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

第3100章 知否知否:墨兰16(会员加更)(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100章 知否知否:墨兰16(会员加更)

第3100章 知否知否:墨兰16(会员加更)

至和三年三月,一年一度的钓鱼赏花宴如约而至,满朝文武峨冠博带,踌躇志满。钓鱼赏花宴是皇帝网罗人才的宴席,会提前公布题目,让参与者早早在家琢磨好诗赋,好呈于御前。

长栋被仁宗带在身边,仁宗有心替长栋扬名,在遇到喜欢的诗赋时,竟然将其挑了出来,递给了长栋。

赵祯:" 此诗做的不错,四哥儿替我抄一份下来,我欲挂于书房。"

这样的宴会,仁宗也不摆什么官家的架子,连自称都变成了“我”。

长栋领命称是后,待净手结束,便当起抄书郎来,她虽也准备了诗赋,但这样的应制诗限制颇多,况且她年幼,经历得少,纵然天赋卓绝,做出来的诗赋读之口齿生香,但若与欧阳永叔这样的大佬比起来,还是差了不老少,想以诗赋夺魁出名对于长栋来说太过困难了一些,倒不如另辟蹊径,反正书法于读书人来说亦很重要。

果然,当那手瘦金体一亮相,顿时就吸引了全场人的注意。

长栋今年不过十二,虽然先人遗风却也是全新字体的瘦筋体一出,众人不由抚掌称赞道,“唐有颜真卿,如今我朝亦有盛四郎!”

仁宗亲自剪下一簇杏花,簪于长栋帽侧,十二岁的少年,头戴粉白杏花,端的是俊秀风流。

赵祯满意地点点头。

赵祯:" 北朝有独孤信侧帽风流,众卿觉得四哥儿比之如何?"

独孤信是北朝名臣,亦是隋朝皇后独孤伽罗之父,也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外公,生的丰神俊朗,据《北史·独孤信传》记载,“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大意讲的便是独孤信出城打猎,为了在禁宵前赶回家,策马入城,因为速度太快,帽子被风吹偏,城门的小吏见之,也将帽子侧戴,模仿其了独孤信,城中之人,纷纷效之。

如今仁宗见了长栋,只觉得当年的独孤信也不过如此了,心中得意,这是他一手挖出来的麒麟子啊!

朝臣们虽然爱和仁宗唱反调,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坚贞不屈,但看看俊秀的长栋,那些反驳之语便实在说不出口,只觉得独孤信在世也不过如此罢了。

更何况,长栋不单单只有外貌,今日一手瘦筋体更是技惊四座,诗赋也做得极佳,如此备受恩宠的长栋偏生行事谦和,真就叫人找不出丁点不好来,朝臣们也只能附和。

仁宗见状,越发得意,待赏花钓鱼宴结束之际,将长栋点为今日最佳,还特赐骑马游街,他只想让全汴京都好生瞧瞧他挑出来的麒麟子!

于是长栋不得不骑上高头大马,在汴京游行一圈,她的帽子上还簪着仁宗亲自簪上的那簇杏花,年纪虽小,却已然有了风流之资,仁宗时的风气虽不如唐朝开放,但对女子的禁锢也远不如后世苛刻,街上亦有不少女子。

见到这么个风流的小郎君,不少姑娘家竟然学着古人人纷纷丢出自己的香囊手绢,激动的显然不止有女儿家,如此俊秀的少年郎,不禁姑娘家欣赏,不少儿郎也心向往之,连忙买了杏花簪于帽侧,一时间汴京城的杏花供不应求。

这事传到宫中,仁宗捧腹大笑。

————————————————————分割线——————————————————

赵祯让长栋骑马游街,一个是炫耀,第二个也是为了给长栋扬名,前面有提过他想让长栋成为晏殊那样的人帮扶他的孩子,但是长栋太小了,仁宗有意给她造势呢。

冰糖荔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真龙下山,青梅竹马要嫁人?
真龙下山,青梅竹马要嫁人?
多年前,他从富豪手下救出一位女孩,却惨遭报复,含恨逃亡。多年后,他强势归来,从此八方风云动,天下英豪拜服!
爱吃醋的猫
快穿大唐,他只想贪污腐败享人生
快穿大唐,他只想贪污腐败享人生
一次意外,他穿越回了大唐盛世。原主双亲过世,只身来到长安投亲。谁知道刚到长安,身上的盘缠就花没了,成为流民。还正好患上重病,无法独自行走,因此被关入京兆府大牢,以免惊扰圣驾。后来他才得知,他其实是当今
佚名
重回订婚这天,我踹了缺席的未婚妻
重回订婚这天,我踹了缺席的未婚妻
“我怀孕了,孩子不是你的。”“我爱的人一直是他,我从来没有爱过你。”“当初要不你跟爸爸告密,我们早在一起了。”“等你死了,我会带着孩子和百亿家产风风光光嫁给他的。”结婚十周年纪念日那天,我在给妻子买纪
佚名
军婚:冷漠丈夫怎么成宠妻狂魔了
军婚:冷漠丈夫怎么成宠妻狂魔了
上辈子,为了报恩我嫁给了他,一生都为他们这个家操劳。为公公捐肝,培养八个侄子侄女成才,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没想到他们一家对我极其苛待,公婆害我操劳过度终身不孕,八个侄子侄女在病床边拔我氧气管。再一睁
佚名
重生后我立马辞职,铁饭碗其实不香
重生后我立马辞职,铁饭碗其实不香
“厂长,我不想转合同工。”“要不您直接让我下岗吧。”听到我的话,工友们瞬间安静了下来,在他们看来,这是铁饭碗,抢都来不及,我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毕竟在90年代人的眼里,在工厂工作待遇好又体面!但我是重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