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送到皇城当人质,她每天开心吃瓜

第230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30章

这得多吓人呀。

下一轮榜单,可就能成定局了。

眼瞅着郡主,就能打败武安侯了!

其他藩王世子们,也紧盯着皇家狩猎的下注宴榜单呢。

还多亏有皇家狩猎,朝堂都懒得监督他们干农活。

还鼓励他们参与皇家狩猎,一起同乐。

可他们又不傻。

还参加皇家狩猎呢,以他们藩王世子的身份,那是能握着弓箭?

定然得被人当靶子射死!

却听闻郡主竟然参加了,也不意外。

郡主能和他们一样,是当靶子的?

也好在郡主下场皇家狩猎,他们能给她下注呀。

朝堂让他们参与,他们总得有些存在感。

给其他将军们下注,指不定被扣上勾结将门的罪名。

那些朝堂大臣的心眼子,坏着呢,他们才不上当。

只好全给郡主投了!

都是藩王之子,哪能不了解郡主的武力?

投郡主,保管能赢!

“可,我们居然这么有财力吗?竟然还能把郡主投到,马上就第一了呀!”

曲阜郡王世子还很困惑,看向侍卫问:“你不会把本世子带来皇城的全部家当,都投进去了吧?”

说着,自己就否认了:“也不能够,就是全投,本世子那点三瓜两枣,哪里够郡主看?”

他来皇城是来当质子的,吃喝住行都可以赖着朝堂呢。

父王不就是因为这个,一收到皇城对藩王们的急诏,催促他赶紧上路。

早一天来皇城,还能多花一天朝堂的钱呢。

那他哪还会带多少钱,本来曲阜郡就穷。

想带上家财万贯,那也没有呀。

“可郡主下一轮,绝大可能是能超过武安侯,位居榜首!”

“那皇城的那些勋贵们,肯定也给郡主投了大把银子。”

“哎呀,连皇城这些人都和我们藩王世子们一样,敬畏郡主的武力呀。”

不愧是郡主呢。

皇城勋贵们整日大骂定南王府,对郡主却是抱着敬佩的眼光。

曲阜郡王世子不禁赞叹, 也能明白,郡主在浮光寺可是踩着遍地鲜血呢,还挖出了遍地尸骸。

郡主手握兵器何等凶残模样,朝堂的人岂还看不清楚?

那武安侯在战场上是以能征善战,战无不胜扬名。

可郡主哎,都不用上战场,还是残暴不仁扬名呢。

两者相比,得投郡主呀!

皇城的人,还是蛮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曲阜郡王世子忍不住再夸赞他们,还抓紧给其他世子们吱一声。

大家既然都给郡主投了,此次就该放下彼此恨不得对方倒霉的心态,握手言和,都向着郡主能赢。

郡主也是藩王之女呢,她要是能赢了皇城这些人,他们的脸上也有光呢。

可那些比不过郡主排名的老将军们,大张旗鼓扬名,要逮着郡主打。

他们总得帮着郡主防备些,怎么说都给郡主投了好些银子呢。

得给他们送去密信叮嘱。

“这位曲阜郡王世子吧,本世子有时候还有点佩服他。”

收到明目张胆的密信,宁安郡王世子都不知道应该作何反应。

说是密信吧,包裹得可是严实了,说不是吧,他让兵部的官兵层层递到每一位藩王世子的手上。

瞧这不知道被打开了多少遍的密信,他还能说什么?

宁安郡王都想笑几声,看着这封密信,更是不得不佩服。

“他胡乱分析一通,觉得皇城勋竟然是审时度势,都还敬佩上郡主,才下注。”

“就是不能想到,其实他们只是诡计多端,巴不得郡主和武安侯打起来。”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那个曾是社会顶流的大佬,一朝穿越重生,回到了青涩的高中岁月,借住在阿姨家。想当年,他手段狠辣,结局却凄凉无比;而今,他决定洗心革面,带着一众兄弟转型成为合法的商业大亨。然而,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明
佚名
重生官场:从京都下基层权利巅峰
重生官场:从京都下基层权利巅峰
关于重生官场:从京都下基层权利巅峰:叶家三代叶正刚惨遭奸计,与同为顶尖家族许家的掌上明珠许晓情一夜荒唐,后听信挚友蛊惑,逃避责任,远走渤海市,间接导致许晓情身死,一尸两命!为此叶、许两家从世交变世仇!
犇跑的小幸运
改嫁京圈太子爷,前夫哭红眼求我别嫁
改嫁京圈太子爷,前夫哭红眼求我别嫁
人尽皆知,姜栖晚爱了沈洛俞多年,一向乖巧的她为他纹身、为他离经叛道、为他寄人篱下。直到落水后,他救起她的死对头离开,将狼狈不堪的她丢下,她彻底死心。后来居上的男人却将她护在怀里,轻笑提醒:“姜小姐,要
云棠
悟性满点!我习得禁忌绝招
悟性满点!我习得禁忌绝招
我作为禁忌宗弟子,由于悟性太高,直接习得一身的禁忌大招。可不料,有一天误入宗门禁地,被长老赶出宗门。幸好我闭关已久的师尊及时出关,“乖徒儿,你将一千禁忌绝学都学会了?”“是的,师尊。”于是师尊直接为我
佚名
嫁入侯府,他把我婚书撕了?
嫁入侯府,他把我婚书撕了?
在深宅冷巷中被弃养的庶女,命运的齿轮在被掳入匪窝那一刻开始转动。为求一线生机,她巧言令色,成功俘获山寨二当家的心,成为备受宠爱的压寨夫人,却又在心底暗自谋划着逃离的时机。朝廷的剿匪行动如及时雨,让她得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