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皇:柴荣

第6章 入承帝位路五(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6章 入承帝位路五

柴荣登基

显德元年(954年)的正月,大周的天空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郭威,这位曾经的英勇皇帝,此刻却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皇宫内,太医们忙前忙后,却只能无力地看着这位曾经威震四方的君主日渐衰弱。

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柴荣,这位始终坚守忠诚,对郭威满怀敬意的臣子,被朝廷紧急加授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的重职,并受命统管内外兵马事务,肩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他深知,这是对他能力的极大肯定,更是对他忠诚的深厚信任。

然而,柴荣心中的忧虑远超过了这份荣誉带来的喜悦。他清楚,郭威的病情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每一次的呼吸都显得那么艰难,每一次的醒来都如同奇迹。他明白,郭威的康复之路已经遥不可及,但他仍然选择坚守在床前,日夜不离。

柴荣细心照料着郭威的起居饮食,亲手熬制汤药,确保每一口都温暖而适宜。他轻轻擦拭着郭威的额头,用柔和的语调讲述着朝廷的近况,希望能为郭威带来一丝慰藉。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忠诚与担当,也展现了一个臣子对君主的深深敬仰与关怀。

郭威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但眼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对柴荣(日后的周世宗)嘱咐道:“我恐怕是不行了,你要尽快为我修建陵墓,不要让我的灵柩在宫中停留太久。陵墓一定要简朴,不要惊扰百姓,也不要浪费太多的工匠和财物。不要派宫人守陵,更不用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足够了。安葬后,你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免去他们的徭役,让他们为我守护陵墓。在陵墓前,你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上几句话,就说我生平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

郭威的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他缓缓地转过身,目光直视着年轻的晋王荣,也就是他的继承人柴荣。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想把所有的智慧与经验都融入这简短的几句话中。

“我西征之时,目睹了唐朝的衰败与沧桑。那曾经辉煌一时的唐朝帝王陵墓,被贪婪之人发掘、盗窃,满目疮痍。我亲眼看到那十八座陵寝,因为陵墓里藏有太多的金银财宝,而遭受了如此的厄运。”郭威的声音中充满了沉重与惋惜。

“然而,汉文帝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一生节俭,连陵墓都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正因为他的简朴,他的陵墓至今还完好无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郭威的声音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你,柴荣,我的继承人,我希望你能记住这些。每年寒食节,你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但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方便,那么在京城里遥祭我也可以接受。但是,你一定要记住我给你的嘱托。”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坚定和决绝,仿佛要将自己的意志深深地烙印在柴荣的心中。

“在河府、魏府,你要各葬一副剑甲,这是我希望你能够铭记武者的精神,保家卫国,永不退缩。在澶州,你要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这是我希望你能够继承我作为君主的威严与智慧。而在东京,你要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是我希望你能够心怀天下,以仁治国。”

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柴荣静静地听着,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四件东西,代表着我的一生。它们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柴荣啊,你要明白,我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让国家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放弃,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柴荣重重地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义父的教诲。他深知这些话的分量,也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

郭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柴荣的期望与嘱托,他希望他的继承人能够记住这些,将他的智慧与经验传承下去,为天下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郭威在朝堂之上,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能穿透时间的壁垒,直视到国家的未来。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沉甸甸的石头,落地有声。在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百姓的深深忧虑,他担忧国家的安危,忧虑百姓的疾苦。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和决心。他的话语中,也表达了对后世的期望。他希望后世能够继承他的遗志,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为了国家的未来,郭威决定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他知道,柴荣是一个有才华、有胆识的年轻人,他有能力引领这个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封赏群臣的同时,郭威特意提到了两位他极为看重的人才——范质和王溥。

“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郭威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这两位人才的赞赏和认可。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的支撑。如今,范质和王溥并列为宰相,他们将共同辅佐柴荣,为国家的未来出谋划策。

郭威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太久,但他仍然心系国家大事,尤其是对于后继之君柴荣的关心更是溢于言表。他希望柴荣能够得到最好的辅佐,让国家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因此,当他提到范质和王溥时,语气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

“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郭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后世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在柴荣和范质、王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国家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他,也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去追寻那片属于他的宁静和安详。

郭威的这番话不仅表达了他对人才的重视,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怀。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各方人才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在他的心中,范质和王溥就是这样的人才,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晚(壬辰日),郭威在汴京宫中的滋德殿离世,享年五十一岁。他的离世,让整个大周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四月乙巳日(5月6日),郭威被葬于嵩陵,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他的陵墓正如他生前所愿,简朴而庄重,静静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着这位伟大君主的传奇一生。

春寒尚未消退,冰冷的空气中还弥漫着冬天的气息,仿佛连大地都在为即将发生的大事而颤抖。在这样的时节,一代雄主,伟大的帝王郭威,在多年的辛勤治理与征战后,他的生命终究无法抵抗岁月的侵蚀,逐渐走向了尽头。他的离世,对于整个王朝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如同山崩地裂,震撼着每一个臣民的内心。

然而,在这关键的时刻,朝中的大臣们却选择了秘不发丧。他们深知,郭威的离世对于整个王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必将引起朝野的动荡,甚至可能引发一场无法预料的危机。因此,他们决定暂时隐瞒这个消息,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向外界公布。

就在郭威驾崩后的第二十一日,也就是公历的2月26日,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肃穆与紧张之中。皇宫内,原本热闹繁华的景象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低语和匆匆的脚步声。这些声音虽然微弱,但在寂静的皇宫中却显得尤为刺耳,仿佛都在为郭威的离世而哀悼。

这一天,对于年轻的柴荣来说,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但此刻,他却站在了王朝的未来与命运的交叉口。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也明白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着整个王朝的命运。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为了王朝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柴荣,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子,一直以来都深受郭威的器重。他聪明睿智,英勇果敢,是郭威心中的理想继承人。在得知父皇驾崩的消息后,柴荣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责任感。他深知,自己必须肩负起这个国家的重任,带领大周走向繁荣与富强。

按照郭威的遗诏,柴荣在灵柩前即位称帝。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站了出来,接受了这个重任。他向天下宣告,自己将继承父皇的遗志,为大周的繁荣与稳定而努力奋斗。

于是,这位年轻的皇帝柴荣,在登基大典上,展现出了他的威严与决心。他誓言要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为大周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终生。而他的出现,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相关人物介绍:范质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郑州防御判官守遇之子。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

范质自幼聪颖过人,勤勉苦读,记忆力超群,九岁便能提笔成章,十三岁已深研《尚书》奥义,更兼设帐授徒,传道解惑。二十三载春秋,范质一举中得进士,初任忠武军节度推官,旋而擢升为封丘县令,政绩斐然。后晋年间,他以卓越的文采深得宰相桑维翰之青睐,被举荐为监察御史,仕途坦荡。

天福四年,桑维翰外放相州节度使,范质随行任要职。至开运元年,桑维翰再度拜相,范质亦随之晋升为主客员外郎,后更入翰林,为学士之尊。后汉初立,他再获加封,兼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位高权重。乾元年八月,枢密使郭威挥师平叛,特遣范质为使,以彰其才。次年冬月,郭威挥师入京,于民间偶遇范质,旋即奏请朝廷,委以兵部侍郎、枢密副使之重任。

及至后周建立,范质更是位极人臣,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并兼集贤殿大学士,参知枢密院事,一时风头无两。宋太祖登基后,更是对范质委以重任,拜为司徒,兼侍中、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荣耀至极。

范质不仅政治才能出众,更兼法律造诣深厚。鉴于当时律法条文繁芜,量刑标准不一,易为奸吏所乘,他毅然决然地对律法进行修订,着成《刑统》三十卷,此为中国首部韵文律书,影响深远。此外,他还着有《五代通录》等史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乾德二年九月,范质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四岁,其一生功业与才情,为后世所铭记。

相关人物介绍:王溥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五代祁县人。五代至宋政治家、史学家。

王溥自幼好学,手不释卷。后汉乾佑二年(949年),举进士甲科为状元,授秘书郎。周太祖郭威时任枢密副使、枢密使,率军平河中叛乱,辟为幕僚。郭威称帝后。广顺四年(954年),王溥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同年,柴荣即位,改元显德。北汉军乘危出兵攻后周,王溥不顾大官僚冯道等人反对,积极支持周世宗亲自率军迎战北汉,取得大捷。显德四年(957年),世宗南征胜利,挥师西征,王溥举荐向拱为将帅,再次取得胜利。王溥被加授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与宰相范质并参知枢密院事。宋朝开国,王溥进位司空。乾德二年(964年),王溥罢相,改太子太保。乾德五年(967年),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969年),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封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八月,病逝。

王溥酷好学,手不释卷,学识渊博,主持修成《唐会要》一百卷,编成《五代会要》三十卷,是记述唐和五代时期国家典章制度、田徭赋税以及有关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汇编,为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发展了“会要”这一史书的新体例,其他着述收入《王溥集》二十卷和《翰林酬唱集》一卷,均散佚。

人物评价

郭威,生于乱世烽烟之中,自幼浸润于军旅生涯,练就一身勇武,性格豪爽且重情重义。他粗通兵法,擅长体恤将士,凭借赫赫军功逐步攀升至枢密使之尊位。最终,他以坚实的军事实力为基石,推翻了后汉政权,自立为王,成为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现象的典型代表。郭威在位期间,积极倡导节俭之风,对贪官污吏施以重惩,严禁军队侵扰百姓,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自唐末以来北方社会的极度混乱状态,引领其逐步迈向安定与繁荣。在他的英明治理下,中国长期分裂战乱的局面开始出现转机,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民众生活改善,国力日渐强盛,为后来周世宗柴荣及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郭威对亡妻情深意重,在其逝世后,他选择终身不立皇后,既是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也是对养子柴荣非凡才能的充分认可。这一打破常规的传位之举,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而历史也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深远意义与正确性。

历代评价

薛居正评述道:“周太祖于微末之时,声名不显,直至西定蒲阪,北镇邺城,方显其统御之才,英豪之气概。时值汉室衰微,天命所归,他率雄师荡涤神京,虽过程中或有遗憾,终登帝位,弘扬皇道。数月间,弊政尽除,逾年后,民心归服。其迁善之速,实乃应变无穷之体现。故鲁地逆贼闻风丧胆,并州余孽苟延残喘。临终之际,尚嘱薄葬,其勤俭之德,贯穿始终,令人称颂。虽在位时间不长,然奠基之功,实不可没。然二王遭诛之事,议者多讥其未能驾驭权臣,过于猜忌狠辣,或正因如此,国祚未长。”

赵光义则言:“周太祖行事多权谋诡诈,以胥吏之身份,窥伺帝位,此等行径,岂能长久享有国祚?”

王夫之则评价道:“司马昭、郭威虽属逆臣,然其行较之朱温之残暴,尚有可恕之处,毕竟能以理相争,非全然不可教化之徒。”

范文澜则称赞道:“周太祖对沙陀人野蛮统治的革新,无疑为战乱与暴政下的民众带来了一线曙光,使民众在绝望中重燃希望之火。”

奋斗地二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家族巅峰逼我走,灭门你哭啥?
家族巅峰逼我走,灭门你哭啥?
前世,林尘舍生取义将大夏送上巅峰,成为当代最强! 却又因为家人的厌恶,最终被自己的母亲联合全家之人,将其亲手杀死。 那一刻,林尘心灰意冷。 重活一世,他回到了自己被诬陷偷了弟弟东西的那一日。 看着曾经亲手害死自己的至亲们,林尘笑了,笑的撕心裂肺。 他自断筋脉,割肉还父,剔骨还母,断绝一切关系,毅然决然转身离开。 百年后。 家族覆灭,看着面前苦苦哀求自己的家人们,林尘勾嘴一笑。 “家族巅峰时刻赶我
生煎西红柿
星辰大远航
星辰大远航
浩瀚宇宙,群星璀璨,深邃而神秘。当智慧生命第一次仰望星空,智慧深处的好奇已然扬起了求知的帆。无尽星宇,无数文明,他们在哪里,他们缘何争相远航?是那遥远的星河有什么宝藏?或是那黑暗的深空隐藏着什么秘密?又或只是为了寻找那一丝渺茫的希望?失去家园的人类,又该驶向何方......
切割磁感线
分身,不用来搞事情将毫无意义
分身,不用来搞事情将毫无意义
【不圣母】+【无女主】+【群像】+【全员恶人】+【骚操作】+【爽文】+【本体苟王】 在宗门靠金融割韭菜,皇朝上下其手大肆捞钱,阴差阳错掀起仙魔大战,在无垠海肆意妄为神挡斩神,魔挡除魔。 这些都是分身做的。 “我要再次强调一下,像什么宗门破产,皇朝崩塌,仙魔大战,妖族战争,等等这些和我程潜没有任何关系。” “什么?魔修?劫修?不认识,不知道,不了解。” “修行把脑子修坏了吧,分身搞的事情,和我本体
佚名
长安姝色
长安姝色
京城第一才女梦境之中家破人亡,沦为扬州奴仆。 可她父亲乃当朝太傅,母亲是广德郡主,亲哥也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太子与她是青梅竹马,互通心意。 诸多光环加身的她是京中贵女们艳羡的对象。 她的人生本该一帆风顺,扶摇直上。 可是梦境之中,太子被废弃,穆家被诬陷,父母离世,哥哥九死一生? 毫无交集的新科状元裴譞竟是她最后的相伴之人? 梦中两个团子真切地出现在她眼前,甜甜地唤她娘亲! 不管怎样,那
阿淑-AS
铁雪云烟
铁雪云烟
庞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