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

第116章 明兰来送护膝了?(1/3)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16章 明兰来送护膝了?

“艹!”

“艹!”

“艹!”

度支司衙门当中,前来述职的孙志高,脸色黑的可怕。

这度支司账上……

何止是没钱啊!

粗略一看账目,居然还亏空了将近三百万贯,艹!孙志高真是忍不住想要骂娘。

这他们还是大宋吗?

作为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北宋政权居然能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而且现在居然还是仁宗盛治?

这得亏是仁宗的皇陵已经修完了,就等着死后下葬了,否则,这坟怕是都要修不完了。

孙志高心中的怨气不可谓不大。

眼下这北宋政权的运转,完全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拆不了,就拖,拖到税收上来的就回一口血。

这里的税收指的是商税,同田赋没有关系。

现在的北宋田赋,实行还是唐朝时期两税法,将田赋、徭役等合并为一项税收,分夏秋两季征收。

相较于之前的税收制度更为灵活,也更能适应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一次性缴纳田赋的压力。

当然了……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官吏与豪强的强征等原因。

可能会出现附加的杂税往往超过正税数倍等问题,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田赋虽然数额巨大,可一年只有两次,等田赋收上来,显然是不赶趟的。

好在如今的北宋商业发达。

一年的商税,大概就能有两千多万贯。

其实,一年有两千多万的商税,国库倒不至于亏空。

克商税的收缴方式,同田赋不同。

不是,一次就能收上来的,也不是一年两次。

而是分为住税,还有过税。

其中住税,就是针对开设店铺出售货物的商人所征收的落地税。

税率规定为百分之三。

而过税,则是即对行商所征收的通过税,税率为百分之二。

每两个月,或者积攒到一定额度,就会押运至汴京。

正是靠着,这平均两个月收缴上来的商税,才能勉强维持运转。

至于盐税,那就不归度支司管了,榷盐是宋代主要的财税来源。

也是军费,还有官员俸禄的大头。

虽然账目在度支司有记录,可度支司压根就没见过这些钱。

“夫君~”

“你怎么了?”

傍晚下值过后,回到脸色难堪的回到家中,盛淑兰立刻意识到了不对。

“哦!”

“无事!只是有些累了。”

闻言,孙志高赶紧整理好表情,没必要让家人跟着担心。

“啊?”

杨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离婚:我变单身贵族强势追爱
离婚:我变单身贵族强势追爱
最初,他们相恋并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六年漫长时光,他对她掏心掏肺地爱。 一起历经无数风雨,有甜蜜欢笑与温馨陪伴。可命运残酷,他人插足致感情生裂痕。 面对妻子争吵,他疲惫无奈,心灰意冷下离婚。 然而某天,他突然觉醒,决定放飞自我、展露才华。如大鹏展翅,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在事业上一鸣惊人,开场即王炸,非凡成就震惊无数人。
佚名
双系统:泼辣小农女日日吃香喝辣
双系统:泼辣小农女日日吃香喝辣
一朝穿越,她成了年代里一个泼辣的小农女,也算是对上性子了,连装都不用装,见人不爽就开干! 双系统异能在手,别人辛辛苦苦种田吃菜,她日日吃香喝辣顿顿有肉。 当然,该赚钱赚钱,该收拾的人也得收拾,两手都抓! 所有人见了她都怕到绕道走,直到某天,媒婆给她找了个胆子大的俊俏书生,竟不怕她? 好!今晚就拐来洞房花烛夜!
佚名
认亲失败转嫁豪门,全家爆哭忏悔
认亲失败转嫁豪门,全家爆哭忏悔
令人闻风丧胆的京圈太子爷隐婚了! 不仅如此,还多了个三岁半可爱乖巧的女儿。 有人说,太子爷的隐婚对象,是沐家被报错的真千金。 乡下来,一回来就吃了亲爹妈闭门羹的那位!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被亲爹妈都嫌弃的草包千金,究竟使了什么狐媚手段,才能让太子爷和她结婚! 然而看到本人…… 你说这位貌美如花,气度清冷出尘的仙女是土包子? 眼睛瞎了吗? 不仅如此,真千金还能掐会算,命理医术,风水卜算,奇门玄说样
奶小酥
你逼我离婚,我走你哭啥
你逼我离婚,我走你哭啥
江辰从相恋到结婚,掏心掏肺地爱了夏云荷六年,却惨遭他人插足,心灰意冷的他选择了离婚。 郁郁六年的他放飞自我,展露才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在事业上一鸣惊人,开场即王炸,震惊无数人。 然而,这时夏云荷却后悔了。 “江辰,我错了!原谅我好不好?让我们回到以前......” “夏云荷,迟来的深情比草贱,回不去了!”
青墨不知秋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