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换嫁夜,战神王爷日日沦陷

第134章 取心头血(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34章 取心头血

她说完径直推开门走了出去。

入夜后的侯府十分清净,巡逻的下人都瞧不见几个。

陆挽棠环视着自己前世无比熟悉的地方嘲讽一笑,施展轻功踏雪而去。

对此一无所知的沈鹤辞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进了陆锦瑶的院子。

陆锦瑶本来已经迷迷糊糊睡着了,听到声音才睁开眼睛。

见是沈鹤辞,她顿时惊慌失措地撑起了身子。

“世子,您怎么来了?”

沈鹤辞突然靠近,手指捏住她的下巴,浓重的酒气扑面而来。

“本世子是来夸你的,今日表现不错。”

祝书柔今日非但毫无怀疑,沈鹤辞还能感觉到她对自己更死心塌地了几分,所以很是高兴。

陆锦瑶干巴巴地扯着嘴角:“世子如愿就好。”

沈鹤辞哼了一声,推开她的脑袋。

动作太大,陆锦瑶上半身一晃,牵动了伤口,疼的她倒吸一口凉气。

沈鹤辞的身子也晃了晃,还好一旁的婆子及时扶了他一把。

“世子醉了,奴才让人送您回去吧?”

沈鹤辞摆摆手:“不必,我自己能走。”

他推开婆子,醉醺醺地上前两步,指着陆锦瑶:“本世子开恩,你就暂且住在这里,等,等本世子大功告成再送你上路。”

陆锦瑶听到最后几个字心里发颤,却不敢多说,只能千恩万谢。

瞧着沈鹤辞踉踉跄跄地出去,屋里的婆子沉下了脸招呼下人进来。

“你们把这几盆炭火搬走,留一个小盆就是,还有那些被子枕头,把原来的换回来。”

陆锦瑶急了,“干什么,世子准我住在这儿了,你们凭什么把这些搬走。”

婆子冷着一张脸:“世子不过开恩留你在这儿苟延残喘几日罢了,你还真想留着享福啊,都给我搬走。”

丫鬟下人立即忙碌起来。

很快,陆锦瑶身上的被子,枕头,全都换成了最次等的。

屋里的炭火也就剩了小小的一个火盆。

刚刚还暖意融融的屋子瞬间冷了下去。

婆子轻蔑地瞧着陆锦瑶:“屋里暖过头了,有些血腥气,我把窗户敞开透透风,你待会儿记得自己关。”

说着就推开了窗户。

冷风瞬间灌进了屋里,冻得陆锦瑶连忙往被子里缩了缩。

可这被子里不知填的是何年何月的棉花,又冷又硬,哪里有半分温暖。

陆锦瑶语气重了些,“你把窗户关上。”

婆子冷哼一声:“让你过了两天好日子,你还真把自己当成主子了,手又没断,要做什么自己去。”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陆锦瑶气得要死,却没有一点儿办法。

她想起来关窗户去,可挣扎了半天属实困难,便也只能放弃。

躺在冰冷的床上,她再也没了半分睡意。

沈鹤辞已经有了新目标,等一切准备好了,她必然难逃一死。

她要想活命,就得先改变眼前的困境。

可她现在无法起身,在这个府里也没有能靠得住的人,到底该怎么办呢?

二白最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
爷,你儿子黑你账户拿了你两百亿
爷,你儿子黑你账户拿了你两百亿
萌宝+养崽+现代言情+团宠+豪门总裁 沈念的养母在临死前,把她托付给傅深砚的母亲,两年后他的母亲找她谈话希望她嫁给他,她快速的答应了,因为这两年她已经深深的爱上了他。 谁知道他娶她,不是因为爱她,而且他心里还一直有心上人,有白月光,之所以娶她是因为傅家上下逼迫着他娶她,他不想和家里闹的太僵,才妥协接受这桩婚。 两人结婚两年,白天形同陌生人,晚上却过着夫妻生活。 突然有一天他的白月光出现,他和她的
美人如歌
觉醒万道之心,看我凭假修真
觉醒万道之心,看我凭假修真
穿越玄幻世界,我成了名副其实的世家弃子。 如果不是觉醒了万道之心,我可能就要在玄天宗养老了! 可这万道之心好是好,就是容易轻信他人。 可他偏偏还能以假修真,将别人不切实际的话带到现实! 你说有天级秘籍,我就能练成天级秘籍! 你说我有大帝之姿,那我出现大道异象! 后来,大家都不敢在我面前随口乱说,毕竟,我会当真,还真的能做到!
佚名
铁雪云烟
铁雪云烟
庞钠文
重生成前夫的白月光后,他后悔了!
重生成前夫的白月光后,他后悔了!
因为父亲救下了晏家老爷子,姜家得到了一桩富贵泼天的娃娃亲。 姜栖为了嫁进晏家,讨好晏家晏家小妹,伺候晏家父母,对晏承望更是百般顺从千般爱慕,为了给晏承望过生日,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 可所有人都厌弃她、憎恶她,对继姐赞不绝口,宠爱有加,姜栖成了继姐的对照组、毒亲戚,最后死在继姐与晏承望的新婚之夜。 重活一世,姜栖不争不抢,只想安心搞好事业、孝顺母亲,谁知道上辈子憎恶她的人都改了态度,纷纷往
檐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