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章 襄阳烽火起
“郭大侠,敌军的攻城器械如此之多,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应对。”苏羽皱着眉头说道,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思考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应对策略。
郭靖点了点头,道:“不错,这些投石车和攻城锤若是一起发动攻击,城墙恐怕难以抵挡。我们需要组织一些精锐的弓箭手,专门对付那些操控攻城器械的敌军士兵。”
就在此时,城外的蒙古大军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号角声。那号角声悠长而嘹亮,如同一股凛冽的寒风,瞬间吹散了空气中的宁静。
“不好,他们要攻城了!”郭靖大喊一声,转身朝着城墙下跑去,他的身影如同一道闪电,迅速而敏捷。
苏羽也紧跟其后,他在心中默默启动了“乾坤武侠幻梦系统”,准备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力量。
蒙古大军如潮水般向着襄阳城涌来,他们的脚步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前排的士兵举起巨大的盾牌,组成了一道坚固的盾墙,盾牌上绘着各种狰狞的图案,旨在威慑襄阳城的守军。盾墙之后,是一群手持长枪的士兵,他们的长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随着蒙古大军的逼近,襄阳城的守军们也纷纷拉满了弓弦,箭头对准了城外的敌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气息,仿佛一场惊心动魄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苏羽与郭靖疾步来到城墙之上,望着那如汹涌潮水般逼近的蒙古大军,苏羽迅速沉静心神,闭上双眼,意识沉浸入“乾坤武侠幻梦系统”之中。刹那间,他仿佛置身于一片浩瀚的数据宇宙,无数的信息片段如流星般在他周围划过。
他集中精力,在脑海中下达指令,搜索关于蒙古军事策略以及应对攻城器械的历史战例。系统迅速响应,光芒闪烁间,相关信息如潮水般涌现。苏羽看到了古代战场上,类似襄阳城的坚固城池是如何在敌军的强攻之下坚守,又是怎样利用巧妙的战术反击成功的。有利用风向改变投石车射程的案例,有派遣死士突袭敌军器械营地的英勇事迹,还有通过挖掘地道破坏敌军攻城部署的奇谋妙计。
同时,他也深入研究蒙古军队此次的详细情报。他发现这支蒙古大军虽然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但各部队之间的协调存在一些微妙的间隙,部分将领之间因军功争夺而存在潜在的矛盾,且他们长途跋涉而来,后勤补给线虽暂时看似稳固,但实则隐患重重,尤其是粮草运输的路线较为单一,且护卫兵力在局部地段相对薄弱。
在分析完这些信息后,苏羽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转头对郭靖说道:“郭大侠,我有一计,或许可破敌军攻城之势。”
郭靖急切地看着他,说道:“苏兄弟,快快说来。”
苏羽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敌军虽有众多攻城器械,但我们可先从其后勤补给入手。蒙古大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线漫长,若我们派出数支精锐小队,每队由轻功高手和擅长隐匿行踪的江湖豪杰组成,绕道至敌军粮草运输的必经之路设伏。例如,在那片山谷之中……”说着,苏羽指向襄阳城外西北方向的一处山谷,“此地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高耸,道路狭窄,是绝佳的伏击之地。我们可提前在山谷中布置陷阱,如绊马索、陷马坑,再隐藏弓箭手于山林之间。当敌军粮草运输队经过时,先以绊马索和陷马坑打乱他们的阵型,然后弓箭手齐射,必能让他们阵脚大乱。如此一来,敌军一旦粮草不济,军心必然动摇,攻城之势也会暂缓。”
郭靖听后,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此计虽妙,但敌军必定会对粮草运输队加以防范,我们的小队如何才能安全抵达设伏地点并成功发动袭击?”
苏羽微微一笑,说道:“郭大侠放心。我会在系统中挑选几位擅长易容术的江湖人士,让他们伪装成蒙古士兵或普通百姓,混入敌军控制的区域,提前探清敌军的巡逻路线和兵力分布,为小队指引安全的通道。同时,我们还可利用系统中的一些道具,如烟雾弹和迷香,在发动袭击时制造混乱,让敌军难以组织有效的抵抗。”
“再者,对于敌军的攻城器械,我们也有应对之法。”苏羽继续说道,“我已在系统中查询到一种改良后的守城器械,名为‘连环弩车’。此弩车的设计极为精巧,它以坚韧的 hardwood(硬木)为主体框架,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使其既坚固又轻便。弩臂采用精铁打造,弹性极佳,能够储存巨大的能量。弩车的发射装置采用了独特的机关设计,通过一组复杂的齿轮和链条传动系统,可以实现快速装填和连续发射。一次可同时发射五支弩箭,弩箭的长度约为三尺,箭头由精钢制成,呈三棱形,锋利无比,且带有倒钩,一旦射中敌军的攻城器械或士兵,极难拔出,杀伤力巨大。其射程可达五百步之遥,远超普通弩箭的射程,且射击精度颇高。”
“我们可立即组织城中的工匠,按照系统提供的图纸进行赶制。在城墙上合理布置这些弩车,专门针对敌军的投石车和攻城锤。当敌军攻城器械靠近时,弩车便可发挥威力,将其摧毁于城下。同时,为了保护弩车免受敌军远程攻击,我们可在弩车周围设置护盾,护盾以铁板和牛皮制成,既能抵挡箭矢,又能减轻敌军投石车攻击的冲击力。”
郭靖听了苏羽的详细解说,心中大为赞赏,说道:“苏兄弟此计甚为周全,若能成功实施,襄阳城的危机或可缓解。只是这连环弩车的制作和布置,需要尽快安排妥当。”
苏羽点头道:“郭大侠,我这便去与城中工匠商议弩车制作之事,同时挑选合适的人手准备突袭敌军粮草营。”
说罢,苏羽转身匆匆离去,他的身影在城墙的通道中快速穿梭,心中已经开始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细节。他深知,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容有丝毫差错,襄阳城的命运和无数百姓的生死,此刻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上。
林婉儿告别了郭靖与苏羽,快步走进襄阳城中。此时的街道弥漫着惶恐不安的气息,百姓们如惊弓之鸟,门窗紧闭,偶尔有几声孩童的啼哭从屋内传出,旋即又被大人慌乱地捂住。
林婉儿来到城中的中心广场,这里往日是热闹集市,如今却空荡寂寥,只有些许杂物在风中打着转。她深吸一口气,纵身一跃,轻轻落在广场中央的高台之上。那高台的石块略显粗糙,岁月的侵蚀让边角有些磨损。
林婉儿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各位乡亲们,大家莫要惊慌!”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在寂静的城中回荡,仿佛一道穿透阴霾的曙光。起初,只有寥寥几户人家悄悄打开一丝门缝,探出好奇与不安的目光。
林婉儿继续说道:“郭大侠与众多英雄豪杰在此守护襄阳城,我们定不会让蒙古大军得逞。如今,我们需要大家的力量,这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保卫它!”她的眼神坚定而诚挚,扫视着四周。
一位老者拄着拐杖,缓缓从街角走出,他的白发在风中凌乱,眼神中满是疑虑:“姑娘,我们这些老弱妇孺,能做些什么呢?”
林婉儿微笑着走下高台,来到老者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老人家,您的经验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年轻力壮的男子可协助士兵搬运守城物资、修筑防御工事;妇女们可准备干粮、烧水做饭,照顾伤员;孩子们也可以帮忙传递消息。”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让老者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
老者微微点头:“姑娘说得在理,那我这把老骨头,就去给士兵们烧些热水吧。”
有了老者的带头,百姓们开始陆陆续续走出家门。一位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有些犹豫地问道:“姑娘,我男人去守城了,我怕孩子哭闹会添麻烦。”
林婉儿轻轻摸了摸孩子的脸蛋:“大嫂,孩子不会添麻烦的。您可以带着孩子在后方帮忙分发干粮,让战士们能及时补充体力。”妇人听了,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转身走向存放干粮的仓库。
林婉儿又看到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他们的脸上既有恐惧,也有一丝跃跃欲试。林婉儿走上前去:“各位兄弟,你们身强力壮,正是守城的重要力量。跟我去城墙下帮忙搬运石块和箭矢吧,你们的每一份努力,都能让襄阳城多一分安全。”年轻人相互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跟着林婉儿朝着城墙的方向走去。
他们来到城墙下,只见士兵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石块堆积如山,散发着沉闷的气息。林婉儿指挥着年轻人:“大家分成小组,两人一组,把这些石块搬到城墙上的指定位置。”年轻人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弯下腰,双手紧紧抱住石块,那石块粗糙的表面磨得他们手掌生疼,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
在搬运的过程中,一位年轻人不小心被石块砸到了脚,痛得他倒吸一口凉气。林婉儿急忙跑过去,蹲下身子查看他的伤势。她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轻轻包扎住伤口:“兄弟,你先歇一歇,别逞强。”年轻人却咬着牙说道:“姑娘,我没事,这点小伤不碍事,还能继续干活。”
与此同时,妇女们也在城中的临时伙房里忙碌起来。大锅里的水已经烧开,蒸汽弥漫在空中,模糊了她们的面容。一位妇女熟练地揉着面团,准备为士兵们制作干粮。她的额头上满是汗珠,眼神却专注无比:“姐妹们,咱们多做些饼子,让战士们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其他妇女纷纷响应,手中的动作更加麻利。
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组成了一个个小队,在城中穿梭传递着各种信息。一个小男孩跑得飞快,手中紧紧握着纸条,那纸条上写着守城的指令。他的小脸涨得通红,心中充满了使命感:“我要像那些英雄一样,保卫襄阳城!”
林婉儿在人群中忙碌地穿梭着,她的身影成为了城中一道温暖而坚定的风景。她时而帮助年轻人搬运石块,时而安慰受伤的百姓,时而又去伙房查看干粮的准备情况。在她的努力下,襄阳城的百姓们逐渐从恐慌中走了出来,他们团结一心,各司其职,为守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的气氛渐渐从混乱变得有序。百姓们的眼神中不再只有恐惧,更多的是坚定与希望。他们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襄阳城就一定能在这场战火中坚守下来。而林婉儿,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百姓们的信任与爱戴,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守护天使。
苏羽与工匠们齐聚在城中的工坊,这里弥漫着木材、铁器和汗水混合的味道。苏羽将“连环弩车”的图纸在桌上徐徐展开,那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图纸上的线条精细而复杂,每一个标注都清晰明了。
工匠们围拢过来,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好奇,也有对新挑战的跃跃欲试。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摸着胡须,仔细端详图纸:“这弩车的设计甚是精巧,不过这机关的构造,需得好好琢磨。”
苏羽点头,开始详细解说:“这弩车的弩臂,需选用质地坚硬且富有弹性的百年铁木,先以烈火煅烧,使其内部结构更为紧实,再经冷水淬炼,增强其韧性。这精铁打造的弩机,零件众多,这齿轮需严丝合缝,以确保发射时的顺畅。”
工匠们纷纷点头,便立刻动手忙碌起来。年轻的学徒们快速穿梭于工坊各处,搬运着所需的材料。沉重的铁木被扛在肩上,他们的脚步略显踉跄,但眼神坚定。老工匠们则专注于打造弩机零件,手中的铁锤有节奏地敲击着,火星四溅,每一次敲击都仿佛是在敲响襄阳城备战的战鼓。
在城墙之上,郭靖指挥着士兵们调整防御布局。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城墙间:“将这投石机移向左翼,那里地势稍高,射程可更远。”士兵们齐声应和,喊着号子,推动着巨大的投石机。那投石机的轮子在地面上碾出深深的痕迹,发出沉闷的声响。
士兵们在城垛间穿梭,摆放着一桶桶滚烫的鱼油和尖锐的狼牙棒。鱼油在桶中微微晃动,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狼牙棒上的尖刺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们还在城墙的关键位置设置了绊马索,那绳索被巧妙地隐藏起来,只等敌军靠近。
耶律齐带领的丐帮弟子们也没有丝毫懈怠。他们分布在城墙各处,手持打狗棒,警惕地注视着城外。一位丐帮弟子向耶律齐报告:“齐大哥,西北方向的城墙脚下已布置好陷阱。”耶律齐微微点头:“好,继续巡查,不可有丝毫疏漏。”他的眼神冷峻,如鹰隼般扫视着城墙内外。
苏羽在工坊中忙碌片刻后,又登上城墙检查防御工事。他看到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心中稍感安慰。此时,他注意到城墙上的一些旗帜在风中缠绕,可能会影响信号传递。他立刻叫来士兵:“将这些旗帜整理清楚,按照不同方位和指令重新悬挂,确保在战斗中信号能够准确传达。”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攀爬着旗杆,解开缠绕的绳索。
在检查弩车布置位置时,苏羽发现一处弩车的射击角度被城垛遮挡了一部分。他皱起眉头,思考片刻后对士兵们说:“将这弩车向前推移三尺,再在城垛上开凿一个小缺口,以便弩箭能够无障碍发射。”士兵们赶忙找来工具,叮叮当当开始开凿。
与此同时,林婉儿组织的百姓后勤队伍也在高效运转。妇女们将制作好的干粮和熬好的热汤装在推车中,送往城墙。孩子们跟在旁边,帮忙提着水囊。一位妇女对士兵们说:“壮士们,辛苦啦,吃些干粮,喝口热汤,有力气才能打胜仗。”士兵们感激地接过,脸上露出疲惫却坚定的笑容。
随着备战工作的深入,襄阳城的防御体系逐渐完善。士兵们经过多轮演练,对各种守城器械的操作愈发熟练。弩车的试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弩箭如疾风般射出,深深插入远处的地面,力量惊人。
郭靖望着井然有序的一切,对苏羽说道:“苏兄弟,此次备战多亏有你出谋划策,襄阳城的胜算又多了几分。”苏羽谦逊地回应:“郭大侠,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每一个人都在为襄阳城的安危努力。”
然而,他们深知,这一切都只是大战前的准备,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城外那如乌云般的蒙古大军,随时可能发动凶猛的进攻,而襄阳城将在战火中接受生与死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