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22章 结为盟友
浙江局面现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想保住现在局面,就必须保朱国治这匹官场纵横数十年的老马。
想保马就要护住杨小龙这小卒子,一但马前卒被人吃了,那老马极有可能会选明哲保身,主动急流勇退致仕还乡。
杨飞虎试探道:“陛下是想小卒子过河当車用,在南京城横冲直撞,吸引他们注意力。”
“好为朱国治争取时间整顿浙江,等他们反应过来,浙江已经完全掌控在陛下手中。”
世宗帝摇摇头,“哪有那么简单,南京那些老狐狸岂是那么好骗的,朕只是让你弟弟去恶心恶心他们,好让他们知道朕的态度。”
点点头后,杨飞虎小心翼翼地说道:“臣明白陛下的意图了,一定会跟家弟交代清楚,让他在南京做好横冲直撞的小卒子,尽量多恶心他们一些时日。”
世宗帝打着瞌睡道:“你去传道旨吧,杨小龙已从六品担任观察使职务,负责替朕监察南京一切事物。”
“顺便将桌上的手谕交给他,让他放心大胆的去搞事,朕在京城给他做靠山,真要是能查出点什么来!呵呵呵!”
杨飞虎捐生冒赈案办的极为漂亮,虽然没有升官,却被世宗帝授武德将军称号。
见陛下离开御书房,起身来到桌前拿起手谕,准备明早派人传旨。
刚走到御书房不远处,一位公公闪身挡住杨飞虎去路,公公躬身道:“杨千户,东厂掌刑千户丁大人想见您一面,请!”
杨飞虎眼珠一转道:“那就有劳公公您头前带路了。”
跟在公公身后,杨飞虎思索东厂找自己做什么。
虽然自己顶头上司和东厂厂督是一人,但大家还是各有所属,难道是为了南京宗人府伪太子案?
来到一间偏房内,丁千户挥手屏退几位公公,起身笑呵呵道:“丁某深夜请杨千户前来是有事相商,耽误了您休息,请不要介意。”
杨飞虎同样满面微笑道:“丁千户客气,咱们都是为圣上办事、替圣上分忧的奴才。”
“只要能让主子高兴,别说是深夜,就是面对刀山火海,咱们也要闯一闯,丁千户请我来,一定是有公务要交代吧。”
丁千户见对方公事公办的态度,从炕上木柜小格子中拿出两份口供道:
“杨千户请坐,丁某手里有两份供词,其中一份来自杭州,一份是来自诏狱中,您不妨先看看诏狱中贪官这份,看完后你我再聊。”
杨飞虎听到杭州心中咯噔一下,又抬头仔细看了一眼丁千户阴笑的嘴脸,拿起供词坐在一旁看了起来。
看完将供词放回炕上小桌道:“丁千户有话就直说吧,在下洗耳恭听便是。”
丁千户摆摆手道:“杨千户千万不要误会,丁某绝没想威胁您的意思。”
“只是这份口供正好是丁某亲自审理犯人所得,丁某见此案与杨千户家中有关,所以将其扣下。”说完拿起口供放到烛台上点燃…
杨飞虎邹眉道:“丁千户这是何意?难道不应该交给圣上过目吗?”
丁千户将快燃尽的口供丢入地下火盆中,摇头苦笑道:
“大明建国到现在,干咱们这行的,不是死于内斗,就是被文官们除掉。”
“其中最不可信的就是同衙门中的同僚,再说句大不敬的话,咱们都是圣上的白手套,一旦用脏随时都可以丢弃。”
“你我虽属于同行,却不是同僚,丁某私自扣下口供,也是想与您交个长久的朋友,未来大家彼此照应着。”
“说不定丁某能活到寿终正寝,所以才将此物赠予杨千户作为见面礼。”
杨飞虎起身抱拳道:“那谢谢丁千户了,以后如有需要的地方,您随时可以派人通知在下一声。”
丁千户公鸡嗓子格格笑着,语气用词改变道:“杨兄,刚才那份口供讲述铜钱换白银,具体数额我就不细说了。”
“据证人交代,他是原浙江周巡抚的门生,去年海寇袭扰浙江,周巡抚因指挥不利被革职查办。”
“周巡抚在送行宴中酒后吐真言,他才得知此事,不过杨兄不必担心,我已审问出当时还有哪些官员在场,帮您在狱中将知情人都解决掉了。”
“不过,剩下这份来自杭州的供词,是通过夹带在某份奏折中传到司礼监的。”
“当时丁某恰好在司礼监上值,整理奏折时所发现,供词内容您还是自己看吧。”
接过丁千户递过来的供词,杨飞虎打开看完道:“多谢丁千户,如果不是您转告,在下家中恐怕要出大事了。”
丁千户笑道:“杨兄危言耸听了,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圣上就算相信供词内容,也会装作若无其事低调处理,毕竟掌握浙江财政大权才是至关重要,要不然圣上拿什么跟满朝文武百官斗?”
“呵呵!初入帝都,圣上在朝堂上真的是孤家寡人,短短几年能闯出现在这个局面,未来我们这些宦官与朝堂上文官必然会再次针锋相对…”
杨飞虎要递还供词道:“丁兄看的透彻,圣上想要制衡文官集团,必然会重新启用二十四衙门的宦官。”
丁千户摆手道:“供词您拿去就是,丁某还是开头那句话。”
“今日只为与杨兄交个朋友,给自己和家人多留条后路,万一哪天丁某遭遇不幸,还望杨兄可以善待我的家人。”
杨飞虎收起供词道:“丁兄,难道您不看好当前的局面?”
“唉!”丁千户叹气道:“胜负犹未可知,自秦到明,宦官无非是替圣上咬人的狗罢了。”
“需要时放出去咬人,不需要时杀了以平民愤,这一点你我应该都很清楚。”
杨飞虎默默点头道:“丁兄坦诚相待,杨某诚心交下您这个朋友。”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复,丁千户咯咯咯笑了几声,拿起茶碗轻轻向前一推,杨飞虎明白是送客的意思,起身拱手告辞离去。
朱国治对朝中之事一无所知,正举办官宴为新到任的官员们接风洗尘。
杨小龙越来越烦这种应酬,每次宴会都是千篇一律,除了吹捧就是套话。
尤其不少新到任官员,为了巴结朱国治,对自己不断拍马迎和,时间一久听得多了开始有些厌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