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3章 大明荣耀:远洋归航与海外新章
朱棣目光炯炯,说道:“资源开采之事,不可操之过急。要在保障当地百姓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切不可因一时之利,破坏了那片土地的生机。你们可先派人勘察,制定详细的开采方案,再上报朝廷审批。” 他神色严肃,对资源开发的事情极为重视。
藩王应道:“儿臣明白,定按陛下吩咐行事。”
此时,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将整个龙江港染成了一片金黄。朱棣望着眼前热闹非凡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他缓缓说道:“今日,我大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美洲的纳入,将让我大明的光辉照耀更远的地方。希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让我大明繁荣昌盛,世代传承。” 他的声音在江面上回荡,带着无尽的豪情壮志。
众人齐声高呼:“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大明万岁!” 这声音响彻云霄,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久久回荡,仿佛预示着大明辉煌灿烂的未来。
在欢呼声中,朱棣、徐妙云、朱高炽与太子妃张氏缓缓转身,踏上回宫之路。他们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高大,而大明的新篇章,也在这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氛围中,正式翻开。
郑和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远航归来,更是大明走向世界、开拓新局的重大里程碑。
这时,郑和身边的一位年轻幕僚轻声说道:“大人,此番归来,看到陛下和众人对未来的规划如此宏伟,真让人热血沸腾。只是美洲之地距离大明太过遥远,往后治理起来恐怕困难重重。” 他微微皱眉,眼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郑和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莫要担忧。这天下之事,哪有一帆风顺的?当年陛下决定让我等下西洋,又有多少人看好?可如今不也成就了这一番大业?只要咱们上下一心,按照陛下的旨意稳步前行,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他的笑容充满了自信与豁达,仿佛一切艰难险阻都不足为惧。
幕僚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大人说得是。就像此次远航,一路上历经狂风巨浪、疫病侵袭,但咱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终究还是成功了。美洲的治理虽有挑战,但只要我们秉持华夏精神,定能开创出一番新局面。” 他眼神逐渐明亮起来,刚才的忧虑一扫而空。
郑和抬头望向那一艘艘静静停靠在码头的宝船,说道:“这每一艘船,都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使命。往后,它们将继续穿梭于大明与美洲之间,传递着文明、贸易与友谊。而你我,作为这一伟大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更应竭尽全力,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看到了未来无数次的远洋航行。
就在这时,一位船员匆匆跑来,向郑和行礼后说道:“大人,船上还有一些从美洲带回来的奇珍异宝尚未清点,请示大人如何处理?”
郑和思索片刻后说道:“先将这些宝物妥善保管,明日一早挑选一些精品进宫,呈献给陛下和皇后娘娘,让他们也能亲眼看看咱们从远方带回来的稀罕物件。其余的按照惯例,登记入库,以备后续赏赐和贸易所用。”
船员领命而去。幕僚笑着说:“大人,此次带回的宝物必定能让陛下和娘娘龙颜大悦。听闻美洲有许多独特的宝石和精美工艺品,想必此次又能让宫中增添不少奇珍。”
郑和微微一笑:“这些宝物固然珍贵,但在我看来,更宝贵的是咱们在美洲开拓的新领域,以及带回来的那些能改变民生的农作物和知识。这些才是真正能让大明长久繁荣的财富。” 他微微仰头,神色庄重,心中所想的是大明更为长远的发展。
两人正说着,一位朝中官员快步走来,见到郑和后拱手行礼:“郑将军,今日归来实在是我大明之大喜。方才陛下回宫途中已吩咐下来,让您尽快整理此次远航的详细记录,包括航海路线、美洲风土人情、交战情况等,以便呈送史馆,让后世子孙也能知晓这一伟大功绩。”
郑和连忙回礼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日夜赶工,确保记录详尽准确。这不仅是我个人和船队的荣耀,更是我大明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绝不能有丝毫疏漏。”
官员满意地点点头:“有将军负责此事,朝廷上下都放心。此次远航的记录必将成为我大明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后世之人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说罢,官员便告辞离去。
幕僚看着官员远去的背影,说道:“大人,这下您又有得忙了。不过能将这次的经历详细记录下来,流传后世,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郑和笑道:“是啊,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定要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如实记录,让后人知道,在我们这一代,大明是如何以开放的胸怀和无畏的勇气,走向世界的广阔舞台。” 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充满了使命感。
夜幕渐渐降临,龙江港的热闹渐渐归于平静,但郑和与幕僚的心中却依然澎湃不已。他们深知,这只是大明伟大征程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在等待着他们,而他们也将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为大明的荣耀续写新的篇章。
过了些时日,郑和正忙于整理远航记录,一位信使快马加鞭来到他的府邸。信使呈上一封书信,恭敬地说:“郑大人,这是从美洲传来的加急信件,是几位藩王联名所写。”
郑和连忙打开信件,仔细阅读起来。读完后,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身旁的幕僚说道:“美洲那边传来好消息了。几位藩王到达美洲后,迅速展开治理工作。他们按照陛下的旨意,广建学府,教授汉语和华夏礼仪,当地不少部落的子弟都踊跃入学。”
幕僚一脸惊喜:“这真是太好了!如此一来,华夏文明便能在美洲落地生根。那关于律法制定和资源开发方面呢?”
郑和继续说道:“律法制定结合了大明国法与当地实际,已经初步成型,百姓们也都认可。在资源开发上,他们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先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详细勘察,制定出了周全的开采计划,确保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目前,已经有一些矿产开始有序开采,提炼出的矿石质量上乘,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明。”
幕僚不禁赞叹道:“几位藩王果然不负众望,将美洲治理得井井有条。看来陛下选派他们前往美洲,实乃明智之举。”
郑和点点头,接着说:“信中还提到,美洲当地的一些部落擅长种植特殊的农作物,藩王们积极引导他们与大明的农耕技术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还培育出了一些新的品种。这些新品种若是引入大明,说不定能解决不少地方的粮食问题。”
幕僚兴奋地说:“这可是大功一件!民以食为天,粮食产量增加,对大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大人,此事您可得尽快告知陛下。”
郑和说道:“我正有此意。明日一早,我便进宫面圣,将这些消息详细奏明陛下。”
第二天,郑和进宫向朱棣汇报了美洲的情况。朱棣听后,龙颜大悦:“几位藩王干得不错!治理美洲初有成效,朕心甚慰。传朕旨意,对几位藩王进行嘉奖,赐下金银绸缎,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郑和领旨后,又说道:“陛下,藩王们还提到,美洲当地有一些独特的手工艺和制造技术,他们已安排专人学习记录,日后或许能为大明的工艺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朱棣笑着说:“好!华夏文明本就海纳百川,这些外来的技艺若能合理吸收,定能让我大明的工艺更加精湛。你告知藩王们,继续鼓励文化交流与技艺学习,切不可故步自封。”
这时,朱高炽在一旁说道:“父皇,美洲与大明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儿臣建议在国内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与美洲相关的贸易事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贸易公平。”
朱棣思索片刻后说道:“太子所言有理。此事交由礼部和商务部共同商议,尽快设立机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要让大明与美洲的贸易持续繁荣下去。”
数月后,专门管理美洲贸易的机构正式成立,命名为 “通美司”。通美司成立当日,热闹非凡,各地的商人纷纷前来了解相关政策。
一位资深的大商人找到通美司的官员,忧心忡忡地说:“大人,这与美洲贸易虽说是个大好机会,但路途遥远,风险实在不小啊。不知通美司能否在保障商队安全方面提供些支持?”
通美司官员微笑着说:“这一点你无需担忧。朝廷已安排了水师在关键海域巡逻,为往来商队保驾护航。同时,通美司也会收集整理美洲各地的贸易信息,为商人们提供准确的情报,让你们的贸易之路更加顺畅。”
商人听后,大喜过望:“如此甚好!有朝廷的支持,我们便放心多了。那在税收方面,不知通美司有何规定?”
官员详细解释道:“税收政策是根据货物的种类和价值合理制定的。对于一些有利于大明民生和发展的货物,税收会适当减免,以鼓励贸易。而且,通美司会确保税收透明公正,不会让各位商人有后顾之忧。”
商人满意地点点头:“大人如此详细的解说,让我心里有底了。我回去便准备货物,与美洲开展贸易。”
随着通美司的有效运作,大明与美洲之间的贸易愈发繁荣。在美洲,藩王们也不断加强治理,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接受了华夏文化,与大明移民和谐共处。
某一日,一位藩王在巡视领地时,遇到一位已经学会汉语的当地部落首领。部落首领恭敬地向藩王行礼说道:“王爷,自从您等来到此地,教我们读书识字、耕种技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部落里的孩子们都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汉语,大家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藩王微笑着回应道:“这都是陛下的旨意,希望大家共同过上好日子。咱们都是一家人,往后还要继续互相扶持。我看部落里的年轻人都很有干劲,有没有兴趣参与到我们的一些建设工作中去?”
部落首领连忙点头:“王爷您有所不知,族里的年轻人都盼着能多为建设出力呢。只是大家担心自己不懂技术,怕帮倒忙。”
藩王哈哈一笑:“这有何难?我们会安排工匠和师傅进行教导。只要大家肯学,没有办不成的事。就像之前学习汉语一样,大家不都学得很好吗?”
部落首领感激地说:“王爷说得是。我们定当全力以赴。听闻王爷还打算修建一条连接各个部落的大道,不知进展如何了?”
藩王指着远处说道:“工程已经在稳步推进了。这条大道一旦建成,不仅方便大家往来交流,对于贸易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好处。以后你们部落的特产就能更便捷地运往各地,换来更多需要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