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0章 提议雇倭
朱国治有些担忧道:“岳大人,这样强制执行,会不会引起当地商贾地主豪绅的不满?如果他们联名抵制该如何?”
“毕竟家丁也算他们私人财产,这些地方权贵与朝廷官员关系盘根错节,一个整不好可就容易得罪不少人。”
岳御史作为清流派代头大哥之一,上焊天子下骂朝臣都是常事。
凡在督察院和科道这两衙门供职,几天不骂人都感觉浑身瘙痒难忍。
一群地方豪强,呵呵!在御史眼里就是功绩,不借机抓出一批为富不仁的出来,老子怎么在督察院拿什么跟同僚攀比业绩。
以后下馆子与花魁行首吟诗作画拿什么吹牛逼,在民间如何树立自己不惧权贵,为民做主的高大伟岸的形象?
总之一句话,督察院御史就是一群要名不要利,脑袋比铁锤都要硬的人群。
要是有人怀恨在心想杀他们,你会见到督察院门口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庆祝,一群御史欢天喜地等你来索命。
还要在你动手时当面谢谢你八代祖宗,给自己一次留名千古写入史书的机会。
要是能有树立公正清廉、刚正不阿贤名的机会,就是皇帝,他们也都敢追到御花园里骂几个时辰,逼着皇帝给自己认错下罪己诏。
比那些江湖上亡命徒,御史可是可怕多了。
一群不畏个人生死,只求扬名四海、流传千古的人,谁若被他们盯上,呵呵自求多福吧。
本地巡案御史道:“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听说商人能闹翻了天,他们最好主动配合朝廷,要不然老夫可不管他们在朝廷中有什么靠山。”
科道给事代表道:“江南战事紧急,如果让叛军度过长江,那些地方豪强纵有万贯家财不一样被掠夺一空。”
“我们科道和督察院会跟他们讲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这群豪强听不懂道理,我们再请出圣命令剑,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敬酒不吃吃罚酒,什么叫大明王法。”
好家伙,这群老头子发言,不就是自己穿越前那句名言嘛:
施主若听不懂大乘佛法,贫僧也略懂一些拳脚,若施主不依贫僧,那贫僧也不介意物理驱鬼,一把六管加特林被老和尚架起准备扫射…
岳子枫比科道代表沉稳的多,解释其中利害关系道:“朱总督,现在当紧要务是尽快平息叛乱。”
“如果战事拖的太久,或被叛军攻入南京城下,整个江南官场的官员脑袋就都不用要了,孰轻孰重的道理,您应该心里有数吧。”
朱国治呻吟道:“那就这么办吧,不过岳大人,分寸一定要掌握好,万万不可在后方闹出事端。”
岳子枫点头道:“总督放心,本官知道该怎么做,最多杀鸡儆猴,没收财产充当军费,不会动摇江南根本的。”
“诸位,对刚才的提议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咱们继续探讨探讨。”
朱国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现在只能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了。
柳如玉作为行辕护卫副官道:“大人们,下官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其实还可以发动武馆和镖局的武师前来,还有那些走街串巷的杂耍艺人,只要有一番功夫,又肯上阵杀敌的,都可以来者不拒。”
其他属官幕僚也七嘴八舌的献计,什么发放牌匾、修建石碑给主动配合官府的商贾地主豪绅扬名。
各地学政要留出足够名额奖励立勇士子女免费入学,吏部要对地方豪强家属有功名的优先录用等等。
一番软硬兼施的谋略下,就不怕这群豪强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如真有人敢不知好歹,还有军队做后盾。
男的一律发配充军,女的送去教坊司世代为妓,非让你家破人亡不可。
探讨补充过后,岳子枫又问道:“杨营官,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正在走神的杨小龙心里极度郁闷,这老头抓住我没完了。
夹带私货的杨小龙,想让大明帝国跟上时代的脚步,准备试一试能否开海禁,从重振帝国海上霸主的往日荣光,试探性道:
“大人,其实还可以招募外籍雇佣军作战,比如海对岸的倭国,它们内战数十年,很多武士都有一定实战经验。”
“他们国内失去土地的武士逐年增多,又无其它技艺傍身,只能被迫为匪,我们可以征召他们入伍,总比其加入海盗危害东南沿海强吧。”
“还有东海上出现的佛郎机商人,他们乘船万里而来,又精通火器使用,一直想与我大明做生意。”
“现在朝廷平叛最缺银饷,只要许诺开放几处通商口岸,他们必然会全力相助我们平叛,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军费的燃眉之急。”
岳子枫与朱国治迟疑起来,开海禁是朝廷国策,自己哪里敢擅自做主更改。
柳如玉用胳膊肘撞了一下杨小龙,意思是招募倭国武士不算大事,浙江富户都有雇佣,大家心知肚明,你挑明说也无所谓。
可禁海令就不同了,是朝廷国策,你公开提出解除海禁,不是跟朝廷对着干嘛,这馊主意你还真敢往出说,现在冷场了吧。
杨小龙心中叹息,自己人微言轻,对的起良心就好,该说的自己说了,这群老家伙不同意,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只可惜数百年后洋人们…唉!
柳如玉见好兄弟不吭声,自己上前帮忙圆场道:“诸位大人,下官认为杨营官所言不无道理,东海海寇屡剿不灭,其原因所在是他们可以招募倭国土民为海盗补充人手。”
“如果我们用釜底抽薪之计,将倭国武士雇佣走,东海未来恐怕会老实一段时间。”
“起码我们平叛时沿海地区会少一些骚扰,让我们有精力解决当前问题,不至于顾此失彼。”
“至于佛郎机人,我们就以朝贡名义,暂时开放宁波口岸一段时间,这样即可以招募到精通火器的佛郎机雇佣军,又可以填补一些户部平叛亏空。”
“我想圣上和户部应该理解我们的难处,不会拒绝,毕竟特事要特办,平息叛乱后再取消便是,朝廷总不能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吧。”
众人在江南为官,多多少少都听说过海对岸内战不休的事,没有人跳出来全盘否定对岸都是坏人。
毕竟哪里都有好人,哪里也不会缺坏人,
大家能做官,哪个不是头脑精明对社会有一定认知。
能站在大堂内议事的基本各个都是大明的精英人才,要是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他都不配站在这里被人发号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