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6章 司马献策,民生之道
\"正是家父爱女所绣。\"一个清朗的声音突然响起。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年轻文士大步走来。
\"小弟吕晦之,见过诸位大人。\"年轻人先是行礼,然后直视着吕夷简,\"家父,事已至此,何不说实话?\"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殿内众人一时愕然。吕夷简更是脸色铁青:\"逆子!你\"
\"孩儿知道自己这么做会寒了父亲的心,\"吕晦之沉声道,\"但为了大宋的未来,不得不如此。\"
他转向皇帝:\"陛下,孩儿有罪,请容孩儿将事情原委道来。\"
皇帝点点头:\"说。\"
原来,吕晦之早就发现父亲与西夏细作往来。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贿赂,后来才知道对方是想通过毒香来瓦解大宋的力量。
\"那天我无意中发现妹妹的绣品被人用来装毒香,\"他说,\"这才知道事态严重。本想劝阻父亲,却发现\"
\"发现什么?\"范仲淹追问。
\"发现西夏使团不只是贿赂了礼部的官员,还在军中安插了眼线。他们想趁新政推行之际,在朝中制造混乱。\"
华千机心中一动:\"所以军需案和这次的毒香事件\"
\"正是一体两面。\"吕晦之说,\"他们先是用毒香试探,见计划成功,就开始在军需上动手脚。若不是华医者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这番话说完,殿内一片寂静。吕夷简面如死灰,瘫坐在地。
\"陛下,\"司马光突然开口,\"老臣以为,此事可以成为推行新政的契机。\"
\"哦?此话怎讲?\"
\"新政之争,表面上是党争,实则关乎国运。\"司马光说,\"今日之事证明,我朝确实需要改革。但改革之道,当如医者治病,以五味调和为上。\"
他转向华千机:\"华医者,你的"五味调和"之法,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吗?\"
华千机恭敬回答:\"正是。医者治病,既要去疾,更要养生。治国之道,也是如此。太过猛烈则伤元气,太过和缓则病症难除。关键在于把握分寸,调和得当。\"
范仲淹眼前一亮:\"所以新政也应当采取渐进之策,既要革除积弊,又要顾及根本。\"
\"正是此理。\"司马光说,\"臣请陛下明察:吕大人虽有大错,但其子尚知大义。不如借此机会,既惩前,又治后。\"
皇帝思索片刻:\"那依爱卿之见,应当如何处置?\"
\"可效法医者治病之道,\"司马光说,\"先去其疾,后养其身。对吕大人,当革职查办,以正视听。但对吕晦之这样的贤才,却要妥善任用,以励来者。\"
他停顿一下,又道:\"至于新政,也当如此。先整治急需改革之处,同时也要考虑各方承受能力,循序渐进,方能取得实效。\"
范仲淹若有所思:\"确实,之前我们的改革步子迈得太大,难免引起反弹。若能如华医者的五味调和之法,或许更容易为人接受。\"
华千机趁机补充:\"臣在医治军中将士时发现,很多问题都是积累已久,非一日之功可解。但只要方向正确,假以时日,必能见效。\"
\"说得好!\"皇帝龙颜大悦,\"朕思来想去,终觉得非改革不可。但改革之道,确实需要讲究方法。就如朕这次中毒,若不是华医者以缓药调理,恐怕早就\"
他没说完,但众人都明白其中深意。
\"陛下圣明!\"司马光说,\"臣请以华医者的五味调和之法为基础,重新拟定新政章程,使之既能除弊,又不伤身。\"
皇帝点头:\"准奏。\"
就这样,一场本应剑拔弩张的对决,因为司马光的调和之策,反而让新政有了新的转机。
华千机走出养心殿时,司马光叫住了他:
\"华医者,老夫有一事相求。\"
\"大人请说。\"
\"老夫正在编撰一部历史着作,名为《资治通鉴》。其中有一章专门记载各朝饮食民生之事。不知华医者可愿为我提供一些见解?\"
华千机大喜:\"这正是医食之道的根本。能为大人效劳,是臣的荣幸。\"
离开皇宫后,司马光邀请华千机到他的书斋一叙。
书斋名为\"涑水轩\",取自司马光故乡的一条小河。整个院落布置简朴,但处处透着文人雅致。案头上堆满了典籍,都是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收集的史料。
\"华医者,你可知我为何对医食之道如此关注?\"司马光为华千机斟了一杯清茶。
茶是西湖龙井,清冽甘甜。华千机品了一口,轻声道:\"莫非与大人编撰《资治通鉴》有关?\"
\"正是。\"司马光说,\"史书记载的多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却很少关注寻常百姓的饮食起居。但老夫以为,一个朝代的兴衰,往往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
他翻开案头的一本史稿:\"比如这里记载的汉武帝时期,因为穷兵黩武,导致百姓饥寒交迫。最后不得不下诏改革,这不正印证了医食之道的重要性吗?\"
华千机若有所思:\"大人是说,治国如同养生,要懂得适可而止?\"
\"正是此理。\"司马光指着自己配的一株兰花,\"你看这兰花,浇水太多则烂根,浇水太少则枯萎。治国也是如此,过犹不及。\"
他站起来,在书架上取出一本medical文献:\"这是前朝的《食疗本草》,记载了许多药膳方子。老夫注意到,其中很多理论都可以用于治国。\"
华千机接过来翻看,只见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食材的性质和搭配之法。
\"比如这里说的"四气五味"之说,\"司马光指着一段文字,\"寒热温凉,相生相克。这不正是朝廷各派势力的写照吗?\"
\"确实如此。\"华千机说,\"就像今日的新政之争,表面上是路线之争,实则是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若能像调配药膳一样,让它们达到平衡\"
\"所以我想在《资治通鉴》中专门开一章,\"司马光说,\"记载历代的饮食民生之事。既为后人留下医食参考,也能给治国者以启示。\"
他取出一份详细的提纲:\"这是我的初步构想,还请华医者指教。\"
提纲分为几个部分:
其一,论民生。
\"探讨各朝饮食变迁与民生关系,从粮食产量到市井百态,皆要记载。\"
其二,论医术。
\"历代名医的施治之法,尤其是那些影响朝政的医案,都值得研究。\"
其三,论军食。
\"军粮的改良与保存,直接关系到国家战力。这方面华医者最有发言权。\"
月湾的莎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