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44章 热火朝天的建设(六)(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44章 热火朝天的建设(六)

围墙建成后,给部落带来的安全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在将收尾工作做完之后,时间也来到了七月初,粟田里的粟穗快要成熟了,饱满、长长的穗子压弯了粟杆,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十来天就可以收割了。

这些天天气也很好,除了前几日刚刚下过一场不算大的雨之外,都是一直晴朗的天气,估计接下来的日子也会如此,一个丰收的时刻即将到来。

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忙,部落里几乎没有一个闲着的人,就连一些儿童,也被族中的大人们揪着耳朵在围墙里帮忙晒草料,或者几个人一起,运送一卷卷的麻皮。

张洪站在田埂上,望着成片即将丰收的粟田,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期待。他知道,这不仅仅是粮食的丰收,更是部落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而不论是熊部落的族人还是外面的部族,其实一开始对种植粟很是不解,更不理解为什么在粟的生长过程中,要不停地进行除草、施肥、浇水、捉虫等繁琐的流程,但看到沉甸甸的粟穗,其他人也慢慢明白了为什么张洪这么关注这片粟田了。

最近需要警惕一些野猪和鸟类对粟穗的破坏,白天的时候,会有一队族人负责驱赶鸟类,晚上则挖上一些陷坑或者布设一些陷阱,用来引诱野猪、田鼠,减少他们对粟田的破坏。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漏网之鱼,边缘的一些粟杆,就给这些畜生们糟蹋了一些。

而越是要收割的时候,对这些畜生们的防备就越是要加强。

在收割粟之前,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做。

“大家都应该看到了,粟快要成熟了,在接下来的十来天里,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亮着油灯的房间里,张洪、巫、各小队的队长,聚集在一起,认真听着张洪的安排。“这几日,去打猎的队伍就不要外出了,正好让狩猎比较频繁的地方,那些野兽们恢复恢复,补充到部落里,抓紧时间将晒谷场给夯出来。这个任务,就交给熊大你们三个队伍。”

熊大等人点头应允,张洪继续安排,“巫,劳烦你带着族中的老人妇女,加紧地缝制麻包,还要再收拾出几间空房子,作为仓库,这几间房子一定要保证阴凉干燥,房顶再修一下,不能漏雨。”

“熊二,你们几个就负责把通往粟田的道路给修补修补,这些天,门口的路好多地方都开始坑坑洼洼的了,有几次驴车都差点翻了。”

“熊山,现在先停下其他铁器的锻打,再给你安排几个人,多打一些镰刀出来。”

“熊雨熊欣,收获时你们要负责把割下来的粟杆给运回部落,都堆到打谷场旁边,这样,最近跟熊木、羽落他们把板车都给检查一下,保证运输的畅通。”

至于其他人,张洪则统一让他们负责收割、脱粒等工作。

这样的安排,张洪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些天来,几支狩猎队捕获到的猎物很多,几乎是族中所有人员消耗的两倍,目前部落里,共有各类肉干7000余条,大小咸鱼共8500多条,牲口新增加了100多头,各类蔬菜干、蘑菇等也有千把斤。

但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个月以来,猎物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收获肉眼可见地下降,张洪知道这个区域的动物族群数量已经开始大幅度减少了,不能竭泽而渔,而且现在食物数量非常充足,不用捕猎短时间内也是可以维持的。

不管是修路还是平整打谷场,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收割到脱粒的效率,跟老天抢时间。七月份,虽然天气比较热,但会时不时地下雨,而一个不小心,收割下来的粟就会被雨淋湿,大概率就会发芽。这个时节,所做的一切准备,就是要抓紧时间与老天赛跑。

然后是工具的改进和制作,镰刀在部落里已经发明出一段时间了,主要用于收割苜蓿、野草,偶尔还用于割韭菜,但数量不多,总共只有20把。但几百亩粟田要收割,按照去年用石刀一个个地收割粟穗,那至少得割到明年了。所以用部落里为数不多的铁块,紧急打造了几十把镰刀。

镰刀打造起来对现在的熊山等人来说,很是简单,只要将一小块铁锭敲打成薄铁片,然后再在这个铁片上用钉子趁热敲出两个洞,冷却后可以用钉子钉在木把手上就行,钉好之后,再拿到石头上磨制,开刃,这把镰刀就做好了。

今年收割,有了镰刀的高效,张洪准备让众人从粟杆的根部以上10厘米左右处进行收割,提升收割效率的同时,在脱粒后,这些粟杆还能用于冬季烧火做饭、取暖,也能放到牲口圈中,给他们铺在地面上。

除了镰刀用于收割,还有连枷,就是在一根长棍的一头绑上一个可以绕横轴活动的木板,在将长棍向下挥舞的时候,这个木板可以利用旋转产生的加速度,重重地拍在粟穗上,从而提高脱粒的效率。这个工具非常简单,只是画了一个草图,熊山等人就知道怎么做了,这些天,50多把连枷就做好了。

在进行初步的脱粒之后,还要对残留的粟进行二次脱粒,因为每个人力量、技巧的不同,脱粒率肯定也有高有低,这个时候,就需要石磙子出场了。

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在后山用铁锤、铁钎打磨了5个长1米,直径40厘米的石磙子出来。

石磙两端中心的位置,各掏了一个深约15厘米、直径12厘米的圆洞,在圆洞内部,紧贴着石壁,围着一圈厚度在2厘米左右的铜板,这些铜是贸易队根据张洪的要求带回的,数量不多,只有300多斤,光是用在石磙上就花了100多斤。

铜板贴着石壁,并且包裹着一根10厘米粗的短木棍,插在石洞里,短木棍另一端则跟车子的轴承一样,用麻绳给绑好,供驴子或者依靠人力来拉。

接着是风扇车,由车架、外壳、风扇、喂料斗及调节门等构成,对于张洪和几个木匠来说,这个玩意的制作稍显麻烦,但有张洪的指导,没过几天也造出了几个出来。

工作时将粮食放进上边的喂料斗,手摇风扇,喂料斗下边就有风吹过,开启调节门,谷物在重力作用下会缓缓落下,密度小的谷壳及轻杂物被风力吹出机外,而密度大饱满的谷物直接流出在下边出料口,这样,就把糠秕、灰尘与谷物分开。分开后的谷子,经过晾晒后,就可以直接储存或者加工成食物了。

而为了弄清楚产量到底有多少,张洪在部落原有小秤的基础上,又设计制作了能够称重200斤左右的抬秤,就是杠杆原理,结合小秤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大台秤。

张洪在初当族长的时候,就一直注重规范部落里重量、长度等这些基础单位,所以一米是按照他手掌的长度的5倍来规定的,33米为一丈,一丈十尺,一尺十寸,而每一寸都是33厘米;而一斤的重量,则是根据他的感觉而来的,跟后世一样,一公斤是两斤,至于会不会影响后世的标准,这个张洪也管不了那么多,在这个时代,能不能延续下去还另说呢,搞不好后世的标准就会以他的规定来制定。

有了一斤的概念后,部落里就有了很多标准的小秤,一般是用一块重2斤的石头作为秤砣,一根长约60厘米的木杆作为秤杆,在木杆上依次刻着一些刻度。而部落里的肉条和食盐的重量,也是用这些秤秤出来的。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部落的人都在为秋收做着准备,而张洪也是每日早晚各要亲自去一趟粟田,看一看粟的情况,防止太早或者太晚收割影响收成。

终于,经过漫长煎熬的等待,张洪终于确定了收割了日期。

巫带着族中的人举行过秋收祭祀后,一声令下,张洪等人带着几支分工明确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南门,沿着丰乐大道奔向已经金黄一片的粟田。

张洪将镰刀拿在手上,弯着腰,用左手将几十根粟杆握在一起,右手持镰刀,在离地面十厘米左右,右手用力往后一拉,在锋利的刃口下,粟杆应声断裂,将手中握着的粟杆平放在地上后,又继续往前收割着。

其他人也是如此,每个手持镰刀的族人,收割着面前五垄粟杆,一直往前,而收割下来的粟,则由负责运送的人捆成一捆,抱到驴车或者平板车上,等车子装满,便立即被送往打谷场。

打谷场附近很快被成垛的粟杆给围了起来,堆成一垛垛粟墙。一些来不及脱粒的粟垛,都是粟穗在里,粟杆在外,围成一个圆形,上面还用兽皮铺着,防止露水或雨水打湿。

打谷场上,一大早,族人们将粟铺成厚厚的一层,开始晒场,然后经过上午和正午的时间晾晒、翻动,用连枷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边敲打边往后退,让每一块粟杆均匀地受力。而在敲完一遍之后,又用驴子拉着石磙,从粟杆上滚上两三次,让粟尽可能多地从粟穗上脱落。

每打完一场后,便有族人将脱完粒的粟杆给捆扎、运走,还有族人则趁着这个时间用树枝扎成的扫帚,将散落在晒场的粟给扫到一起,并用木桶收集起来,运到旁边的扬场,用木铲将混合着杂质的谷子给铲起来,抛到空中,在重力和风的作用下初步分离杂质和谷子,然后收集好谷子,送到风扇车处继续提高纯净度。

而去除杂质的谷子,则被摊在事先平整过的晒场上进行暴晒,晒上几日后,被装到麻袋中,用秤称过之后,由巫进行记录和计数后,送到仓库中存放。

连续半个多月的时间,整个部落范围内,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600多亩的粟田,去掉因野兽破坏掉的十几亩,收获的粟杆将整个围墙内部的广场、道路全部堆满了,而两个晒场和打谷场,则一直使用到深夜。

这半个多月,除了一些怀孕的妇女和小孩,剩下的人都没有闲着,半大的孩子在老人的带领下,沿着收割后的粟田捡拾遗落的粟杆;熊大等几支队伍轮流参与巡查和打谷子,保护外出劳作的族人不被野兽给袭击;脱粒场上、晒场上、风扇车、运输队……每个人在阳光下都晒黑了很多,而且普遍地瘦了几斤。

辛苦的付出和勤劳的劳动最终收获也是喜人的。经过人工种植的粟,与野生的相比,个头普遍大了两倍多,而且穗上面的颖果数量也明显增多,可能是因为人工进行授粉的原因,瘪谷的比例也降低很多。

经过巫的计算和张洪的核算,最终,600亩粟田,收获粟公斤,平均亩产在63公斤多,这跟去年野地里收获的粟相比,足足增收了一倍,去年野地里的粟,只有30公斤左右一亩。张洪知道粟的产量,在后世大概在500公斤左右,而在秦汉时期,也有着100-150公斤的亩产量,以现在的产量来看,亩产并不算高,潜力十分巨大。

但收获确是实打实的让其他部落的人大为震撼。

狗尾巴草,这种植物在野外数不胜数,平时人人们都把它当做是一种杂草,有的时候连看也不看上一眼。但在熊部落,将一大块地全部种上这种狗尾巴草,还费尽心思地浇水、授粉、除草,在其他部落的人看来简直不可理喻。

不是没有其他部落的人尝试过食用这种草籽,就巫知道的,很多部落在极度缺粮时,会从野外采集来狗尾巴草,然后放到火中烧掉外面的毛,然后用手将狗尾巴草上面的草籽一个个搓下来,放到一片石板上,再次加热这个石板,将草籽给烤熟。

这种草籽的口感并不好,因为没有脱壳,吃起来又硬又难吃。

在陶器传播到各个部落后,也不是没有人打算用陶锅来煮这些草籽。可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一是收集这些草籽很费事,一株狗尾巴草,能够产出的粟也就是几百颗,大概1克左右;另外就是没有破壳的工具,让果实包裹在一层壳中,煮熟了也无法下咽。

我只想铲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京圈太子爷视我如命,一吻成瘾
京圈太子爷视我如命,一吻成瘾
京圈太子爷顾黎商禁欲高冷不近女色,手腕上一串黑色佛珠分外惹眼,一副要马上要出家遗世独立的样子,看着身边兄弟们对花花世界流连往返,他表示:没兴趣,不理解,但尊重。直到有天,被逼婚逼急了的顾黎商放话,“我不结婚,我出家。”彻彻底底急坏了顾老爷子。宋皙是个被赶出家门的假千金,成了没爹没娘的可怜虫,被人嘲笑,一无所有,她只能通过兼职来完成自己的学业。谁知,阴差阳错下,宋皙送酒走错了房间,遇上了顾黎商。顾
夏沐柒
沪荒缘
沪荒缘
《沪荒缘》记上海蒹葭姊妹 记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故事,乔阿蒹和乔阿葭从上海来到北大荒,历经磨难。 乔阿蒹和乔阿葭,是异父同母的姊妹。乔阿蒹(申美美)出生的那一年,爸爸申大海逃亡台湾的轮船爆炸,都以为他葬身鱼腹。 命运的安排,妈妈带着她在讨饭的路上,认识了某部队炊事员乔大新,次年乔阿葭出生。 呈现了,姊妹俩不同的人生……
溪水缘
神医姐攀附残疾哥,这个男人爱疯了
神医姐攀附残疾哥,这个男人爱疯了
我本是罪奴,是世界上最低贱的一等。被世人唾弃践踏,我以为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救世主,却不想原来是他把我害到这般境地。 重生后,我成了神医,这一世我不为别的,只为报仇雪恨。主动靠近嗜血狂魔,只为用他的权力一手遮天,顺便治好了他的终身残疾。人人都以为我会是最大的笑话,直到我把仇人杀死后,想要离开他。那个男人却说:“你把我的残疾治好了,我的心你却抢走了。”
佚名
末世来了我又想活了
末世来了我又想活了
一场毫无征兆的大雨在凌晨坠落A市。 次日。 一种不知名病毒席卷全世界。 植物疯长,动物变异,丧尸横行。 地球开启地狱模式 薛凌:哈哈不想活了 然而在被丧尸追的那十几秒里,薛凌的求生欲突然到达了巅峰。 世界要毁灭了,薛凌突然想活了。 · 世界末日来了,薛凌的日子却比末日前过的还好了。 ·
请叫我山大王
神鼎之吞天战神
神鼎之吞天战神
关于神鼎之吞天战神:少年大学生、学霸林飞在一次古墓考古的时候,触动了古墓的机关穿越到神秘的古幽大陆,而那座古墓原来是古幽大陆大帝柳无穷通过莫测之力设置在林飞那个时代的一艘穿越舰。无奈,林飞只好拜柳无穷为师,并成为柳无穷的关门弟子,授终身学问,并传其神物吞天神鼎,幽冥神刃及丹药练制、阵法修练以及符文之法。林飞原本就是神学之子,十一岁进入少年大学,有过目不忘之力,对于修练之法,自是学之神速,很快便得
天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