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五十一讲】(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五十一讲】

这个地方有问跟答。

己一、问

我们看问的地方。看经文。

【图二】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富楼那尊者听过前面的开示以后,得到一个结论。他说,我现在知道了,我们跟十方诸佛,这一念心性——这个觉悟清净的心体,可以说是无二无别,各各圆满,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一点我彻底地明白了。体性上当然是圆满,但作用就有差别了。但是事实上,从因缘上,我跟一切众生却遭受了无始妄想的误导,我们这一念心是心随妄转、向外攀缘,所以长久以来在三界六道轮回当中。我现在虽然透过修四谛法门而成就了小乘的阿罗汉果,但是还没有把心性的究竟功德开显出来。我们凡夫、二乘其实都没有把心性的功德显现出来。

而身为十方诸佛,却是“诸妄一切圆灭”。这个地方指的是断德。佛陀用空观的智慧来消灭一切的妄想,能够离一切相。“独妙真常”指的是佛陀的智德。佛陀又在空观当中,在本来无一物当中生起假观,又安立了种种佛法的假名、假相、假用,来成就自己种种的波罗蜜。这个讲智德圆满。

那么佛陀能够成就断智圆满:因为断德的关系而成就大涅盘,因为智德的关系而成就大菩提,这怎么会有这么多差别呢?所以“敢问如来”,就是请问如来,我们为什么就会产生妄想,佛陀为什么就不产生妄想呢?这个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凡夫的妄想遮蔽了自己心中的光明,来受此三界的果报。

佛陀前面一再地强调,凡夫因为一念的迷而产生生死的轮回,佛陀因为一念的悟而成就功德庄严。这个地方就问,凡夫那个迷是从哪里来,是什么因缘而产生迷惑的?先要把这个根源找出来,要不然就不能断了。

己二、答 分二:庚一、明妄本无因;庚二、明真亦无得

看佛陀回答。佛陀回答当中分两段,第一段是“明妄本无因”,二“明真亦无得”。

这两段太重要了,整个止观的会归处了。第一个说明众生的无明妄想是根本就没有原因的。我们一再强调,一个东西的生起如果是有原因的——“你从什么地方来?”哦,它有一个生起的处所,那表示它有实体。有实体的东西你就断不了了,你顶多只是让它调伏下来,让伤害程度降到最低而已。但事实上这个是没有实体的。换句话说,不管你烦恼多重,你一定可以把它消灭。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实体,它只是一个虚妄相,它只就是一念的迷情。妄本无因,因迷故有。它只是一念的迷情。

这个地方就讲到整个《楞严经》回光返照时的第一个观念:达妄本空。我们看佛陀怎么去发挥达妄本空的思想。

庚一、明妄本无因 分二:辛一、立喻;辛二、显法;辛三、结合

辛一、立喻

看经文。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我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佛陀这以下等于讲出一个譬喻了。佛陀说,“汝虽除疑”,你现在对于性相不二的道理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对于微细的疑惑,对于这个“达妄本空”、“妄本无因”的迷惑还没有去除。这个道理当然是甚深,那我只好用一个世间上现前已经发生的事实来告诉你。

佛陀说,富楼那尊者,你有没有听说过,过去在室罗筏城发生过一件事情。说有一个人,这个人叫演若达多。他有一天睡醒以后,早晨起来,精神饱满,就到浴室去,用镜子来照自己的面目。那么照一照的时候,他突然间生起一念的痴狂之心,就爱着镜中的头的影像。我们去照镜子,头面对镜子,在镜子上产生一个头的影像。他对这个镜子上的头的影像特别的爱着,他认为这个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感觉到这个镜子里的影像非常清楚,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非常清楚。这个时候他反过来来责备自己真正的头。他说,你看镜中的头多好,我一看,看得清清楚楚;我这头一点用都没有,我也看不到我自己的头。所以他“瞋责己头,不见面目”,说我宁可爱镜中的头,也不要爱我真实的头。产生这样的一个颠倒痴狂之心以后,他就认为说他的头不见了,或者他的头根本就没有用:我的头怎么会长在镜子上面呢?“以为魑魅”,一念的向外攀缘以后,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魑魅”,一个旷野中的野鬼,就整个发狂,到处奔走,就问人家说,你有没有见到我的头呢?有这么一件事情发生。

佛陀就问富楼那尊者说,这个演若达多,什么样的因缘使令他痴狂而奔走呢?富楼那说,这个人之所以奔走,只就是一念的痴狂之心,没有其他的原因。因为他早上睡起来好好的嘛,精神饱满,他就是去照镜子的时候,突然看到镜子里面产生一个影像,他就喜欢那个影像,然后就不喜欢自己的头。这个哪有什么原因呢?只就是一念的迷情。

我们把这个譬喻作一个疏通。

蕅益大师说,这个演若达多指的是一切众生,这个头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他去照镜子,用镜子来照这个脸,就是一念的无明妄动,心外攀缘。见到镜子上面的影像,就指的我们迷真起妄,产生了三细的烦恼,阿赖耶识就产生了。产生了镜中的影像以后,又喜欢它,又爱镜中头。前面是迷真起妄,这以下又执妄为真,产生第六意识的爱取,去造业,最后到处狂走。到处狂走,就指的是众生的六道轮回。

所以,追根究底,众生为什么会把心性弄到这个分上?就是最初的一念迷情,就是一念的心外攀缘。这是讲到根源,就是一念的向外攀缘的迷惑心,其他没有任何原因了。

辛二、显法

【图三】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这里作一个总标。

佛陀说,我们众生本具的妙觉……这个“妙觉”,蕅益大师解释是寂而常照,强调的是如如智,众生本具的如如智。“明圆”是指的照而常寂,是众生本具的如如理。这个如如理跟如如智,本来是圆满,本来是具足,而不假修德,是本来具足的。这个妄想既然称为虚妄的妄想,它怎么有原因呢?假设妄想有它生起的原因,就表示它有实体。有实体的东西,又怎么能够称为妄呢?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在九法界轮转,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都是被妄想所误导。如果妄想有实体,那就糟糕了,凡夫永远是凡夫,阿罗汉一辈子就做阿罗汉,菩萨你就永远做菩萨。你没有改变的机会,因为妄想是有实体的,你不能够解脱它的,你改变不了它的。这个地方是说达妄本空,是说妄想是没有实体的,只就是一念的迷情。这一念迷情,只要你生起微密的观照,把它“啪”照破以后,你就醒过来了。

这以下佛陀就开示说,为什么妄想是没有实体。看第二段跟第三段。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佛陀讲到妄想的作用,它的作用也是很可怕的。先讲它的作用的可怕。说凡夫因为有这个妄想,然后产生一种辗转的作用,而产生了三细六粗,才有所谓的三界六道轮回的果报。

为什么会有三界呢?为什么会有地狱呢?其实就是我们过去的妄想创造出来的。这个创造出来以后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会产生一种辗转的力量。辗转的力量就是所谓的“从迷积迷”。因为我们过去打的某一种妄想,今生就出现了这样的果报,而我们对这个果报又产生同样的妄想,又会产生来生的果报,这个就是“从迷积迷”。本来是因为过去的迷而产生现在的果报,那么现在的果报又产生现在的迷,又产生未来的果报,这样子就造成一种轮回的相续的力量,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尘点劫。现在听到佛陀发明这个所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道理,我们还是不敢去回光返照,还是不敢去直下承当。好像说还是离不开妄想,这是一种习惯,辗转的一种力量。

这个地方是讲到,妄想的作用的确在我们心中是很强大的,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以下讲出妄想的根源。它的力量虽然大,但是到底这个妄想的根源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你从什么地方而来呢?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这个无量无边的妄想,其实就是一念的向外攀缘的迷情而已。“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假设我们能够真实地根据《楞严经》的指示回光返照,所谓的正念真如,真实地观察达妄本空,所谓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时候整个妄想就没有一个依止的处所。所以,其实妄想“尚无有生,云何有灭”呢?我们这个妄想,其实它最初连生起的因都没有,又如何去消灭它呢?

所以说,真正证得无上菩提的十方诸佛,当他成佛以后,他开始去回忆他过去做凡夫的时候,就好像什么景象呢?就好像“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就像一个醒过来的人去回忆他过去所做的梦。对这个梦,心中虽然精明,即使诸佛有很多很多的殊胜的善巧的智慧,但是“欲何因缘,取梦中物”?他又怎么能够很清楚地把自己梦中的人事来指示使令他人去了解呢?因为梦中的事本来就是没有的,只就是一念的梦心。因为你睡觉了,产生一念的梦心,所以产生很多的人事;你醒过来的时候,那个梦心消灭了,就觅之了不可得了。我们睡醒以后,刚刚做了很多梦,但是你可以把梦境告诉别人吗?没办法。

也就是说,其实修行,就是我们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地方在我们忏悔业障的时候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你看每一个人,我们是带着烦恼跟业障来修学,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就像上帝说的,每一个人都有罪。这一句话是对的,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的,这是事实。但是同样有罪,有些人进步很快,有些人进步很慢。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就是方法有问题了。你看有些人,他虽然烦恼很重,他修了几年以后他整个转过来,你跟他接触,欸,没有烦恼的味道了。有些人烦恼很重,十年后你看他,烦恼还是很重,没什么改变。他每天都做功课,但是你看他烦恼还是很重。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关键,蕅益大师说,真实的忏悔在于这个“觅之了不可得”,是真实的忏悔。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弟子叫鸯掘摩罗。这鸯掘摩罗本来是住在室罗筏城的一个外道。他受他师父的错误的引导,他师父说你要去杀一千个人,然后把他们的指头串成一个花蔓挂在胸前,我才告诉你一个修习涅盘的法门。结果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人,杀到整个瞋心达到极限,杀到整个城市大家都不敢出来了,跑的跑、躲的躲,看不到人。还差一个人,他就想到要去杀他自己家里的母亲。慈悲的佛陀就知道了,就过来引导他。他去追佛陀的时候,佛陀就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他走得慢,佛陀就走得慢;他走得快,佛陀就走得快。所以他就很紧张,说,沙门,你停下来,停下来。佛陀说,我早就停下来了,你还没有停下来。这个时候佛陀跟他开示佛法以后,他就产生回光返照。一念的回光返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这个时候他整个烦恼就息灭了,向佛陀忏悔,后来出家以后,今生证得四果阿罗汉。

这个人今生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还证得阿罗汉果!如果这个烦恼有真实的体性的话,他怎么做得到?乃至于我们净土宗带业往生,我们无量劫来造了这么多的杀盗淫妄的罪业,我们为什么能够往生到净土去?这个诸位要想想看,因为烦恼跟罪业都不真实。梦境里面,你在做梦的时候跟真的一样,醒过来,觅之了不可得!

当然,这个关键点就是你要能够回光返照。我们前面说过,你要没有回光返照,那这个烦恼变成怎么样?我们看经文就知道了,前面那一段,“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烦恼在我们的心中,到底它的势力是很强大,还是很羸弱,就看你自己会不会观照。你要随顺它,那就不得了。你要是顺着它的因缘去向外攀缘,那它是大的不得了。但是烦恼最怕一件事情,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身为一个没有根源的妄想,它最怕你回光返照。你问它一句话就好——你从什么地方来?觅之了不可得!这个就是安心的处所,这就是一个灭罪的处所。

辛三、结合

我们作一个总结。

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也就是说,既然梦中的事情都不能指示,何况是无因缘而生起的妄想呢?它是本来就不存在的。这种情况就好像室罗筏城的演若达多,他哪有什么真实的因缘而生起痴狂之心而到处奔走呢?只就是一念的迷情使令他奔走的嘛。如果他能够一念回光返照,问它,你为什么痴狂?这个痴狂心从什么地方而来?只要一念的回光返照而息灭痴狂,那么他的头本来就不必从外面而得,因为他从来没有失掉。纵然在没有歇息痴狂之心的时候,其实他的头部也没有遗失掉。富楼那!无明妄想的体性本来如是,哪有什么真实的原因呢?只就是一念的迷情,还有我们一念的随顺,所以它才生起的。

我们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第一个观念——达妄本空,这是很重要的!

钦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铁血大将军王
铁血大将军王
二十世纪待业青年大学生在家陪爷爷晨练,一时失手被九节鞭缠颈窒息而死,灵魂穿越到同一纬度空间大岳国开国大柱国林慕白之孙纨绔子弟林子川,身上,大岳国另一大柱国蓝正龙之孙女,蓝玉烟欲寻一位文武双全的佳婿,而设立擂台比武招亲,那林子川虽也是自小就受爷爷林慕白的严加训练,但毕竟是杀场武艺,而那蓝玉烟却是自小就拜师峨眉派静宜师太苦修江湖武艺,林子川哪管那么多,就是觉得蓝玉烟生的花容月貌,这小子跳上擂台就要手
三月峰
重生:夫君疯点怎么了,爱我
重生:夫君疯点怎么了,爱我
关于重生:夫君疯点怎么了,爱我:前世沈璃死的很惨,究其原因便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天胡开局愣是被她玩成了满门抄斩。沈璃,门阀贵女兼第一才女,书画双绝一纸千金,蕙质兰心引得无数世家公子求娶。可她偏偏中意太子李恒这个渣渣,为替李恒笼络人才甚至不惜下嫁皇帝宠臣顾长安。人人皆知顾长安狠戾无情不择手段,却不知这个人在沈璃面前可以卑微到骨子里,他愿意为她做任何事,却不强迫她半分。明知会被她害死,他也甘之如饴的
红豆熟了
多才多艺周景元杨铁柱
多才多艺周景元杨铁柱
当了整整六年的支教老师,周景元功成身退。 就在他离开的同一天,一档扶贫综艺来到了他奋斗过的贫困村。 然后,全国观众都被惊呆了。 他给学校留下的校歌,轰动了整个歌坛。 他给学生留下的校训,成了各大高校争相引用的警世名言。 他给学生编写的课外辅导材料,成为了各大出版社疯抢的瑰宝。 他在小湖边留下的诗句,让文坛一众大佬顶礼膜拜…… 被震惊到近乎麻木后,所有人都开始追寻一个问题: 这个周老
剁椒咖啡
闪婚总裁后,我成了千亿富婆
闪婚总裁后,我成了千亿富婆
我闪婚了。 老公钱多,事少,长得好,还是个富可敌国的大总裁。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心里有个白月光, 白月光走了,给他留下一个五岁的孩子。 朋友都劝我离婚,不要守活寡,给别人孩子当后妈, 我摇头拒绝, 毕竟,谁家老公能一月给你二百万? 别说给白月光带孩子了, 就算是白月光生二胎,我都想去伺候坐月子! 每天,我大别墅住着,黑金卡刷着,带着孩子挥金如土,别提多潇洒了! 直到有一天,便宜老公爬了我的床…
古德拜
咬红杏
咬红杏
做妓子那三年,姜媚只接了一位恩客。恩客出手极大方,为了讨赏,姜媚除了刻苦研习房中术,还学了许多甜言蜜语。三年后,姜媚攒够银子为自己赎身,嫁给了一位老实本分的穷书生。后来,书生惹上牢狱之灾,她被逼自荐枕席,不曾想却撞见旧日恩客。恩客眼眸微抬:“所以当初你骗我的钱就是为了养狗男人?”姜媚:“……”???当初在床上你可不是这么说的!身娇体软清醒金丝雀VS矜贵自持恋爱脑男主
江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