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我在后方爬工业

第162章 太原1(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62章 太原1

“嗨!”

两人并未去关注迎接的伪华北临时国民政府的官员。

看着远去的二人,一名中年人悄悄声的向众人说道。

“蝗军就这么走了?那把我们带到这里是干什么的?吃灰来了?”

听到有人发起牢骚,其他人也开始不禁的应和起来。

这是一名身着伪华北临时政府工作服的政府官员说道。

“好了少发牢骚,这次蝗军让我们来是看看那位新上任的中将,现在人走了都回去吧!”

说话的政府官员是临时政府的山西公署的最高行政长官苏休,而这次前来他们不是在办公那就是商谈生意期间被强制带来,但来到这里后被搜身又遭受如此冷落,难免会发出一些牢骚,但是能够如此为蝗军开脱,这引来众人的唏嘘。

下面的人议论纷纷。

“这个苏休最早时期是华北自治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可以说是铁杆了,能如此不要脸也是理所当然,不像咱们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谁来咱们跟谁,当良民就行!”

听着议论声苏休脸气的铁青,但是想到公署行政全靠这些维持会的士绅,最后只能拂袖而去。

看着主角们已经走了,其余人有的攀关系,有的则急急忙忙的离开了这里!

其中一人看着众人散了后,立即离开了车站向着太原城内的某处不起眼的书店走去!

太原城原山西王官邸,身着日军军服的人员进进出出。

日军攻占太原后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军部搬迁至此,而今天它迎来了它的第三任主人。

作战指挥部内梅津美治郎并未休息,而是认真的听着桥本参谋长的汇报第一军下属部队的部署位置。

现在的第一军下属一共五个师团分别是,20师团,16师团,14师团,108和109师团,不过第一军的两个主力师团现在均不在山西境内,16师团正在参加徐州方面的攻击,而14师团已经渡过黄河南下兰封,虽然现在战斗的很艰苦但是徐州方向华夏军队退却,16师团援军已经到达归德,劣势立解。

而现在留守山西的只有20,108和109三个师团和第一军直属的一些两个迫击炮大队。

这三个师团20师团驻扎于运城临汾一带,进攻和防备退缩到中条山的华夏第二战区的主力,108和109分别驻扎于山西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对当地进行治安强化。

桥本说到了香月清司的计划的同时梅津美治郎找到离石,在山西西北部,109师团的一个联队和一个山炮兵大队加迫击炮大队全部集结于此,他们准备渡过黄河攻取陕北,这是他的前任被撤职前一直想要执行的计划。

前任香月清司因为方面军司令官的任命问题,一直不怎么服从寺内寿一的命令,对寺内寿一的命令仅仅只是派出14师团渡过黄河已做敷衍,这要造成了14师团被华夏军队围困兰封的原因,而香月清司真正的目的,则是想着依靠第一军现有兵力单独渡过黄河将陕北纳入囊中。

这和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的徐州追歼计划背道而驰,而恰好此时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在徐州的进攻被李宗仁挫败,寺内寿一顺势就将这个锅送给了不认真执行计划的香月清司身上,最终香月清司被撤职他走马上任。

好在现在徐州方向华夏军队退却,他们只需要派出些部队保证兰封方向的黄河控制权不被华夏军队夺取,等到16师团和14师团汇合兰封困局立解。

而保护黄河渡口的任务交给正在治安强化的108师团即可!

梅津美治郎心中打定主意,便说出了他来到第一军的第一个命令。

“让108师团派出两个联队保护14师团黄河补给线!”

桥本刷刷的写上后问道。

“司令官阁下,那离石集结的109师团应该怎么办?”

“按照原计划不变继续执行!”

天行健ad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穿越直接当知青?有系统的我无所畏惧!下地劳动即可升级,干活轻松如喝水。别人偷懒我盖房,从田园开始逆袭之路!
大鱼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特种兵火凤凰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结婚几年,她都没能捂热他的心,眼看着他对青梅竹马嘘寒问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别人。她心灰意冷,不愿再和他有任何牵连。离婚后,她恋爱脑醒后,独自美丽。很快,她携新欢出游,成商界最新风云人物。一贯冷淡矜持
佚名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是单位公认的胆小鬼,哭包,我在发现老公有异心之后我很果决选择离婚。离婚之我抱上了一条大腿,为了抱紧大腿我做牛马,唯唯诺诺,只求大佬升迁吃肉能带我喝口汤。只是这大腿抱着抱着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大佬往我
佚名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