪,你快给大伙讲讲,这到底是啥原理呀?”罗大鹏眼睛瞪得像铜铃,满脸惊讶,迫不及待地凑到李辰溪跟前,一边说着,一边好奇地伸出手,想要摸摸那神奇的太阳灶。
“大鹏,你可小心点!这是聚焦太阳能烧水。咱们读书的时候,老师讲过相关知识,不过你那时候呀,心思全在放牛上,没好好听课,肯定不记得了。”李辰溪赶忙提醒罗大鹏,脸上带着一丝调侃的笑意。
人群中,一位年轻人连忙问道:“辰溪,做这太阳灶得花多少钱啊?”
从他急切的眼神中,能看出已然心动。毕竟,在那个物资不算充裕的年代,不用烧柴和煤炭,既方便又环保,虽说烧水时间可能长点,但对大家而言,时间并不那么金贵。从长远考虑,若能有这么个玩意儿,那可太划算了。
李辰溪耐心解释道:“我这个是托厂里帮忙做的,厂里没收钱。不过,我们厂打算批量生产太阳灶了,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价格了。
其实啊,也不用家家户户都买,咱四合院这么多户人家,买三个就足够了。前院放一个,中院放一个,后院再放一个,大家一起用,方便又实惠。”
顿了顿,李辰溪接着说:“对了,还有个重要消息要告诉大伙,我们厂准备扩招啦!”这话一出口,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大院里,有好几位年轻人正处于待岗状态,每天为找工作发愁。而钢铁厂,那可是出了名的待遇好,工资高、福利全,谁不想进去谋个差事呢?
扩招这事,目前还没完全传开。或许三大爷隐隐约约知道点风声,但也只是听来的小道消息,不太确切。
所以昨天下班回来,他没惊动院里的人,打算今天上班时,找机会再打听打听,问个清楚。一大爷在医务室工作,平时忙忙碌碌,对这种消息就更加后知后觉了。
“辰溪,快说说,这次扩招多少人呀?”一大妈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焦急地追问。
“听说是500人。”李辰溪如实回答。他能做的,也只是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大家。至于自己手头那个珍贵的名额,他心里早有打算,并不打算拿出来给院里的人。
话音刚落,院里那几位待岗青年,像是听到了冲锋的号角,脚底生风,匆匆跑开了。不用猜也知道,他们肯定是回家找各自的父亲商量去了,绞尽脑汁,琢磨着怎么才能混进钢铁厂,无论是托关系,还是花钱买名额,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没过多久,顾师傅他们终于完成了收尾工作。顾师傅满脸笑容,快步走到李辰溪跟前,说道:“东家,活儿都干完了,您过来验收验收。”李辰溪跟着顾师傅,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从门窗的安装,到墙面的粉刷,再到地面的铺设,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极为到位,效果远超他的预期。李辰溪心里十分满意,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些天,大家伙儿辛苦了。来,这是给大家准备的肉,一共5斤。”李辰溪一边说着,一边拎出早已准备好的猪肉,递给顾师傅。顾师傅伸手接过,只觉手中一沉,凭经验就知道这肉的分量可不只5斤。
“东家,这可不止5斤呐。”顾师傅惊讶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感激。
李辰溪笑着摆了摆手,豪爽地说:“顾师傅,您就拿着吧。大家这段时间这么用心,这点肉不算啥,拿回去给大伙分一分,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说完,李辰溪又拿出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两三斤绿豆,悄悄塞到顾师傅手里,轻声说:“顾师傅,这是给您的,感谢您给我提供古董家具的消息。”顾师傅心领神会,感激地看了李辰溪一眼,默默收下了这份心意。
顾师傅一行人收拾好工具,又对着李辰溪千恩万谢了一番,这才转身离去。
“辰溪,这是剩下的高粱。顾师傅他们中午不在这儿吃饭,我就把饭停了,高粱还给你。”二大妈走了过来,手里捧着剩下的高粱说道。
李辰溪笑着拒绝道:“二大妈,您留着吧。这段时间多亏您帮忙做饭,这点高粱您收下,就当是我的一点感谢。”
“那可太谢谢辰溪了。”二大妈高兴地收下了高粱,看着手中的高粱,心里盘算着,这还剩两三斤呢,要是顾师傅他们在这儿吃饭,刚刚好。
随后,李辰溪回到屋里,拿出一簸箕花生。这些花生颗颗饱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他端着簸箕,挨家挨户地给邻居们分发,每到一户,都热情地送上一大捧,大约有半斤左右。他心里清楚,这段时间施工,给邻居们添了不少麻烦,这点花生,就当是表达歉意了。
“辰溪,你这孩子,太客气了。”邻居们纷纷接过花生,脸上洋溢着笑容,嘴里不停地夸赞着。
“就是呀,辰溪,你太有心了。”
……
分发完花生,李辰溪将太阳灶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结结实实地绑在自行车后面。又带上用收音机票买来的收音机,踏上了回李家庄的路。原本打造了两个太阳灶,按照李辰溪的计划,是打算留一个在四合院给大伙用的。可另一个被厂长他们征用了,只能留在厂里。
快到李家庄的时候,李辰溪感觉肚子有点饿,便从包里拿出一根火腿。刚走到家门口,来才和来芳就像两只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地围了上来。
“辰溪哥,我们今天拉出来好多长虫(蛇)呢!”来芳兴奋地说道,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李辰溪听了,心里暗自嘀咕,这事儿其实不用特意告诉我吧。对于宝塔糖的驱虫效果,李辰溪前世可是亲身体会过的,知道它的威力。
奶奶正在院子里忙活,一看到亲孙子回来,脸上乐开了花,二话不说,就去把原本打算昨天就拔的豆芽给拔了。她心里想着,一定要让辰溪吃上这口新鲜的豆芽。来福则是个非常懂事的小家伙,只要不用上学,就主动帮忙照顾倩倩,像个贴心的小暖男。
李辰溪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巧克力,分给来芳他们几个孩子。这巧克力,在整个李家庄那可绝对是稀罕玩意儿,保证没人吃过。即便是在城里,巧克力也属于高端食品,一般孩子根本接触不到,更别说品尝了。
来芳接过巧克力,小心翼翼地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细细品味着那香甜丝滑的味道。
吃完后,她又赶紧把剩下的巧克力包好,小心翼翼地拿回家。见家里没人,她鬼鬼祟祟地翻出一个盒子,盒子里全是李辰溪之前给她的各种小零食。她把包好的巧克力放进盒子里,又仔细地放回原处,轻轻抚去一切痕迹,生怕被别人发现。
李辰溪走进厨房,把火腿挂在墙上,心里想着,中午可以切两盘,给大家尝尝鲜。
“奶奶,我给您买了个收音机,以后您在家就可以听听广播,解解闷。”李辰溪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收音机,熟练地塞入电池,打开开关。瞬间,收音机里传来“滋滋滋”的声音。
这收音机还需要调台呢。前世的时候,李辰溪听人说,有些收音机可以收到外国的电台,不过是真是假,他也没试过。
就在这时,老爷子从外面回来了。他原本正在村里闲逛,和老伙计们聊天,一听说孙子回来了,立马加快脚步,打道回府。刚迈进家门,就看到乖孙正在摆弄一个从没见过的新奇玩意儿。
“这是啥东西啊?”老爷子一脸好奇,眼睛盯着收音机,忍不住问道。
老太太满脸得意,笑着说:“这是辰溪见我在家闷得慌,特意给我买的收音机。”老爷子平时总爱炫耀他的手表,这下好了,孙子给她买了个“大件”。老太太心里想着,收音机可比手表强多了。虽说有点心疼孙子花钱,但还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收音机?”老爷子瞪大了眼睛,一下子来了兴趣,连忙凑了过去。
这是一台座式的电子管收音机,长不到40公分,高不到30公分,宽20多公分。个头有点大,和李辰溪前世见过的那些巴掌大的收音机比起来,差了不少。它的外壳是浅木纹色的,看起来质朴又典雅。
面板上蒙了一层奶黄色的丝绸,增添了几分柔和的质感。右上角有一个矩形方框,那是用于调台是否准确的“猫眼”显示灯,散发着神秘的气息。下部则是三个黄色的旋钮,分别是开关旋钮、音量旋钮和频道旋钮。
李辰溪认真地调着台,耳朵仔细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突然,他听到了一丝模糊的声音,赶紧往回拧了一点点。这时,声音变得清晰了一些,只是音量还比较小。他轻轻旋转着音量旋钮,一边耐心地教爷爷奶奶怎么使用这台收音机。
爷爷奶奶还有来福他们,都围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收音机,耳朵竖得高高的。
当听到收音机里传出清晰的声音时,大家都惊讶得合不拢嘴,觉得这玩意儿简直太神奇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