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女之神兽朏朏的工具人

第14章 清理积雪(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4章 清理积雪

“好啊,我也一起去吧,还没见过杀猪呢。”

沈玉姝突发奇想嚷着也要去看杀猪。

“行,你不害怕就行。”沈安信笑着答应。

女儿如今真是不一样了,以前家里杀猪都躲得远远的不敢出门。

沈家众人忙完院里的积雪便干起了别的。

顾氏和何氏母女在厨房做饭,沈宁嘉和沈宁言拌猪食,一个舀水一个搅和。

俩老人年纪大了,怕滑倒摔伤没让干活。

难怪古代都讲究多子多孙,果然儿孙多了就是好,起码干活不用发愁。

“你去找你娘吧,剩下的我和你大伯他们收拾。”

院里的雪剩了一半沈安信把女儿打发回屋烤火。

沈玉姝听话去厨房转悠了一圈,三个人做饭都有些多余。

她也插不上手便去猪圈那儿找沈宁嘉,“我和你们一起去喂猪吧。”

两头猪大概齐有300斤。

往年都是留到过年杀了,自己留一些剩下的都卖了换钱。

沈玉姝提着桶往石圈前靠了靠,招呼道:“喽喽喽,过来吃饭了,二师兄。”

余光冷不丁扫到旁边站着的兄弟俩脸上一闪而过的笑意。

“怎么了,我做得不对吗?”

她前世刷视频看到人家就是这么喂得。

“阿姐,二师兄是谁?

你不用叫它们,家里人天天喂,猪都认识。”

沈宁嘉想笑不敢笑的回道。

“呵呵是吗?”

沈玉姝尴尬一笑,动作熟练的把盆放到地上。

指着厨房道:“那你们喂吧,我去给娘帮忙。”

还没走几步身后便传来阵阵笑声。

她一个踉跄,脚下走得更快了。

做饭的顾氏闻声从厨房探头出来。

“怎么了,你弟弟他们笑什么?”

“没什么,娘,我给你烧火吧。”

沈玉姝坐下往灶膛里塞柴火,顺便和顾氏说下午去看杀猪的事。

家家户户忙完院子扫街上。

家里人多干活又利索的中午时分已经站在街上三三俩俩的晒太阳聊天了。

一个月没见大家可是有不少八卦等着分享。

沈玉姝跟着沈安信往杀猪那户人家走去。

远远便听到猪凄惨的嘶叫声,声影直冲天灵盖吓得她一激灵。

走到院门口正看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刚刚还挣扎的残疾猪立时直挺挺的躺倒桌案上,肚子时不时的抽搐。

地上放着盆接血,新鲜的血泛沫子不说还冒热气。

她就站在远处摸着自己的脖颈咧嘴看了全程。

众人把死透的猪放到热水桶里来回烫个七八次再抬回桌上刮毛。

沈玉姝想起家里用的柳条子趁机说要捡些猪鬃毛回去做牙刷。

对女儿的要求沈安信一向有求必应,抬脚便挤进了拔毛的行列。

人群中瞧热闹的一年轻男子扫视四周,在看到沈玉姝时眼睛一亮。

穿过拥挤的人群走上前,低声道:“玉姝也来了,听我娘说你前段时间落水了。

身体可好些了?”

男子十五六岁的年纪身体瘦高穿着一身学子长衫。

说话时带着几分不自在,脸上两坨红晕也不知道是冻得还是看到她脸红的。

不过看这人说话时眼带羞涩的小模样,该不是喜欢原主吧?

可她这具身体才十三岁,十三岁就能谈恋爱了?

发育都不完全,古人这么早熟的吗?

这也忒早了就跟打了农药催熟的一样。

哇偶是个酸柠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朱瀚穿越元末,发现自己老哥竟然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创造大明朝的天命主角!不过貌似穿越的有点早,现在的老哥还是一个碗阶段!而他也开启了签到系统,地位越高,签到的东西越好!于是……朱瀚便怂恿起自己老哥:“哥,和尚没前途,咱们造反吧!”
墨色江南
官场之美人为陷
官场之美人为陷
你以为的美人计,是不是有个腰细腿长,肤白貌美的妹子上来就投怀送抱?而真正的美人计,却是你年少时求而不得的白月光。什么,你没有白月光?问题不大,给你量身打造一个.....
春歌本尊
鸿运官道
鸿运官道
小助理王洋,因为市长被纪委查办受到牵连,却意外得到市长夫人垂青。通过市长夫人的帮助,王洋得到一个u盘,里面记载了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从此,王洋官运亨通,红颜不断,从小助理一路扶摇而上,直入云霄!
秦苏公子
我只是抢个机缘,怎么成天命之子
我只是抢个机缘,怎么成天命之子
苏玄君穿越到玄幻世界,成为一个没有背景的弟子。 原本以为要平凡过一生。 但幸好携带一面造化镜,可以照看他人的机缘。 抢先一步截胡机缘,以天下机缘供养一人。 若干年后。 截胡众多机缘的苏玄君,站在玄幻世界的顶峰感叹道:“我只是抢个机缘,怎么成天命之子了。”
天上云
诱欢似月
诱欢似月
苏韵敏在次见到陆廷时是在一个尴尬的场景。 身为妇产科医生的她刚救下一个年轻孕妇,却发现她的监护人是好久不见的他。 看着他宠溺的模样,她陷入感情的漩涡。 曾经的他们也是这样的,可那件事的存在是一根刺,扎在两人的心上。 挣不开逃不脱。 后来,她转身离开,他却强势闯入! “你的再次招惹,令人心动,所以别想逃!”
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