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五十四讲】(2/3)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五十四讲】

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盘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这一段就正式启请所谓的三观门。惟愿如来能够不舍离大悲心,来详细指示我及法会当中“诸蒙暗者”(就是对整个首楞严王三昧圆顿止观尚且昏迷不觉者),使令我们能够舍弃小乘之法,而究竟获得大乘的无余涅盘,整个过程当中最初的下手处。知道这个下手处,使令初心有学之人,学会怎么去摄伏畴昔攀缘。

这个当然是关键,所对治的就是,能够去摄受降伏我们过去生当中的攀缘。这个攀缘,蕅益大师解释,就是六根门中念念分别的习气,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分别想象。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其实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自己想象,然后自己去受用自己想象的东西。

那应该怎么办呢?要“得陀罗尼,入佛知见”。陀罗尼就是总持的意思;入佛知见是一种功德相,就是破除无明、证得初地。所以蕅益大师说,以一心三观的大总持门,来悟入一心三智的妙觉佛果,这个就是“得陀罗尼,入佛知见”。

阿难作以上的言词以后,五体投地。这个时候,与会的大众一心一意地期待佛陀慈悲的开示。

这一段的经文,“叹领述请”,意思就是说:比方说前面讲到的,佛陀送我们一个很好的琴瑟琵琶,一个很好的乐器。这个乐器的确是做得非常的精妙,能够弹出很好的音声,但是你必须有一个妙指,你要知道怎么弹。比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心性,我们都知道我们心性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等待我们去开发,但是怎么开发呢?我们要怎么弹才能够把琴瑟琵琶这个音声表现出来呢?就是说的最初的下手方便。

这一段,古人说,宁可千世不修,不可一世着魔。就是说,凡是修学的刚开始,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你大概第一步走错,你后面再来改,再来忏悔,再来怎么样,就非常麻烦,因为先入为主。你看一个钢琴老师,他收学生的时候会问你一句话,你有没有学过钢琴?你说你没有学过,收你一千块;你说你学过,收你两千块。因为你学过以后,很难教你了,你那些不好的手势都养成了。所以我们成佛之道最好是要一开始就走对,不要说走得不好再来回小向大,搞来搞去,七弄八弄再上去,那就很不好了。你一开始就上了高速公路,就上得非常正确。慎始!

所以说这个地方,阿难尊者的观念就很对了。他了解道理以后,请佛陀开示,我应该怎么踏出第一步才是正确的,它的道次第是什么?第一步走对了,你后面就是步步对了;你第一步走错了,后面就步步错了。这一段当然有它的道理。

丁二、宣示法义 分二:戊一、经家叙意;戊二、如来正说

如来正式地宣说、指示修学之法及入门之义。

戊一、经家叙意

第一段是讲到结集经典的人来叙述佛陀心中的含意。

【图二】

看经文: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萨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

阿难尊者启请以后,这个时候佛陀的心情是怎么样,结集经典的人把它描述出来。世尊听了阿难尊者启请以后生起悲愍心。这个地方包括了对两种人悲愍:第一种,一路以来是修学缘觉声闻的小乘之人。他对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明白以后,发了菩提心,回小向大了。这是第一种人。第二种人,是对初心的菩萨,初发心的,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总而言之,这两种人都是对菩提心还没有真实很坚固,可能会退转的。这指的是在当时与会大众中的,包括二乘人,也包括初心的菩萨。

“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佛陀开示这个法,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生长在末法时代而发起菩提心的初心菩萨。佛灭度以后,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现在进入末法时代。

末法时代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讲有两种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外在的环境是“魔强法弱”的环境。就是说,你所接触的外在人事都不随顺你修学圣道的。你要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你在外面走一圈回来,对你修道没什么太大影响;到了末法时代,你在外面走一圈以后,对你修行会产生障碍,因为它诱惑的因缘多,障道的因缘多,鼓励你修道的因缘薄弱。所以,从外境的角度,魔强法弱。

第二个,从内在的根机来说,“障深慧浅”。我们之所以会生长在末法时代,去佛久远,表示我们烦恼障、业障比较重,智慧的善根也比正法、像法时代的人浅薄。

所以说,从内因、外缘的情况构成了末法。

佛陀为了末法时代跟前面的正法时代的二乘跟初心菩萨开示整个妙修行路,就是一心三观照一境三谛,来宣示阿难及诸大众。

这个地方讲到菩提心。菩提心,古德解释有两种:一个是愿菩提心,一个是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基本上只是停留在信解,所以这种菩提心基本上还没有调伏心中的攀缘,容易退转,所以叫未自在;到了行菩提心的时候,这个菩提心有无漏的戒定慧的摄持,他没有这种攀缘心的障碍,所以他的菩提心是坚固的。

这以下佛陀是针对这些菩提心还没有自在的人来发明的道理。就是这个人还搞不清楚状况,这个家找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的。

戊二、如来正说 分二:己一、总示因心;己二、别显修证

这以下正式地宣说圆顿止观的方法。

己一、总示因心 分二:庚一、正明二义;庚二、决通疑滞

先作一个拢总的指示,因地发心的相貌。这里有两段:第一段,正明二义;二,决通疑滞。

庚一、正明二义 分二:辛一、总征;辛二、别释

正式说明二决定义又分两段:一,总征;二,别释。

辛一、总征

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这个“汝等”,包括了与会的大众,也包括了末法时代的初心菩萨。说你决定要发起菩提心,你真实地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来修菩萨道,来成就无上菩提之果,对十方如来所成就的妙三摩提(妙三摩提就是首楞严王大定,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心三观照了一境三谛),你能够生起这种精进勇猛之心,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要先明白一个道理。明白什么道理呢?先明白“发觉初心二决定义”,就是当你发起这个“觉”(就是菩提),发起菩提最初的那一念心,你一定要产生两种决定的理解。

什么叫作“初心二义决定”?这个“决定义”我讲一下。这个“决”就是一种抉择的意思,智慧的观察;这个“定”就是一种决定的理解,不能改变了;“义”就是义理。也就是说,你在刚开始修学的时候,要好好地去观察这两种的道理而生起坚定的理解,来当作你一个修道的基础,所谓道前基础。佛陀在讲修行的时候,先作一个总相的说明。道前基础,好像盖房子,先把基础打好,然后再盖它的一楼二楼,所以先讲基础。

辛二、别释 分二:壬一、应审观因地发心;壬二、应审详烦恼根本

我们看第二段的别释,各别解释二决定义。

壬一、应审观因地发心 分二:癸一、总劝审观;癸二、正示审观

在修学圆顿止观之前,你应该审察观照你这一念心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发心,先审察这件事情。分两科:一,总劝审观;二,正示审观。

癸一、总劝审观

【图三】

先作一个拢总的劝勉跟好好的观照。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佛陀招呼阿难说:第一个决定义就是,你跟一切众生要真实舍离二乘的修学方法,而发心修学菩萨乘,来圆满自利利他的功德,最后成就诸佛所证的所谓的圆三谛理,那么你应该好好审察因地的发心跟整个诸佛果地的觉悟是相同还是不相同。就是你刚开始在因地所发心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

钦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入青云
入青云
危机就是机会,把握机会就青云直上。面对背黑锅的绝境,赵国栋以身入局,剑指沉疴,把自己推向权力中心,卷入官场斗争的暴风眼。
风和暖阳
重生80:从深山打猎开始致富
重生80:从深山打猎开始致富
重生回到1980年代的小山村,彼时的市场经济完全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这让一心想赚大钱的夏长海寻觅到了泼天富贵!守着遍地宝藏的老林子,各种野物不胜枚举,上百种珍贵药材挂满山坡!在这个尚未禁枪的年代,夏长
黄二狗听书
林知意宫沉
林知意宫沉
【重生+伪禁忌+年龄差+追妻火葬场】和名义上的小叔宫沉一夜荒唐后,林知意承受了八年的折磨。当她抱着女儿的骨灰自杀时,宫沉却在为白月光的儿子举办盛大的生日宴会。再次睁眼,重活一世的她,决心让宫沉付出代价
易小文
逍遥紫衣侯
逍遥紫衣侯
苏牧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穿越到大华天朝。刚穿越就发现自己惨被自己的小妾伙同情夫将自己毒杀。苏牧一怒之下杀了小妾和荣国公府的小公爷,虽得罪了皇后,得罪了太子,却深得陛下器重。搞发明,搞事业一不小心名扬四
沙鸥
小小地府临时工
小小地府临时工
关于小小地府临时工:搞笑吃货女主梦里应聘地府临时工,与阎王实习生、金手指男二搭档超度非正常嘎掉的游魂,惊险任务中笑料不断,女主吃货属性全开,全程无cp,欢乐满满。
一口香辣炸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