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71章:烟盒给我留着
王老师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清楚李辰溪的生活状况,这孩子一个人过日子,没什么家庭负担,吃饱了就万事大吉。而且李辰溪身为采购员,平日里接触的物资多,手头肯定不缺吃喝。
“拿着吧,这可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片心意,你就别推辞了。”王老师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亲切地说道。
在他看来,李辰溪送这瓶花生油,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对师生情谊的珍视。尤其是李辰溪那一声真诚的“学生”,让王老师心里满是自豪,以后再跟别人说起李辰溪,也更有底气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说他是在自吹自擂。
“行,王老师,那您一定收下。”李辰溪笑着说道,语气里透着晚辈对师长的尊敬。
“好嘞!”王老师欣然接过花生油,双手稳稳地捧着,仿佛捧着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
王老师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把那瓶花生油郑重其事地摆在桌子上,满脸得意地向家人炫耀起来:“你们瞧瞧,这可是我学生辰溪送的,咱辰溪可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心里一直记挂着我这个老师呢!”
“哟,是花生油呀!当家的,辰溪这孩子可真孝顺,还想着给您送这么好的东西。”王老师的妻子走过来,拿起那瓶油,仔细端详着,眼中满是惊喜与欣慰。她对李辰溪的印象可不浅,毕竟李辰溪小时候还常来家里吃饭呢。
那时候,李辰溪还是个青涩的小学生,生活也不像这两三年这般艰难。如今李辰溪上了报纸,在隔壁四合院乃至整个街道都出了名,街道办还大力表扬,谁不知道他的事迹呀!
“那可不,我教了他整整三年,这孩子有良心,知道感恩。这油可得放好了,千万别让耗子给偷了。”王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把油往桌子里面推了推,仿佛真有耗子随时会来光顾似的。
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听了这话,忍不住相视一笑,心里直犯嘀咕。就他们家这境况,耗子来了估计都得哭着离开。前两年开展的全民除四害活动,那可是搞得热火朝天。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这四害,被人们追得无处遁形。
上至领导干部,下到普通农民,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三岁的孩童,人人都投身到除四害的行动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合力。为了推动这项活动,还专门召开了“除四害”誓师大会,成立了“总指挥部”,宣传车在街上穿梭,车载广播不停地播报着除四害的成果,激励着群众的积极性。
报纸、广播、漫画铺天盖地都是除四害的内容,文人们也纷纷发挥特长,创作了许多与除四害相关的诗词、歌曲、快板等,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除四害氛围。那时候,孩子们和大人们常常成群结队地去掏老鼠洞,抓到老鼠后,为了防止细菌和疾病传播,有人会往老鼠屁股里塞花椒,然后把老鼠尾巴串成串,拿到集市上去卖。
如今,经过那场大规模的除四害运动,耗子确实很少敢在人们面前露头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辰溪像往常一样,准时守在脑中商店的每日特价区,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手指时刻准备着。随着特价商品刷新,他眼疾手快,瞬间就抢购下了今日的商品。今天的特价商品是100斤花生和100斤香蕉。
花生在生活中是常见的食材,平日里大家做饭、炒菜都少不了它,是家家户户的日常必备。而香蕉,这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水果,对于身处北方的老百姓来说,可真是稀罕玩意儿。
在这个交通和物流还不发达的年代,南北物资交流存在诸多阻碍,尤其是像水果这类不易保存的东西,运输起来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南方的一些特产到了北方,就成了宝贝,普通老百姓很难有机会品尝到。
李辰溪这次采购的可不止这些,他还买了三大罐宝塔糖,足够村里所有的小孩每人吃上两颗,能好好地驱驱虫了。此外,他还购置了1000斤土豆、800斤高粱以及800斤玉米。
另外,他打算给学校送30斤花生油,就当作是抵了之前那箱子印章的价值。在后世的人看来,这样的交易可能显得有些“黑心”,但在当下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代,能用那些印章换到这么多实用的物资,村里已经是感恩不尽了。
李辰溪从厂里把三轮车开了出来,又去别处借了一辆。他先将装满高粱和玉米的麻袋一一搬到其中一辆三轮车上,这些麻袋沉甸甸的,每一袋都装满了希望。
接着,他又把土豆和花生油小心地放在另一辆三轮车上。一切准备妥当后,李辰溪转头看向一旁的罗大鹏,开口说道:“大鹏,今天没啥事干吧?跟我去一趟李家庄,帮我搭把手。”
罗大鹏向来是个爽快人,听到李辰溪的邀请,二话不说,直接点头应道:“行啊,那咱走吧!”最近他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昨晚去黑市转了一圈,又挣了三块多钱。
现在他手头宽裕,抽的烟都比他老子的还好,连他大哥都时不时来蹭他的烟抽。他大哥看着他,心里多少有些羡慕,老弟工作轻松自由,零花钱还比自己多,烟也抽得比自己好,这日子过得可真让人眼红。
“接着。”李辰溪说着,递给罗大鹏一把香蕉。
“哇!是香蕉!辰溪,你这朋友可太厉害了,这稀罕玩意儿都能搞到!”罗大鹏看到香蕉,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奋地叫了起来。他可不怕别人笑话,长这么大,他还真没尝过香蕉是什么味道,只在少数场合远远地见过几次。这次李辰溪一下子给他五根,可把他高兴坏了。
“真的都给我呀?”罗大鹏有些不敢相信,拿着香蕉的手都微微颤抖着,再次确认道。
李辰溪笑着点点头,解释道:“友德的那份我已经单独给他留好了,这是给你的。”
罗大鹏乐得合不拢嘴,他先掰下两根香蕉,小心翼翼地放在一边,打算等会儿带回家给老娘和家人尝尝鲜。剩下的三根,他心里盘算起了小九九,一根自己现在吃,好好体验一下这从没尝过的美味;
一根拿去在朋友面前显摆显摆,让大家都羡慕羡慕;还有一根嘛,先留着,说不定以后还有别的用处。
“你等我一下啊。”说完,罗大鹏跟做贼似的,鬼鬼祟祟地溜回了家。
“娘,您快看这是什么,您肯定没吃过!”罗大鹏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把三根香蕉递到母亲面前,脸上洋溢着兴奋和骄傲,仿佛献上了一件稀世珍宝。
他娘看到香蕉,瞪大了眼睛,满是惊讶地问道:“大鹏,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这些东西呀?这可太稀奇了。”
“娘,您就别管了,您赶紧尝尝,自己吃一根,可别都给卫军他们啊。”罗大鹏一边说着,一边盯着母亲,生怕她把香蕉都分给了侄子。他把香蕉拿回家,主要是想让父母也尝尝这难得的美味,尤其是疼爱自己的老娘。对于大嫂和侄子,他可没那么大方,毕竟这香蕉太珍贵了。
大鹏他娘听了儿子的话,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得眼眶都有些湿润了。她一直最疼爱这个小儿子,可村里有些人总说大鹏不懂事,是她惯坏的。如今看到小儿子这么孝顺,专门给自己带稀罕东西回来,她心里别提多欣慰了,觉得这么多年对大鹏的宠爱总算没有白费。
“好嘞,娘知道了。”她微笑着答应道。等儿子走后,大鹏他娘还是只吃了半根香蕉,把剩下的半根小心地留给了大鹏他爹。另外两根,则分给了孙子卫军他们。
罗大鹏从家里出来,看到三轮车后面满满的物资,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也猜到肯定是李辰溪为村里准备的好东西。他二话不说,踩上一辆三轮车,紧紧跟在李辰溪后面,两人一前一后,朝着李家庄的方向驶去。
李家庄村口,仿佛永远都有人在值守放风一样,不管是谁进村,他们都能第一时间发现。这不,眼尖的村民远远就看到两辆三轮车朝着村子驶来,定睛一看,带头的正是李辰溪。大家心里明白,这肯定是给学校准备的粮食到了。一时间,村民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都羡慕那些能上学的孩子们。
村里谁不知道,学校的食堂以后的伙食肯定比村食堂好得多。这事儿可是李辰溪一手操办定下的,全村上下没有一家反对。哪个家长不想让自己家的孩子吃得好一点,茁壮成长呢?反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大家都举双手赞成,心里还盼着学校食堂能越来越好呢。
“就停这儿吧,先抽口烟。”李辰溪把车停稳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烟,潇洒地给罗大鹏丢过去一根。
罗大鹏刚想开口说自己也有烟,可一看到是中华烟,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地憋了回去。中华烟啊,那可是高档货,他还从来没抽过呢。
“那个烟盒子别扔啊,记得给我留着。”罗大鹏有些不好意思地提出了这个要求,在他看来,中华烟的盒子都特别稀罕,留着说不定以后能派上用场。
李辰溪看着罗大鹏那副没出息的样子,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干脆把整包中华烟都丢给了他。
罗大鹏一下子懵了,等反应过来,脸上乐开了花,赶紧数了数,里面还剩五根烟呢。他小心翼翼地把刚才那根中华烟重新放回烟盒,然后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大前门,继续抽了起来。在他心里,这中华烟得留着慢慢享受,可不能一下子就抽完了。
这时,老支书带着一群人匆匆赶了过来。
“学校的厨房还没建好,这些粮食先放到村食堂的库房里,我可跟你们说清楚,谁都不许乱动!谁敢伸手,我就剁了他的手!”老支书一脸严肃,声音洪亮地警告着大家。他深知这些粮食对于学校孩子们的重要性,必须得妥善保管好。
1000斤土豆、800斤高粱、800斤玉米,还有那三十斤花生油,这些粮食可不少,足够学校食堂用三个月以上了。孩子们在学校食堂肯定能吃得比在村食堂好,毕竟村食堂平日里就只有红薯和土豆,伙食十分单调。
“大家记得把这些粮食单独存放,千万别搞混了。”大队长也在一旁叮嘱着,他也很重视这批粮食的存放问题,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支书,这是宝塔糖,专门给孩子们驱虫用的,您来负责分一下吧,这些应该够村里所有孩子每人两颗了。”李辰溪指了指三轮车后面那三大罐宝塔糖,对老支书说道。
“行,交给我吧,我来分。”老支书爽快地答应下来。
看到李辰溪为村里的孩子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大家心里都感慨万千。李辰溪这孩子,为了村里的孩子们,可真是操碎了心啊,大家对他的感激之情,都深深地埋在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