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跑了208个龙套后她

第37章 教戏(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7章 教戏

又是一场新戏。

皇帝杖杀了两个谋逆的大臣后,心情不虞,和幻想中的亡妻倾诉——因为那两位大臣是陪皇帝一起打天下的老臣。

这场戏的重头在秦天野身上。他要把皇帝那种的癫狂、虚伪和刻薄寡恩用大段大段的独白表现出来。这种诠释手法有话剧的影子,一旦表现得不好,就会让观众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郑博瀚已经对苏歌彻底放弃了希望,他打算使用一种取巧的方式,“帮助”苏歌度过难关。

具体表现为,让后期给苏歌打上十层死亡柔光和滤镜,把她的脸部完全模糊掉。这样一来,观众只能依稀辨出人形,也就顾不上品味苏歌的演技了。

清场之后,各部门就位,苏歌也坐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苏歌一阵阵直发晕。打光板的和摄像机都让她紧张万分,秦天野的脸更是让她心跳如鼓。她下意识地偏过头,看见商叶初正站在场边,一双黑漆漆的眼睛沉静地望着她。

那一刻,苏歌的心忽然安静了下来。

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任何剧本都不可能完整地写出一个人的一生。演员需要用微表情、小动作乃至气质,让观众靠想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

苏歌饰演的这个角色就是如此。她没有台词,只能通过眼神和神态,来诠释一个幻梦中的倩影。

她与皇帝相濡以沫,识于微时。

她在皇帝登基之前就死了。

皇帝在她眼中不是皇帝,而只是她的丈夫。

她会用怎样的眼神望着她的丈夫?

这个皇帝刻薄寡恩、生性自私,能让他念念不忘的人,必得给予他此生最真挚、最深刻、最无私的感情。

某种程度上说,商叶初和郑博瀚共同设计的这位白月光,简直是为苏歌量身打造的。

苏歌不会演戏,不会背词,不知人情世故。但唯有一件事,她做得最好。

从苏歌四岁那年,第一眼从电视机上看到秦天野开始,她就开始追逐着他。到如今,也有二十年了。

粉丝对偶像的一片毫无理由、不需回报的奉献之爱,并不比任何一份真挚无私的感情份量轻。

可以这么说,因为皇帝是秦天野,所以苏歌天然地就能成为“皇后”!

“action!”

皇帝缓缓踱入寝宫,寝宫的窗子开着,一道身影正在床下摇着扇子纳凉。

窗外树影婆娑。

皇帝在寝宫内走了两圈,忽地开口道:“良工和盾之谋逆,我杀了他们。”

窗边的人影侧过头,悲悯看了皇帝一眼。

那双眼中含着无尽的温情和包容,几乎要将皇帝溺毙其中。

“别那么看我!”皇帝的呼吸急促起来,“我有什么错?良工府中藏了五百副黑甲!别忘了,当年我与你起事之时,身边也不过只有三百个人,二十副甲!”

床边的女人微微蹙起眉头。

皇帝与那双悲伤的眼睛对望了片刻,猛地别过头,忽然在寝殿中大步走了起来!

他一边走,口中一边爆发出无穷无尽的詈骂,其中包含着许多粗野的乡间俚语。他在责怪推诿扯皮的文官,责怪包藏祸心的将军们,责怪无用的儿子们。最后,他开始责怪自己,责怪自己没有狠下心来,早些拔下权杖上的毒刺!

女人静静地坐在窗边,表情里并没有不耐烦的味道,反而藏着些许心疼。

她在心疼自己的丈夫。

终于,皇帝吐干净了心中的郁郁之气,看向窗边的女人,道:“你在做什么?”

皇后指了指桌上的梨花和罐子,拄着下巴,神情带着几分少女的娇憨。

“你要酿梨花酒?”皇帝忍不住笑了一声,“酿给谁喝?”

皇后没有回答,反而站起身,去够窗边垂下的梨花。

李渡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沪上人家[年代]
沪上人家[年代]
邱秋胎穿至1956年,一直不能完美地控制住自个儿的身体,痴呆语迟。父死母改嫁后,跟爷奶一起生活。1972年,爷爷为救知青褚辰去逝,奶奶跟着一病不起,褚辰为了报恩,在奶奶的病床前应下了跟邱秋的婚事。高考
骊偃
醉于晚风
醉于晚风
众人皆知,高岭之花傅砚修有一个红玫瑰,如珠如宝的爱护了十年。两人从小就有娃娃亲,只是这个红玫瑰似乎并不喜欢他。订婚前夕,顾燃星放出狠话,“我就算是死,也绝对不会嫁给你。”说完就割腕自杀了。傅砚修被伤透
酥酥晚来
权力巅峰:从临危受命开始
权力巅峰:从临危受命开始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背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一切常规价值观瞬间颠覆。官道之上,临危受命,不再是权力的游戏,而是责任与担当的考验。金钱、势力,在生死面前似乎苍白无力;友谊,在利益冲突中摇摇欲坠。但总有一
佚名
神算真千金她不想争宠,只想搞钱
神算真千金她不想争宠,只想搞钱
都说靳家七爷娶了个乌鸦嘴,算谁谁绿,说谁谁病。一时间人人自危,生怕被她逮着算一卦。偏偏这位就喜欢给人算命!看见傅家二少,“我观你印堂发黑,似有血光之灾!”然后,傅家二少就噶了!撞见逢人就炫耀自己老来子
桃小桃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将门出虎女,作为父亲的女儿,我自然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空降成为党委书记后,我就明白了我的使命!且看我如何带着群众脱贫致富,一步步走向小康和新世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