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41章 遭遇挤兑
金时舟的幕僚云公子,原是广汇钱庄东家的远房亲戚。
去年云公子投亲来到苏州崭露头角,用独到的眼光投资各处为广汇钱庄赚了不少银子,深受红员外器重。
又建议巴结新任金巡抚,为广汇钱庄找靠山。
云公子利用自己投资的独到眼光得到金时舟的赏识,现在拜入金巡抚门下成为幕僚,专门负责打理金时舟的各地产业营收。
听到需要大笔银子补府库,云公子出谋划策道:“想补府库需要大量白银不难。”
“苏州乃是富裕之地,只要几家钱庄肯同时借出白银,应该可以暂时补齐七成以上。”
“不过,各家钱庄肯定不会将白银都借出,他们也需要留有一定现银周转,能拿到他们半数就不错了,这样只能补齐府库三到四成。”
“所以学生认为,我们现在时间紧迫,耽搁不起,应该先找商贾地主来借,让他们去银庄提现银,这样钱庄想推脱不借都难。”
其他幕僚点头赞成,这个法子比直接找钱庄直接借银子好,虽然工作量大了些,但效果显著,弄到的银子更多,补齐府库应当不成问题。
金时舟拍板决定道:“那就这样吧,大家分头行动,马上向城中富商们筹借银子去,一定要赶在张璁到来之前将府库的亏空补齐。”
云公子利用府库缺银的时机,故意出此毒计,一方面可以帮大靠山渡过难关,让自己更加受到金时舟赏识。
这样未来在巡抚衙门才会有更多话语权,左右金巡抚的决策,为自己来苏州的真实目的铺垫好道路。
另一方面,可以打击广汇庄商业竞争对手,尤其杨柳两家。
知道他们上半年暗中支出大笔银两购买浙江产业,现在白银周转肯定不足。
到时大量储户去换现银,他们无银支付储户,丢的可就不是光信誉那么简单了!
云公子加码坑杨柳两家道:“城中富商虽然不少,但钱庄的银子我们该借还是要借的。”
“其中天运钱庄的东家是总督大人的女婿,而柳家钱庄为杨家马首是瞻。”
“所以向杨柳两家借银子,恐怕对方根本不会搭理巡抚大人您,剩下两家钱庄背后没什么大靠山,巡抚大人亲自前去应该不敢推辞。”
金时舟叹气道:“咱们先找各家大户借款,实在缺补不齐,我亲自去那四家钱庄去借。”
“他们平日里多有仰仗我们的地方,谅他们也不敢让不借。”
“记住!我们不仅要借到他们银子,还要让他们都守口如瓶。”
此时此刻,对金时舟和魏布政使来说,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
苏属地区的富商地主基本都住在苏州城中,魏布政使逐个登门拜访,又是威逼利诱,普通富商地主们倒也不敢不借。
魏布政使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次向你们借银子是零时拆借,最多两个月,等朝廷派来检查的钦差一走,立即如数奉还。”
他魏布政连续忙活数日,好说歹说让富商们同意借银子,实在搞不定的再由金时舟亲自出马。
算算府库的亏空,能补齐七八成,剩下两成多就需要看能否借来钱庄的银子了。
云公子前脚帮金时舟出主意,后脚将消息故意通报给苏属附近的府县。
各地方官做贼心虚怕上面查到自己头上,也积极走街串巷拜访地方商家大户借银补库存,一时间整个苏属钱庄门前人头攒动。
杨小龙刚回苏州老宅府,就见府门大开,一群家丁和钱庄伙计们在忙着将一箱箱银子装车运走。
老管家杨福和柳老爷子两人在门前已经焦头烂额。
之前两家合买浙江各处产业,动用了大量存银。
其中柳家还向杨家借了二十多万两,现在整个苏州城富商拿着票据来提现银,库房内最后一点存银就要搬空了。
柳老爷子看到杨小龙急着道:“杨少爷,您怎么回来了,您快想想办法啊!”
“现在我府门前等的提银的人都要排到街口了,这要是拿不出现银可怎么办呐!”
杨小龙刚回来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扭头望向老管家。
杨福上前劝慰道:“柳老爷,刚才您也都看到了,我杨家金库最后的八万多两现银都借给您柳家了。”
“您现在赶紧回去稳住各家客户,让他们稍后几日,等外地钱庄的现银运回苏州,就可以解燃眉之急。”
柳老爷也不是不通情理,苏州城大小钱庄现在都被富商们挤兑换现银,杨府肯拿八万多两出来救柳家之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可银子还差二十万多万两,杨家几日内能运来二十万两吗?就算能运来,他杨家也在被挤兑范围内,够不够自己用都两说。
柳老爷焦急地问道:“拖十多日还成,可时间要是太久了,恐怕我柳家的信誉就要丢光了。”
“杨少爷,我柳家从去年开始就为您马首是瞻,我儿也与您是同窗好友,他一直在您手下当差做事,您老可要在这关键时刻拉我柳家一把啊!”
作文杨府管家的杨福,也为难不已,自己不是没钱,而是没有白银。
浙江铜钱换白银赚的钱早就换成金砖,捐生冒赈案事发后购买的客栈、酒楼、茶楼用的是储户们的白银,那些金子自己如守财奴般没有动用过。
杨小龙询问道:“老管家,几日后能运回来多少银子?”
老管家一脸愁容答道:“苏州城周围城镇能运回最多五万两,苏属其他州府也在挤兑中,实在没有余银调回苏州城。”
“只能从苏属以外地区调银回来,预计最快也要半个月以上时间。”
杨小龙转头对柳老爷道:“柳老爷子,我知道上半年咱们收了不少产业,您家银子缺口比较大。”
“但现在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等苏属以外银子运回,到时我分一半银子给您家救急如何?”
柳老爷拜谢道:“杨少爷,您可真是我柳家的贵人啊!我儿自从跟了您,短短一年仕途畅通无阻,家中产业增加近半,这些全靠托您的富啊!”
杨小龙拉着柳老爷入府,边走边问道:“柳老爷,城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会所有商贾地主都来换银子,这可是十多年都未有过的事。”
柳老爷一拍大腿道:“谁说不是,三日前刚过午时,就有人拿着汇票前来提银。”
“开始店铺掌柜也未注意,可后面来的人越来越多,店铺中银子不足,只能不断来府中金库调取,没出三四日金库就快见底了!”
杨福同样说道:“少爷,咱家情况跟柳家也差不多,我已经找人探查过了,不光咱们两家如此,其他钱庄也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