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19章 搜集美女
为父亲端上自己亲手熬的银耳莲子汤后,朱巧云开始对父亲朱国治pua起来。
说了一堆自己今年嫁去杨府,孤家寡人一个,想快速坐稳正室夫人位置,就要收买未婚夫身边那几位贴身侍寝丫鬟。
要不然她们对自己命令阴奉阳违,自己还真无权对她们任意打罚。
一顿输出后,女儿奴的朱国治被朱巧云pua,同样选择举手投降。
但两个秀才身份实在太低,正经衙门肯定是不好往里塞人,经过反复权衡思考,派女婿去教坊司抓韶舞和司乐这两个倒霉蛋,好腾出官位。
除此之外,杨小龙每日带兵抄家灭族,作为只喜女色不爱银子的纯男人,抄家出来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类东西,连看一眼都懒,全部如数上交官府,未贪一文铜板。
至于抄家时抓获的女眷,杨小龙是不会放过收藏珍品的机会。
贪官家未出阁的小姐,经过自己精挑细选,长相貌美的就会被带入自己府中关押。
剩下长相漂亮的贪官妻妾会被押入城外军营看管,事后找袁大人软磨硬泡,将本应该发配教坊司终身为妓,改为发配军营给披甲人为奴。
大明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教育成本高昂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女子根本没有机会上学,除权贵家有能力请夫子为女儿授业外,也就剩下特殊行当会培养识文断字的女子。
杨小龙眼界很高,嫁人的不要,长得一般的不要,不识字的不要,挑选半天才选出十人来。
这些大家闺秀听到不用去教坊司,各个痛哭流涕跪下磕头感谢。
另一边,夏文暗中收集有关杨小龙的一切消息。
经过不懈努力,查到天运钱庄幕后东家是谁,但自己对钱庄内部交易一无所知。
四处打探发现,知情者因各种原因暴毙身亡,这条线已经断了,需要另寻办法。
探访一日无果的夏文,颓废般低头走在杭州街上,正面走来三人探讨着话题道:
“老子当初在县衙抬轿,那史县令的女儿总是挑毛我病,昨晚老子在教坊司花了整整十两银子,一晚上七八次,可算出了这口恶气。”
另一人附和道:“我跟你说,真正未出阁又貌美的小姐都被杨团练弄回府了,剩下那些好看的妻妾被判充军为奴,都关押在城外兵营中。”
第三人也小声道:“我也听说了,杨团练要将那些女子留着以后赏给有功的将士为妻,现在教坊司中的都是人家挑剩下的次品。”
开始说话那人急眼道:“谁说都是次品,那三名花魁不也被判入教坊司了嘛!听说她们可是知府、按察使和布政使包养的艺妓…”
望着远去的三名嫖客,夏文快步向教坊司赶去。
准备找那三名女妓询问铜钱换白银的事,她们三人作为高官的情妇,一定知道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夏文走入坊中喊道:“我要最好的姑娘!”
仆役上前说道:“这位公子,最好的姑娘有三位,可她们都是犯了事被发配教坊司中,她们只表演歌舞,不做皮肉生意。”
夏文急于见人道:“本公子又不是没见过漂亮女人,来此地就是想喝喝酒,找人聊聊天而已。”
“你说那么多废话干嘛!这三位姑娘,本公子都点了。”
仆役以貌取人,讥笑道:“公子口气不小,点这三位姑娘价格可不便宜,不知公子身上带够银子没有。”
夏文本就一肚子火,又被一名仆役取笑,当场暴怒道:
“本公子叔父是当朝夏阁老,会差你那点银子花,你去把教坊司奉銮找来,把你刚才的话当他面再讲一次。”
仆役有点胆虚,一般人谁敢在教坊司中闹事,眼前这位公子有恃无恐,还喊着要找奉銮大人,那就说明他说的可能是真的。
仆役赶紧赔礼道歉,一再表示自己绝对没有羞辱夏公子意思。
夏文急着见那三名花魁询问内幕,压下腹中怒火,“少废话,赶紧头前带路…”
终于见到三位前花魁,夏文屏退仆役,省去无用的客套,开门见山道:
“三位姑娘,本公子今日来教坊司是为了救各位脱离苦海,但你们能否离开这里,就要看你们愿不愿跟本公子讲实话了。”
三人年前在官宴上见过夏文,知道他是南京名士,也知道他背景不凡。
上次在杨府错失良机,落得被发配教坊司的地步,每每想起都后悔不已,现在更不能放弃唯一脱困的机会。
任一凡上前拜倒道:“夏公子,只要能救我出去,您问什么都可以,奴家只要离开这里,愿意终身伺候您。”
剩下两人对视一眼,也拜倒在地,恳求夏文救自己出教坊司,表示自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回答所有问题。
夏文没想到自己一句话效果会如此好,开始询问天运钱庄铜钱换白银的事。
三人虽说是高官的情妇,但具体实操也是一知半解,只能将大概内容写成供词。
夏文来到杭州也快两个月了,还是第一次如此开心,现在拿到了自己想要口供,就差拿到钱庄账本。
到时人证物证齐全,就去京师找叔父,让官府插手调查,他杨家就死定了!
意淫中的夏文抱着花魁开怀畅饮,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高兴过了。
等明日一早,就去杨府门口蹲守楚环,只要她单独出门,自己就有把握逼迫她就范为己所用。
春去夏来,案件审判已经接近尾声,脏款都被没收充公,剩余固定资产官府开始变现处理。
官府不可能直接去贩卖,需要找人代理出售,古玩字画玉石,柳如玉当仁不让地站出来代理。
各类店铺、工坊、宅院被杨家兄弟代理出售,其中酒楼、茶楼、客栈被杨小龙买下。
钱庄、当铺被柳如玉盘下。绸缎庄、裁缝店、成衣铺变成郑国平的产业。
剩下的又让杨天鹤弄走不少,最后一些看不上的拿出来公开拍卖。
这些被内部人买走的产业,经过多道合法手续,几经转手最后挂在多人名下。
等风平浪静后才能慢慢转入转回自己身上,至于花费购买银两是一文铜板都不能少,南京来的御史一直盯着账本做不得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