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天骨

第968章 独挡万军,天火幕葬!(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968章 独挡万军,天火幕葬!

“嗡嗡嗡!”

当方凌刚踏进峡谷之中,就如一盆冷水倒入了油锅,瞬间引起了剧烈的反应。

无数的阴风之气,翻滚肆虐,化作一团冲向方凌。

阴风之中,蕴藏着无数身形虚幻的阴物。

这些阴物,并非是异族,而是武者陨落之后,被此地独特的地形凝化而成的另类生物。

他们并无任何灵智,甚至连魂体都算不上。

眼前这些阴物,个体实力并不是很强。

但是在此地待得久了,还是会造成气血亏空,精神萎靡。

若是遭遇强大的阴物,实力堪比武道强者,能够操控此地的所有阴物,如同王者一般的存在。

在药王前辈的手札记载中,这罗浮秘境中唯一的葬灵之地中,就拥有一尊极为强大的阴物。

吴良需要在外界布置阵法,阻拦试图靠近的强敌,因此这些阴物,只能方凌独自面对。

好在,方凌身上克制阴物的东西不少。

随即,方凌周身涌起一层护体罡气。

至刚至阳的护体罡气,更因为有了了然大师的金罡舍利,所以当梵音响起的瞬间,周遭的阴气自动避开。

至于阴风中的那些阴物,更像是遭遇天敌一般,发出凄惨至极的嚎叫,纷纷融化开来。

方凌淡然一笑,抱着凌若霜快速向峡谷之中狂奔而去,速度快到极致,远超寻常造化境强者的御空而行。

峡谷不知深几许,至少方凌感觉很长。

足足半盏茶的时间,方凌都还没抵达终点,更没发现洗灵池的踪迹。

反而遇到的阴物越来越多,实力也越来越强。

很多阴物,个体实力竟然已经达到了造化境。

好在方凌的护体罡气,对这些阴物有着天然的克制作用,即使阴物再强大,也不需方凌出手,只需意念转动,罡气狂涌,就能为自己开辟一条安全通道。

方凌如入无人之境,同时脚踏九幽残影步,继续深入。

“呀呀!”

刺耳难听的阴物嘶鸣传来,数以百计的阴物,连绵不绝的从峡谷深处冲来。

放眼望去,那深不见底的峡谷之中,阴风惨惨,化作实质,无法视物。

方凌身上的护体罡气,渐渐对这些阴物无效。

但方凌丝毫不慌乱,而是心念一动间,一只褐色小鸟,顿时站在肩头。

小鸟一张口,吐出一团火焰,罩住方凌全身。

南明离火一现,周遭扑来的阴物,纷纷溶解。

方凌开启武道真眼,虽然无法看到尽头,但在两边崖壁上,看到无数的棺木。

那无数的阴气阴物,就是自这些棺木中钻出,前仆后继的朝着方凌冲来。

“武者群葬地,化身洗灵池。”

方凌紧抿嘴唇,快速穿过峡谷。

随着方凌越发深入,崖壁上的棺木随之减少,但其中散发出来的阴风也越发的浓郁。

虽然没有阴物钻出来,但方凌却感知到,在棺木中的气息,无比强大。

超凡棺椁吗?

方凌心神一凛,再次加快速度前进。

超凡强者陨落之后,自有意念残留。

但因为此地特殊,化作阴物之,也并无任何神智。

只是本能告诉它们,方凌身上的火焰,是它们的克星,因此不敢有所异动。

这对方凌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在武道真眼的勘破下,方凌清晰的看到,整个峡谷之中,即使过去数千年的岁月,也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的那场战斗何等惨烈。

地面上和崖壁上,还残留着干涸的鲜血。

至于脚下的土地,不知堆积了多少骨灰。

新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任杰卫平生
任杰卫平生
神圣天门横立苍穹,时空魔渊涂炭人间,当大地涌出十二座灵泉,当月亮不再属于人类…我们又将何去何从?神明的世界?恶魔的世界?不,这是属于人的世界!我将接过那无人扛起的冠冕,成为新时代的王。我叫任杰!生当作
弈青锋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无直播+动物+温馨日常+无女主】老娘可是东北虎,区区按摩怎么可能屈服?呜~他好会,挠的好酥服啊~他咋知道我要洗香香?嗯?还要抱着我睡觉?他好坏~但我好喜欢啊~......凭借着能听懂动物心声的能力,
白阳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关于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战火纷飞,山河泣血,1937年的华夏大地沦为人间炼狱。德械师,这一支装备精良却背负着沉重使命的铁血部队,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头戴锃亮钢盔,手持德式枪械,以钢铁意
孙苏中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云倾的嫡妹云娇重生了,重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设计陷害云倾,并抢了她的亲事。上辈子云倾嫁给了身有残疾的侍郎府公子谢齐,过的顺风又顺水,让云娇很是羡慕嫉妒。而云娇嫁给了国公府小公爷秦脩,觉得他模样好,家世好,
青墨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