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里掉下来个林妹妹

第38章 唐僧救出悟空,悟空黛玉分别(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8章 唐僧救出悟空,悟空黛玉分别

黛玉眼中含泪,倔强地说道:“我不回,我定要跟着你们。”

唐僧古板的板起了脸,看着眼前的二人搂搂抱抱“悟空,你既然是菩萨派快来保护我,西天取经的徒弟,就知道我是个和尚,做我的徒弟就是要出家。”

“了断尘缘,不近女色,方才是出家人,你如此尘缘未断,实难去西天取得真经”唐僧生气的一甩袖子,边走边说“既然你执意和这姑娘拉拉扯扯,那贫僧我自己去西天就行了。”

悟空见自己的师傅生气,急忙上前拉住师傅说“师傅,我这妹子,舍不得我去西天,我送他回花果山,师傅再次等俺老孙,俺老孙很快就回来。”

黛玉气的瞪着唐僧,在心中暗骂“该死的和尚,该死的老秃驴,不让我跟着你们就算,还让悟空出家跟你一起当和尚。”

悟空看着自己的师傅脸色不好,别想到西天路上,路途遥远。对妹子耐心的劝说“妹子听话,西天太远了,我们出家人,带着姑娘多有不便。妹子回花果山等俺老孙,俺一定会尽快回去。”

悟空架的筋斗云,抱着黛玉飞到了花果山,安慰怀里的黛玉“妹子,不要在意师父说的话,我肯定会回来找你的。”

黛玉害怕唐僧的话,让悟空真的会当和尚,哭哭啼啼的说“毛猴子,你休想甩了我,你要是敢听,那个该死的和尚的话,我就再也不理你了。”

悟空听了黛玉这话,轻拍她的后背说道:“妹子莫哭,俺老孙答应你的事,就绝不会食言。”

到了花果山,众猴欢呼雀跃,都围了过来。

“大王,您可算回来了!”

悟空将黛玉轻轻放下,说道:“孩儿们,俺回来了。”

猴子猴孙们看见黛玉都围了上来,欢呼“衔草娘娘回来,衔草娘娘。”

悟空看着猴子猴孙,老猴子走到悟空身边哭着说“大王终于回来,大王回来的太好了,大王,可知道衔草娘娘,为了大王吃尽了多少苦头啊”

黛玉这个时候,突然出声“多嘴,谁许你们在大王面前多嘴。”

猴群们突然都安静了下来,静静的看着黛玉,悟空看着眼前的猴子猴孙们,哈哈,大笑起来“想不到猴子猴孙,这么听妹妹你的话,俺老孙就放心了”

悟空招呼着众猴孙到自己身边来“俺不在的时间,猴子猴孙们要听话,不要惹衔草娘娘生气,知不知道猴子猴孙们。”

众猴纷纷应诺。

黛玉拉着悟空,在花果山四处转悠。只见那花果山奇峰罗列,绿树成荫。

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昂首挺立的巨人,有的像俯卧休息的巨兽,有的似蜿蜒盘旋的巨龙。

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是大自然织就的绿色锦缎,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又似在吟唱。

飞瀑流泉从山峰间倾泻而下,如银练般洁白耀眼,水花四溅,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瀑布下方的水潭,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时而跃出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黛玉眼含热泪,看着身旁的悟空说“悟空,毛猴子,看看眼前的花果山有没有变化。”

“妹子,花果山还是跟以前一样的美”悟空笑着问道。

黛玉止住哭声,环顾四周,说道:“我多想你跟我一起在这花果山里,过逍遥快活的日子。不去取那劳什子的经,保护那个呆和尚。”

可心里依旧想着唐僧的话,忧心忡忡。

夜晚,悟空为黛玉安排了一处舒适的洞府歇息。

黛玉却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想着与悟空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生怕这一别便是永远。

而悟空在另一处洞府,望着夜空,心中也是思绪万千。

次日清晨,悟空看着依旧愁眉不展的黛玉,说道:“妹子,你且安心在此等俺,待俺陪那和尚取了真经,定回来寻你。”

一支烟的时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一觉醒来,他惊觉自己竟成了大周神国的六皇子!刚想感慨一番,女帝的一纸逆天圣旨就砸了下来,宣布即刻送他去和突厥和亲!正当他风中凌乱时,神级选择系统悄然激活。他咬咬牙,决定接旨谢恩,没想到系统竟奖励了他神
佚名
巅峰博弈
巅峰博弈
做官需要责任心,更需要良心,从考上公务员那天起,宋思铭便决心做一个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好官。从偏远乡镇的扶贫干事,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秘书,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宦海坦途!
争渡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又名:不败神婿)五年前,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她,他不辞而别。五年后,他携一身惊天本领,荣耀而归,只是归来之时,竟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女儿。
笑傲余生
天域至尊
天域至尊
一代丹帝重返十五岁,这一世,不仅要弥补前世所有遗憾,更要成就当世至尊!
新月弯弓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