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135章 耶耶宝回家(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35章 耶耶宝回家

驿馆安排送张川柏的车夫,见张川柏在路上都摇头晃脑地背书,不禁问:“小神童也太辛苦了,何必如此用功?”

张川柏说:“学习是快乐的事,不辛苦。”

车夫诧异:“你们神童,不是天生就会的吗?”

张川柏:“……”

回旋镖扎中自己。

当初兄长们震惊小三郎识字,他就是一脸无辜“不是天生就会的吗?”

张川柏脑子转得飞快,一本正经地说:“神童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们勤于学习。孔夫子说‘敏而好学’,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是这样啊!”车夫随意应着。

其实他觉得,聪明也好,好学也好,一个人一辈子吃多少饭,主要看投胎。

农夫的儿子当牛耕田,车夫的儿子做马赶车,如此罢了。

想不做牛做马,唯有期望下辈子投个好胎。

小儿郎清脆的背书声有节奏地响着,参杂着狐狸时不时的回应。

车夫觉得好笑,小儿郎好为狐师。

张川柏耐心给狐狸讲道理……毕竟丑媳妇也是要见公婆的。

……

张川柏还未回到江都,他在洛阳宫宴当众做的彩虹赋提早一步传回江都。

说起来,上官仪虽然是上一任“江都神童”,却只能算半个江都人。

张川柏是土生土长的江都人!

本地才子们对于他的声名鹊起,大多与有荣焉。

“虽然用词简单,典故也不深奥。但是他才七岁啊!七岁能作赋,北魏‘神仙童子’元嘉年少时,也不过如此吧!”

元嘉是谁?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孙子。

自幼聪慧,有“神仙童子”之称,能一心多用:

口里背诵文章,手计算羊的数目,脑子构思诗,还能用脚夹着笔将诗写出来。

三头六臂都没他神。

这个比方,让认识张川柏的人都……咳咳,既然众人要这么夸,我们只好当真了。

反正元嘉多神,他们不能亲眼见证。

张川柏多神,是可以亲眼见证的。

张衍很低调。

虽然走到县衙,连明府崔珏都夸小三郎,相熟的亲友更是闹着要他请客——

吃“一根柴烂烧猪头肉”,打两斤“绿蚁酒”!

他还是宠辱不惊。

每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主簿的本职工作,完成得一丝不苟。

吴秀也很淡定。

虽然连出去买肉,都有人说“小三郎那么出息,你等着买十七八个奴仆,在家做老夫人吧!”

吴秀只是笑着谦虚:“没有的事,没有。”

老天爷啊!

十七八个奴仆!

家里的鸡都没那么多!

至于老师曹宪,到他这个年纪,已经很少事情能影响到情绪。

是非成败、喜怒哀乐,都如浮云飘过。

于是,非常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受神童张川柏的名声影响最大的不是他的家人,也不是老师曹宪。

而是扬州东陵圣母庙的女道士康紫霞。

就是自称随神仙梦游南岳,醒来后长出几十根胡须的道士。

她自称在梦中曾见过张川柏,这次不是梦游南岳,而是在一处洞天福地,见张川柏在给仙树浇水。

山的那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玄幻:史上最强废材逆袭
玄幻:史上最强废材逆袭
十万年前,人人如龙,皆可修炼武道,劫变之后,天道崩塌,诸神陨落,只有一尊须弥神塔遗留世间。 十万年后,武道修行,血脉为王。废血为虫,不得修炼,神血为龙,翱翔九天。 一个废品血脉的少年,偶得无名宝塔,穿越到这个玄幻异世界,以废品血脉踏上了逆天修炼之途。
佚名
疯了!解毒而已,王爷竟以身相许
疯了!解毒而已,王爷竟以身相许
[双洁+双强+甜宠+爽文+空间】 独处一格的选妃方式,让两个命不久矣的人强强联手。 他背负国恨家仇,忍辱负重。她天生鬼手,睚眦必报。病君邪医凑成双,直教天下敌人闻风丧胆!
萌千喜
寻龙令
寻龙令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一本祖传画册书,一步步揭开,东方神话背后的面纱。 波诡云谲的神话故事,从生产队组织修河的时候说起。
大江大河
招惹野痞阴鸷少年,他深度沦陷
招惹野痞阴鸷少年,他深度沦陷
黎舒昭睁眼后,入目是一排整齐站在对面,白花花只穿着条裤衩的男性健美身体。 “……” 她穿成了原著中声名狼藉恶毒娇纵的反派,B市高高在上的黎家大小姐?! 初见时,那个少年阴鸷乖戾,像只蛰伏的困兽,狼狈不屈浑身是刺。 系统:他是男主,隐藏属性病态疯批,尽早远离保狗命。 黎舒昭红唇一勾,大步往前,毫不犹豫向那绝色少年迈去,朝他伸手,“跟我一起,能给你极致快乐哦,走吗?” 阴戾偏执的男主强大起来,为她疯
一只大团喵
穿成炮灰女主后,引诱了疯批暴君
穿成炮灰女主后,引诱了疯批暴君
一朝穿书,她竟成了被穿越女抢气运的言情女主,面对一尸两命、家族灭门的悲惨结局,她两次重生都无力改写。 但这回,她勾起红唇,誓要逆天改命!演到你心碎,醉到你流泪,她深情告白又绝望哀求,让高冷男主都摸不着头脑。 然而,她的终极目标竟不是这个男主,而是一统天下的男频大男主! 王座孤影的他,遇上执着追爱的她,一场爱恨交织的较量悄然上演。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