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悬空

第105章 换不掉(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05章 换不掉

太宗皇帝高坐于朝堂之上,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站立的群臣。他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中,此刻却隐隐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之色。只见他微微皱起眉头,缓缓开口问道:“那么,朕倒是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想法。为何你们会如此坚决地反对立吴王李恪为太子呢?朕观此子,其在英武果断方面颇有朕当年之风,这般人物,难道不正是我大唐未来所需要的英明君主吗?”

话音刚落,群臣不禁面面相觑,一时间整个朝堂陷入一片短暂的沉默之中。随后,他们彼此间悄悄地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似乎都在揣摩着对方的心思。终于,一位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老臣颤巍巍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这位老臣身着华丽的朝服,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但神情依旧庄重而肃穆。

他先是恭恭敬敬地向太宗皇帝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挺直身子,字斟句酌地道:“陛下圣明!吴王李恪固然身为龙裔,身份尊贵无比。然而,其母系出身却颇为复杂,恐怕并非我大唐社稷之福啊。”说罢,他抬起头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太宗皇帝的脸色变化。

“这出生关本人什么事?英雄不问出处!”李世民听闻此言后,微微皱起了眉头。的确,当初因着李恪那复杂的出身背景,自己从未将其纳入储君的人选之中。然而此刻,随着对这个儿子的深入了解,他开始觉得即便李恪有着这样那样的身世问题,但把未来庞大的帝国交给他来治理,似乎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之事。

就在这时,另一位朝臣赶忙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陛下,吴王性格刚烈,行事风格过于果断,这与太子应有的气质和风范实在大相径庭啊。您想想看,身为一国之太子,日后将要继承大统,统治万民。如此重任所系之人,最需要具备的品质应当是稳重和仁慈,唯有如此,方能安抚天下百姓之心,稳定朝局,确保江山社稷长治久安呐。”这位朝臣言辞恳切,目光坚定地望着李世民,希望能以此说服皇帝打消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

此时,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第三位出列之人身上。只见此人昂首挺胸,神色肃穆,语气更是坚定不移地说道:“启奏陛下,吴王殿下虽有过人之才,但因其特殊身份,恐怕会在朝廷内外引发诸多纷争啊!要知道,这太子之位,可是关系到我大唐江山社稷的根本所在,万不可草率行事啊!反观太子李治,其性温和纯良,仁厚有德,且对治国理政之道也颇有心得,实乃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呐!”

太宗皇帝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倾听着这位大臣的进谏之言,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思索之意。朝中其他大臣们也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一时间,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嘈杂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太宗皇帝终于抬起手来,示意众人安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朕也曾为此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吴王李恪的确身世不凡,若立其为太子,难免会引起各方势力的异动和揣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说罢,太宗皇帝再次陷入了沉默,似乎仍在权衡利弊得失。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肃穆。诸位朝臣们彼此面面相觑,而后纷纷暗自交换了一下眼色,似乎都在揣摩着对方心中所想。终于,一位老臣缓缓地向前迈出一步,他微微躬身行礼后,用略显苍老却依然清晰有力的声音轻声说道:“启奏陛下,吴王殿下确实英武神勇,战功赫赫,然而其母系背景颇为复杂,恐怕日后会成为他人攻讦他的把柄与弱点啊。反观太子李治,他可是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且一直以来皆有着仁德之美誉,在民间更是深得百姓之心呐!”

话音刚落,只见位列群臣之首的房玄龄大人也稳步走出队列,他神情庄重,拱手向皇帝施礼,然后不紧不慢地补充道:“陛下圣明,微臣以为立太子之事,实非仅取决于一人之才能高低这般简单。除了才华出众之外,还需考量其品德是否高尚以及气质是否适合君临天下。太子李治性情温和纯善,为人仁慈宽厚,对待臣民关爱有加,此等优良品质恰恰是他身为储君最为显着的优势所在。而且,据微臣所知,太子殿下平日里善于倾听百官之言,广纳谏议,从不独断专行。相信假以时日,待他继承大统之后,定能以仁德为本,施行仁政,将我大唐治理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如此贤德之主,方才是我大唐江山社稷之所急需呀!”

就在此时,又有一位大臣挺身而出,只见他神色凝重地拱手说道:“陛下啊!吴王李恪诚然英勇威武、果断决绝,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其性格却过于刚猛激烈,如此性情恐怕难以胜任那至关重要的太子之位啊。反观太子李治,虽说他个性较为温和柔顺,可正因这份仁慈宽厚,方是我大唐当下急需的君主风范呐。”

说罢,这位大臣恭敬地退回原位。李世民微微颔首,面色沉静如水,他那双深邃睿智的眼眸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朝臣。片刻后,他才缓声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此事的确需朕更为周详地思量一番才行。朕自当审慎权衡,毕竟关乎太子之选,实乃国之根本,万不可轻率行事。尔等各自的见解与主张,朕皆会逐一斟酌考量,绝不偏废。”

只见朝堂之上,一众朝臣纷纷拱手抱拳,异口同声地高声回应道:“陛下英明,我等定当谨遵圣旨!”那声音整齐而洪亮,在宏伟的宫殿之中回荡着,仿佛能冲破云霄一般。

太宗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过下方群臣。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无奈之色,然而这份无奈很快便被深深埋藏在了心底深处。他深知,尽管自己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面对众多臣子一致的决议,想要强行改变并非易事。况且,这些臣子所提出的建议和决策,也都是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着想。

想到此处,太宗皇帝微微颔首,轻启双唇说道:“既如此,朕便依卿等之意行事。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助大唐走向更为辉煌的明天。”说罢,他缓缓抬起右手,示意众人退朝。随着一声清脆的响鞭声响起,这场早朝就此落下帷幕。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心中有着换掉太子李治而立李恪的想法,但却始终未能下定决心付诸行动。因为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宫廷内乱,甚至动摇大唐江山的根基。所以,尽管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可他仍在苦苦思索着一个恰当且万无一失的时机来实现自己的计划。

而就在此时,一直侍奉在李世民身旁的贴身宫女武照,无意间洞悉了皇帝内心深处的秘密。这个聪明伶俐、心机深沉的女子,瞬间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绝佳机会。于是,趁着夜色渐深,宫中众人皆已入眠之际,武照轻手轻脚地来到了李治所居的宫殿门前。

她缓缓伸出玉手,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紧闭的房门,仿佛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引起他人的注意。当房门被推开一条缝隙时,武照的目光迅速向屋内扫去,只见李治正独自坐在书桌前,借着微弱的烛光翻阅着书卷。确认四周无人后,武照这才放心地走进房间,并轻轻地合上了身后的门扉。

此刻,武照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起来,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毕竟,接下来她所要告知李治的消息实在太过惊人,很有可能彻底改变这位年轻太子未来的人生轨迹。想到这里,武照的眼神中不禁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之色。

“殿下……”武照的声音仿佛从幽谷之中传来一般,低沉而又充满神秘的韵味。只见她莲步轻移,缓缓地朝着李治走去。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棉花之上,轻盈得让人几乎难以察觉其声响。当她终于来到李治身旁时,先是微微低垂着头,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眸,快速地扫视了一圈周围。那眼神犹如一只警惕的小鹿,谨慎地观察着是否有旁人在场。

李治原本正埋头处理着手中的事务,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后,猛地抬起头来。他的目光瞬间与武照交汇在一起,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喜之色,宛如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般璀璨耀眼。“媚娘,你怎么来了?”他脱口而出问道,语气中满含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期待。

武照紧张地吞咽着口水,仿佛喉咙里卡着一块巨石般艰难,她竭力压低自己的声音,用一种神秘而又略带恐惧的口吻说道:“我听说……陛下最近似乎有了新的打算,有意要将您换下,改立吴王李恪为太子呢。”

李治听到这话,原本红润的面色刹那间变得如白纸一般惨白,毫无血色。他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武照,嘴唇微微颤动着,却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像是从极度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这……这是真的吗?我一直以来都对父皇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忤逆和懈怠啊!每做一件事之前,我都会反复思量,就怕惹得父皇不高兴或者不满意。可即便如此,父皇竟然还是对我不满,难道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吗?”李治的声音充满了绝望和无助,眼眶也渐渐湿润了,泪水在其中打转,仿佛随时都会滚落下来。

武照点了点头,美眸之中流露出一抹深深的同情之色,轻声说道:“此事千真万确,的确如此啊!而我,便是那第一个发觉此等状况之人。我深知这个消息于你而言,犹如泰山压顶般沉重不堪,但事已至此,我认为你理应知晓真相。”

李治听闻此言,身躯不禁一颤,他静静地凝视着远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凝固。许久之后,他才缓缓转过头来,目光与武照交汇在一起。只见他的眼眸深处,有那么一瞬间闪过一丝决然之意,紧接着,他用低沉而又坚定的声音回应道:“多谢你告知于我,媚娘。此事事关重大,我定当寻我那舅舅长孙无忌从长计议一番。”

长孙无忌那古色古香、布置典雅的书房里,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映照出片片斑驳光影。李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舅舅长孙无忌身前,身姿挺拔如松,然而他紧攥着的拳头却泄露了内心的紧张与不安。此刻,他那双明亮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

李治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但其中仍难以掩饰那一丝丝的坚决:“舅舅,近日我听闻父皇似有立李恪为太子之意,此事究竟是否属实呢?”说完,他目光灼灼地盯着长孙无忌,仿佛要从对方脸上寻找到答案。

长孙无忌闻听此言,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他心中深知这个消息所蕴含的巨大分量,稍作沉吟后,缓缓开口道:“雉奴啊,此事确有其事。不过,我们万不可就这样束手待毙!”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似乎正在思考应对之策。

李治那明亮的眼眸之中,忽地闪过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困惑之色,他紧紧地盯着眼前的长孙无忌,声音略微颤抖着问道:“舅舅,眼下这局面,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应对才好呢?”

长孙无忌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一阵短暂而又深沉的思索当中。过了一小会儿,只见他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向李治,沉声道:“此事倒也并非全然没有办法。依我之见,我们需得设法炮制出一则谣言来,借此让陛下知晓民间对于此次太子更迭一事的态度与看法。我打算寻几位信得过的大臣一同商议一番,精心编造出一个有关‘伥伥鬼吃人心’的骇人谣言,并想办法使其在市井之间广泛传播开来。如此一来,想必能够引起陛下的关注和重视。”

李治微微颔首,尽管内心深处对于这样的手段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和忐忑,但理智告诉他,唯有如此行事,方能够稳固自己那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毕竟,宫廷斗争向来残酷无情,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数日后,原本平静祥和的长安古城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街头巷尾之间,不知从何处悄然兴起一则诡异而离奇的谣言。有人绘声绘色地传说着,当今圣上有意册立李恪为太子并非出于真心实意,而是为了豢养一种名为“伥伥鬼”的邪恶之物。据说这“伥伥鬼”每逢夜幕降临之际,便会神出鬼没于黑暗之中,其唯一的癖好便是吞食活人的心脏,并将这些心脏献给天狗享用。

此谣言一经传出,犹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瞬间引发了全城范围内的巨大恐慌。百姓们个个面如土色,人人自危,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就会成为那可怕的“伥伥鬼”口中的猎物。他们纷纷涌向庙宇祠堂,虔诚地焚香祷告,祈求上苍保佑自己与家人平安无事,同时也暗暗期望圣上能够收回成命,千万莫要立李恪为太子,以免给这座繁华的都城带来无尽的灾祸。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了一片惶恐不安的氛围之中。

皇帝李世民端坐在那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龙椅之上,面色凝重地聆听着臣子们汇报关于“伥伥鬼吃人心喂天狗”的谣言。待全部听完之后,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心中已然明悟,此事绝非偶然,定是有人在幕后精心操纵。

想到此处,李世民不禁喟然长叹,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民间谣言所蕴含的巨大威力,它就如同那无形的洪水猛兽一般,能够轻而易举地在人们的心底掀起惊涛骇浪,于悄无声息之间动摇民心,甚至有可能对整个朝政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儿子李治,李世民内心深处其实颇有微词。他认为李治性格过于柔弱,行事不够果断坚决,缺乏一国之君应有的气魄与决断力。因此,他曾不止一次地萌生出更换太子的想法。然而,此次谣言事件却犹如当头一棒,让他猛然惊醒,深刻认识到朝堂与民间的稳定才是重中之重,远非他个人的意愿所能左右。

李世民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龙椅上,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他的脑海里不断闪过各种念头和猜测,试图理清这看似错综复杂的局面。渐渐地,一个名字浮现在他的心头——长孙无忌。作为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在朝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难道说,这次谣言事件正是长孙无忌与李治联手策划的一出好戏?他们巧妙地借助了民间百姓对于超自然现象的深深恐惧,精心炮制出这样一场轩然大波,目的就是要巩固李治的太子之位。

“传朕旨意!从今往后,但凡有任何涉及到伥伥鬼的谣言出现,一律严禁其传播!若有胆敢违抗者,定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李世民那威严而洪亮的声音在朝堂之上久久地回荡着,仿佛要穿透每一个大臣的耳膜,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间。

只见朝堂之下,群臣们纷纷诚惶诚恐地跪倒在地,头紧紧贴着地面,齐声高呼:“臣等谨遵陛下旨意!”这声音整齐划一,如同雷霆一般响彻整个宫殿。

李世民微微眯起双眼,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群噤若寒蝉的臣子们,然后突然转头看向了站在一旁的李治。就在那一刹那,他的眼中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丝极为复杂的情绪,有担忧、有疑虑,甚至还隐隐夹杂着些许失望。然而,这种种情感只是如流星般稍纵即逝,很快便被他那深不可测的城府所掩盖。

尽管心中明白,自己这个儿子李治也许并未直接涉足于此次谣言的编造与散播之中,但毫无疑问的是,他却是这场风波背后最大的受益者。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轻轻叹了口气,暗自思忖道:“难道这一切真的都只是巧合吗?还是说……”

“雉奴啊!”李世民微微眯起双眸,眼神深邃而悠远地凝视着面前的李治,语气虽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缓缓说道,“你可知晓朕对你寄予了何等深厚的期望?朕一直盼望着你能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心怀天下苍生的贤明君主。唯有如此,方能保我大唐江山永固,护佑黎民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听到父亲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李治心头一震,他深知这其中蕴含的分量和责任之重大。只见他神情肃穆,恭恭敬敬地朝着李世民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挺直身躯,目光坚定且郑重其事地点头应道:“父皇的谆谆教诲,儿臣时刻铭记于心。儿臣定然会加倍勤奋好学,虚心求教于诸位贤臣大儒,不断提升自己的治国理政之才。儿臣发誓必将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以不辜负父皇以及天下万民对儿臣的殷切期许。”

李世民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尽管他对李治有所保留,但此刻他必须坚定地支持自己的儿子。他起身离开了朝堂,留下了一个背影,让群臣感受到这位帝王坚定的决心。

随着李世民的决定,关于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逐渐熄灭。李治的太子地位得到了巩固,而这场由谣言引发的朝堂风波,也成为了大唐帝国历史上一个微妙的转折点。

没文化的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神秘金瞳颜如玉杨波
神秘金瞳颜如玉杨波
父亲得了重病,巨额医药费让古玩店学徒杨波压力巨大,因为善心偶得琉璃石,让他拥有一双鉴宝金瞳,且看他如何鉴宝捡漏,颠覆命运……
七宝琉璃
我怎么还活着?
我怎么还活着?
灵气复苏,诸神降临? 灾难不断,诸生皆苦? 关我何事,我只是一个已经被宣布暴毙倒计时,放弃治疗的绝症病人。 带着残躯走上驱魔诛仙之路,可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只是因为风险工资太诱人,尤其是抚恤金...... “这邪功遭天谴,即使前期进展顺利,最后练者必将自毙.....” “给我来一打。” “这魔剑反噬人主,已经吃掉了九十九条人命.....” “给我来两把,还有那什么吃人魔盔,噬魂血爪,给我整一套。”
柿子鲸
全家只爱假千金?重生我转身回皇家
全家只爱假千金?重生我转身回皇家
假千金嫁入皇家当日,她被当作乞丐赶出家门。 三个兄长争着背假千金上花轿,嫌她跪在门口挡路,一脚踹开她,“哪里来的臭乞丐,真是晦气!” 假千金掀起盖头,“说起来,我成皇子妃,还是沾了姐姐的光。” 街上的百姓指指点点,骂她怪物。亲生父母怕她闹事,拿银子命乞丐将她赶走。 只有那个曾经嘲笑过她的淮安王世子在她面前停下,“可愿跟我走?” 重生后,什么血缘亲情,她都不要了。 从前你们对我弃如敝履,这一世我让
北叙
不治邪医
不治邪医
英雄救美却惨遭富二代报复,被迫远走他乡避难。 五年后归来,发现家里被富二代报复,倾家荡产,父亲生活不能自理。 林凡怒了……
人生几渡
无上神帝
无上神帝
万千大世界,强者如林。一代仙王牧云,重生到一个备受欺凌的私生子身上,誓要搅动风云,重回巅峰。苍茫天域,谁与争锋?诸天万界,我主沉浮!这一世,牧云注定要掌御万界,斗破苍穹!
蜗牛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