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6章初入京城
一辆黑布单辕马车与八辆载着草药的马车行进在官道上。
马车中坐着两个男子,正是从洛阳出发的两人。
青衣男子将一个布袋递给了正在看地图的白衣男子,“庄主,喝点水吧。”
白衣男子合上了地图,接过了布袋,“官道变宽,两侧已经有了人家,前方便是新丰县吧。”
新丰县属于京兆府,离京百里。
白衣男子正是扶龙山庄的庄主刘羡之,而青衣男子是扶龙山庄总管崔梦庭。
崔梦庭通过晃动的车帘依稀可见周边的情况,“是,庄主,神燕阁的人回来到新丰县,向庄主禀告具体的情况。”
刘羡之点了点头。
其余八辆载着药材的马车和商人虽然和此辆马车毫无交流,但却在暗中保护刘羡之。
刘羡之和崔梦庭在新丰县的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这里接近长安,人口也比前几日路过的郡县明显要多,在客房中,依稀可以听到街外的叫卖之声,窗外传来阵阵微风,刘羡之安静地看着长安的方向,有一种淡淡的思虑。
“庄主,是不是有些乏累?”崔梦庭从门外走进来问道。
刘羡之的眼神继续望着远方,“离开长安已经十年,不知道长安如今是何模样。”
崔梦庭知道庄主想起了十年之前的往事,虽然自己在十年前只不过是扶龙山庄的一名普通护卫,但是对于十年前的那件事情,心中也是颇为悲愤。
作为那件事情的亲历者之一的刘羡之,或许这种痛楚会越发的深邃,崔梦庭本来是来汇报扶龙山庄的事务的,一时不知如何言语。
刘羡之走向火盆,深处了双手取暖,问道:“离长安还有多少路程?”刘羡之打破了沉默。
崔梦庭禀告道:“还有一天的路程。庄主,神燕阁来信,烈虎阁已经陆续进入了长安并按照庄主的安排隐藏了下来,李林甫那边也收到了最新的情报,其最近暗中调查了王元琰一案。”说罢,崔梦庭将一个竹筒交给了刘羡之。
刘羡之接过竹筒,取出里面的字条,看了一遍,额头几缕乌发轻轻飞扬,随即收起纸条,仿佛是在感叹,“在这巍巍皇城里,唯一不会变的便是欲望,那些想吞并一切,占有一切的欲望。”
崔梦庭道:“庄主,李林甫从一个六品小吏至现在的阁部中重臣,是一个极有手段之人,行事非常谨慎,王元琰一案他一定准备了很久,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不会动手。”
刘羡之慢慢翻转着双手,浸润着炭火传递过来的温度,“看来,朝廷的格局因为这个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管是其依靠的势力还是现在在朝中的影响力,他都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对手。”
崔梦庭的语气很坚定,“庄主,扶龙山庄的准备已经就位,与对手的对弈中,我们一定不会处于下风。”
“我们毕竟十年没有去过长安了,想要更好的了解对手,首先要先让他把你当作朋友。”刘羡之的这句话满含深意。
崔梦庭看着火盆中火红的炭火,“庄主,我明白了。”
此时张九龄为中书令,裴耀卿为侍中,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兼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为宰相之列,但是朝中百官皆呼张裴二人为丞相,而呼李林甫为尚书。
李林甫非科举出身,凭借宗室之后从一名小吏成为朝廷重臣,其善于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揣摩皇帝心意,并且以寿王为大旗,召集了很多投机之人,逐渐成为朝堂之中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几乎没有人知道在寿王集团膨胀的背后存在一个神秘的势力,这种势力在群臣中安排眼线,暗中掌握群臣的把柄,利用把柄控制朝臣,表面看似平静无波的朝堂早已经被水银所侵蚀,这种神秘势力是寿王集团崛起的主要原因,李林甫深不见底的野心隐藏在低垂的眼帘之下,他当然不会满足于一名尚书,所以他一直在等,他那鹰隼般的眼睛注视着张裴二人的一举一动。
在李林甫的府中,有一个“精思堂”,除了练习书法处理朝务之外,其大部分的时间便在精思堂中度过。
精思堂的陈设非常的简单,一个木桌,一个书架,一个椅子,屋子里只有一扇窗户,因此光线显得有点昏暗,然而李林甫喜欢这种昏暗,正是这种昏暗可以将自己心中最阴暗的一面不断的放大。
在昏暗的阴影下,而李林甫冷静得就像是一个石像,他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他思考和谋略的时间要比他花在书法和读书上的时间多十倍。
每天他动要把自己关在这个房间里,安静的思索近一个时辰,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因为李林甫最近炯炯地觑准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一件很好的机会,他将这件事情来来回回的想了五遍。
在阴暗的光线下,他眼角的皱纹微微上挑,嘴角居然露出一丝令人毛骨悚然的笑意,他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嘴唇在不停的翻动。
他居然在自言自语。
“陛下,严挺之虽然将其前妻休掉,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他们之间还是有私情…”
为了确保他对这个事件的了如指掌和对于任何情况的应答,李林甫竟然将对陛下如何说项在此间密室中反复演练。
李林甫的神情看起来非常专注而严肃,他在推敲琢磨每一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用用什么说辞,甚至采取什么样的神态和姿势他都从头到尾推敲了一遍。
李林甫非常关注这件案子,因为这是一次机会。
案子的经过看起来很寻常,渭州刺史王元琰被人告发贪赃,刺史为四品,按例应由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会审,大理寺将王元琰捉拿归案,御史台经过核实之后确认贪赃属实,将王元琰下至狱中,张九龄署理此案时一挥而就,嘱咐有司秉公办理。
王元琰之妻曾经是严挺之的前妻,李林甫正是瞧准了这一点,因此才对此案如此关注,就在前日,王妻为了救王元琰去求严挺之,刺史贪污并不是一件大事,严挺之本可以置之不理,但是王妻言说王元琰是有贪污,但是从来没有侵占私田,其中定是被人陷害,严挺之想起王元琰为官一向颇有政绩,加之前妻的恳求,便答应了前妻的请求,严挺之亲自拜访相关官员,询问案情。
李林甫一一将这些瞧在自己的眼中。
李林甫对此案如此关心,是因为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王元琰之妻原为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前妻,而严挺之又是张九龄的得意门生,李林甫便是利用这种微妙的关系进行自己的计划。
第二日,李林甫指使御史台奏书一道,直达皇帝。
除了奏书,还有伏辩五道,揭发严挺之暗中利用职权欲救王元琰的罪责。
李林甫这层微妙的关系看出此案幽微之处,监视王妻的行踪,探查严挺之的行动,威胁受贿官员主动揭发严挺之,最后奏书直达皇帝,这些行动衔接紧密,一气呵成,火候把握恰到好处,李林甫这这些天在思堂的时间并没有白费。
虽然为一件贪渎案,但是李隆基看到奏书的时候,因为牵扯到了朝廷重臣,发觉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对于此案李隆基也很的重视觉,次日李隆基在朝堂上议及此事。
叶北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