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和深情前夫破镜重圆了

第37章 牵手(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7章 牵手

方好听后点头,看了眼墙上面挂着的时钟上面的时间够,便转头和方父方母道别。

因为早上她和林建国来的时候,是坐的村里人的牛车。

所以在时间上就很不自由,先前下车时,与赶牛车的车夫订好的时间就是一点钟。

他们从方家走到集合点,还需要一些时间。

所以确实就如林建国所说的那般,时间不早了。

若是赶不上这趟车,俩人就得步行半个小时,方父方母还给他们准备了一大堆的东西,吃穿用应有尽有,让方好和林建国带回林家。

他们拎着还挺重的,就很不方便。

所以必须得抓紧时间离开才行。

一见方好才回来没多久,就又要离开,方母心中再不舍,也没法子阻拦。

想着刚才方好和自己说的,李杏花的事情,眉头死死的拧着,忍不住叮嘱道:

“凡事都长个心眼,别干啥都傻呵呵的!”

说完,方母看向林建国,敲打道:

“我知道你们家里还没分家,所以有的时候,在有些事情上,它就身不由己。”

“但我还是希望你们小两口能好好的考虑一下,尽量早点搬来镇上,这样你们两个住的近,上班上学什么的都方便。”

“而且我和你爸都在镇上住,和你们的那套房子,距离也不远,走个五六分钟就到了,你们平日里忙的话,还可以回家里来吃饭。”

“妈说的话你也别嫌烦,回去和你家里人商量一下,若是他们不答应,那就再说。”

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所以方母在说话的时候,并没有把话给说的太绝对。

让林建国自己去想,如果最终林家人不答应,那也就罢了。

毕竟也不能强求不是?

所以方母在说话时,并没有将话给说的那么死,给足了林建国空间,不让他有压力。

方母之所以又主动和林建国提起了搬家的事情,一个是因为听了方好说的李杏花的事情。

另一方面,她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知道这新婚的小两口,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

林家一大家子,那么多口人住在一起,对于小两口来说,肯定是有不方便的地方在的。

她就不信林建国不这样觉得。

特别是老房子的隔音问题。

事实证明,方母的心中所想,也都是林建国此时内心的想法。

在听了方母的话后,他并没有拒绝,而是一脸认真的开口,同方母说:

“您放心,我也正有此意,等我和方好回家以后,就同家里人商量一下搬家的事情。”

就是好不好办,他心中也没个底。

林建国没说的是,如果真的同方好搬来镇上,其实他是想分家的。

原本在家里上交生活费,是因为大家吃喝拉撒都在一起,假如他和方好搬来镇上,那自然也就没有继续再给家里钱的必要了。

更何况这么多年来,他为家里所做的,已经够多了。

他大哥生性懒惰,赚不来钱,他每个月上交的钱,是大哥一家的两倍,而且家里现如今住的房子,还是他用上班赚来的钱修缮的。

现在他与方好组成了小家,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有些事情上,他就不得不为自己的小家庭而考虑。

方好从小娇生惯养,他自然是不能让她跟着自己过苦日子的。

所以这个冤大头,林建国不想当了,林建国有些阴暗的想。

但他心里的这些话,都不宜和方父方母去讲。

所以在方母提议,让他和方好搬家的时候。

二喵早点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全民修真】【慢热爽文】【热血逆袭】【轻松爆笑】【老6系统】【单女主】【放心入,绝对不坑】修真历529年。高中生云陌辰一觉醒来,意外觉醒了吸收血气就能变强的系统。然而让他头疼的是,自己相恋三个月的女朋
憬江言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热血】【无敌】【情感丰富,不喜勿入】万年前,妖族和魔族降临世间,它们力可拔山,吞云赶月,以人族为血食,人族可生存的区域不断减少,现在,天下九片大陆仅剩一域,人族武者用血肉筑成城墙,抵御异族,在危急存
一阵乱写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科技强国军婚】“要么嫁给他,要么去下乡,选择一个!”刚睁眼就遇到了人生难题,要么嫁给一个出轨自恋狂,要么去下乡。她一翻白眼,这还用想?她宁可去干活赚公分,也不能在婚姻上屈服!于是,乡下多了一个一
佚名