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天下第一的那些年

第36章 守义(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6章 守义

青城山二十里外,三面环山的险峻天险下。

十数位身穿红衣,隐匿真容的朝廷碟子,皆是俯首跪地。

这批时间长短不一,境界不同的红衣人,是太和王朝费尽心思,调教出来的朝廷碟子,这些人无一例外,皆是扎根幽州江湖多年。

太和王朝碟子,统一直属于大太监陈总管,而陈总管又是直属当今陛下,哪怕杨赫身为太子,调动十六位碟子已经是极限。

“林错如今就在青城山之中,却并未擂鼓。”

“林错携带有一位女子,是摘梅阁的玄品刺客,代号黄鹂,气和境巅峰。”

“踏入青城山之前,林错和两位江湖男女接触过。”

这十六位身穿红衣的碟子,将关于林错的情报尽数传出,毫不藏私。

在这群碟子的面前,是一位神色凝重的中年男子,是太子杨赫亲自安插在幽州的心腹。

等到十六位红衣碟子将情报尽数禀告,中年男子挥挥手,十六位碟子便瞬间身形四散而去,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一处客栈之中。

程真将仍旧昏迷不醒的梁守义放在床上,以温水将男人身上的血迹洗净,又将草药碾碎成粉,均匀涂抹在两条手臂。

梁守义虽然侥幸未死,却双臂尽断,一身经脉也被震断七七八八,武道修为也从半步气和境,一路跌到壮骨境。

程真神色温柔,就这么坐在床边,眼含春水,静静的看着眼前这个并不英俊的男人。

程真以手指轻轻抚平梁守义的眉头,轻声呢喃道:“傻子。”

自觉时日无多,程真并不怕死,只是却舍不得梁守义。

砰然一声,房门被人从外猛地推开,三位不速之客直接闯入房中。

程真下意识侧目,同时右手顺势便握住一侧那把长剑。

只是不等程真拔剑而出,便有人单手压住程真手腕,而后迅猛夺下长剑。

程真立刻转身,将梁守义护在身后,左手则是缓缓摸向藏于腰间的匕首。

“程姑娘不必如此,我们并无恶意。”

为首之人眯眼轻笑,递出一个眼神,一旁那位夺剑的扈从,便将长剑重新抛给程真。

程真抬手接住长剑,仍旧不曾放松警惕,提防的看着眼前的三位不速之客。

为首之人,是一位三十岁上下的男子,眉眼细长,面带微笑,拇指上戴有一碧玉扳指。

男子微笑道:“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名为宁钩虹,今夜造访,是有一事相求。”

程真脸色不变,说道:“不知宁大人到访,是所求何事?”

宁钩虹并未接话,反而是朝着程真身后的男子微微一笑,倾佩道:“梁宗师擂鼓实在是气势惊人,尽显男儿本色,鄙人当真是佩服不已。”

微微停顿,宁钩虹惋惜道:“只是可惜,梁宗师双臂被反震折断,哪怕侥幸不死,却恐怕也要沦为废人,可惜可叹。”

程真并不接话,只是眼神默默扫视眼前的三人。

为首的宁钩虹,并无武道修为,只是寻常人,可宁钩虹身旁那两位扈从,气血雄壮,必然是武道登堂入室的高手。

刚才那人只是瞬息之间,便以单手压住自己手腕,轻易便可劈手夺剑,必然是寻意境巅峰无疑。

宁钩虹缓缓落座,轻笑道:“程姑娘不必紧张,我等并非是图谋不轨之人。”

程真默默偏移脚步,遮挡住宁钩虹视线,开口道:“宁大人不妨有话直说。”

赵树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晋阳公主小兕子超时空奶爸
大唐:晋阳公主小兕子超时空奶爸
【大唐】【小兕子】【晋阳公主】【长乐公主】【双穿】【团宠】【日常】【无系统】 回村躺平的周余,意外发现自家老宅居然连通大唐。 更神奇的是,馋嘴萌娃李明达居然赖上了他。 于是,周余顺利进阶晋阳公主小兕子的超时空奶爸。 晋阳小公主:小囔君,大鹅咬窝,窝要七大鹅。 长乐公主:表兄妹是近亲,我不要嫁给表兄…… 长孙皇后:哎,这娃儿真是白养了。 李世民:手电筒、自行车、太阳能、无线电发报机……土豆、玉米、
佚名
巅峰博弈
巅峰博弈
做官需要责任心,更需要良心,从考上公务员那天起,宋思铭便决心做一个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好官。从偏远乡镇的扶贫干事,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秘书,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宦海坦途!
争渡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一块红布三尺三,老堂人马老堂仙,有朝一日出深山,名扬四海万家传! 八十年代,我出生在东北农村,七岁那年大仙说我命犯三灾八难,将来会出马顶香,我不信,却屡遭磨难。为了谋生,我当过服务员,跑过业务,开过出租……但命运就像施加了诅咒,我身边不断发生各种邪乎事,无奈之下,我成了一个出马仙。
吴半仙
乘风万里
乘风万里
距离竞聘报社副总编成功还有一步之遥时,上司被抓,我被发落去农村养猪……
易克1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